汇慈善之力 扬善者之德

2021-08-10 02:18陈海潮
环球慈善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胡润慈善家财富

陈海潮

慈善捐赠归根结底捐的是一颗滚烫的善心。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能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少,只要捐出了一颗滚烫的善心,就称得上积德行善、人格高尚、社会楷模。

胡润研究院继发布《2021胡润慈善榜》后,10月28日与德裕世家联合发布了《2021德裕·胡润全球世纪慈善家》。今年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十八年发布“胡润慈善榜”,因其专业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中国慈善的“风向标”“晴雨表”。此版《2021德裕·胡润全球世纪慈善家》与《2021胡润慈善榜》亦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世界与中国当今慈善的全新核心理念与发展趋向。

2021胡润全球世纪慈善家:15位中国慈善家捐款都超10亿美金

《2021德裕·胡润全球世纪慈善家》显示,最近100多年中,全球捐赠价值最高的50人来自7个国家,美国以37人居首,其次是英国6人,中国3人,印度2人,葡萄牙和瑞士各1人。他们的捐赠总价值达5.2万亿,其中3.2万亿是他们基金会当前的资产价值,2万亿是迄今已拨付的捐赠。13位在世,37位已去世。

根据报告,印度的贾姆塞特吉·塔塔(1839-1904)慈善捐赠总价值6700亿元,是最近100多年中全球捐赠价值最高的慈善家,其1868年创办纺织厂起家,历经家族四代人的努力,塔塔集团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财团。根据报告,贾姆塞特吉1892年成立了JN塔塔基金用于资助印度青年赴英国读书,这也是塔塔信托的开始。在今年胡润世界500强中,塔塔集团以1万亿人民币价值位列第74。

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一道,以4800亿慈善捐赠总价值位列第二,捐赠总价值中包括其成立的基金会当前的资产价值3200亿元和迄今已捐赠的1600亿元。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在介绍中指出:“这个榜单的维度是看慈善家建立的慈善基金当前的价值和历年的捐赠,没有看该基金的运营状况。比如塔塔集团,虽然塔塔基金拥有塔塔集团2/3的股权,价值6700亿,但该基金历年花掉才不到200亿。而盖茨基金历年花了1500多亿。”

报告当中列举的全球前50位慈善家中,来自中国的马化腾、马云、李嘉诚上榜,其他还有曹德旺、何享健、鲁冠球、邵逸夫,以及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等。

另外胡润表示,中国有很多慈善家捐建学校,如捐建宁波大学的包玉刚、捐建长庚医学院的王永庆、捐建陈经纶体育学校的陈经纶,时间再久远一点的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一生捐建370所学校的张謇、捐建厦门大学的陈嘉庚等,以及慈善界非常有名的企业家荣毅仁、庄世平、郭台铭、何鸿燊、霍英东、田家炳等,由于未能统计到确切的数据,因此未列入榜单。

根据报告,马化腾以400亿慈善捐赠总价值位列第34。2016年,马化腾捐出1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透过各家公益慈善组织和项目,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础学科的探索。此后又增加了9500万股腾讯股份。马化腾以480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今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4。

马云以330亿慈善捐赠总价值位列第42。2014年,马云向杭州师范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2015年,马云通过捐赠阿里巴巴股权设立慈善信托基金,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单笔个人捐赠,当时此部分股权市值约145亿元,该基金主要用于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马云以360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今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5。

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慈善捐赠总价值285亿位列第46。李嘉诚于1980年首次成立李嘉诚基金会,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和科学研究。

胡润则在分享报告时指出,最近100年,全球捐赠价值最高的慈善家的故事反映了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故事。最近20年,财富创造的速度非常快,比如世界首富特斯拉的马斯克、亚马逊的贝佐斯、LVMH的阿诺特。在中国,有钟睒睒、张一鸣、曾毓群等企业家财富增长非常快。有15位中国慈善家在最近100年中都捐出了10亿美金以上,除了马化腾还有邵逸夫、曹德旺和鲁伟鼎,他们的慈善理念和慈善方向非常值得关注。雷军和王兴2位最近才设立慈善基金。“我相信现在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公益慈善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

胡润同时认为:“在过去,中国老一代的企业家做慈善更习惯于用捐款的形式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近些年来,企业家的慈善行为除了用比较传统的捐款形式,也有了新的模式。比如马化腾的腾讯公益基金提出的‘互联网+慈善概念的‘99公益节与政府的‘95中华慈善日联动。包括现在很多人在讨论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可能在将来成立慈善信托和遗产税会成为重要方向。”

德裕世家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咏表示,今年夏天,国家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此同时,公益捐赠、民间慈善,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议题。对于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而言,慈善事业无疑是其财富传承的一个有益而必要的选择。为此,德裕世家和胡润研究院邀请了来自国内知名公益慈善机构、家族办公室、慈善信托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从不同视角、点位进行分析、切入,撰写了《胡润全球世纪慈善家》报告。通过对近百年来最慷慨的家族慈善实践案例及中国家族慈善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度剖析,致力于揭示具有启示性的规律和机制,管窥中国家族慈善的特色和趋势,以期助力企業家、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更好地理解、善待、善用其财富,在实现家族基业永续传承的同时,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为国家实现共同富裕作出积极贡献。

2021胡润慈善榜:“大盘”稳健 异军突起

《2021胡润慈善榜》榜单涵盖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的现金与股权捐赠,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捐赠等。

打开“胡润慈善榜”可以清晰得知哪些富豪依旧持之以恒热衷慈善;哪些地区及行业的富豪对投入慈善更有意愿,更为慷慨。

以榜单前10名为例,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老面孔,如何享健、许家印、杨国强、杨惠妍等,他们皆是慈善榜上的“常客”,具有强大的财富实力与慈善热情。

和的慈善基金会荣誉主席何享健家族此次位列第二,过往一年共捐赠善款63亿元,主要是以美的控股及个人名义捐建非营利性的和祐国际医院。首期到账56亿元,预计将投入100亿元;以美的控股名义向和的慈善基金会捐赠6.8亿元,主要用于资助抗击疫情、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养老健康、文化艺术等项目。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24亿元捐款位列第三,主要包括向贵州省扶贫基金会捐赠14亿元,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捐赠7.5亿元等。

令人感到意外,同时也觉欣喜的是41岁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作为“后起之秀”以120亿元捐款问鼎“中国首善”。他与创始团队共同捐赠名下2.37%的股份成立了“繁星慈善基金会”,旨在推动社会责任建设与科学研究。黄峥的出现具有特殊意义,他预示着中国年轻一代富豪已强势加入慈善领域,其表率作用或将在未来的慈善榜与广泛的社会慈善实践中充分体现。

财富创造增速 慈善空间犹大

此次《2021胡润慈善榜》上榜门槛为1亿元,胡润研究院共找到来自全国16个城市的39位慈善家以往一年捐赠额均超过1亿元,共计捐赠301亿元。榜单显示,此次中国“亿级慈善家”数量为历年第二。数2019年度最多,为47位。胡润表示,这一现象证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总体向好,不过相比财富创造的高速度,慈善捐赠依然还有很大空间。

据了解,本次上榜39位中国最慷慨慈善家的捐赠总额为“百富榜”前39名上榜企业家总财富6.5万亿的0.5%。近10年来,“百富榜”上企业家的总财富增长了5倍,而慈善榜上捐赠过亿的企业家人数只翻了1倍。

粤闽仁商引领 地产金融居先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粤商也是上榜最多的一支慈善主力,此次以10位入列,占榜单的27%;位列次席的为闽商,以7名入列,占到19%。胡润表示,本次榜上排名第一的粤商,在“百富榜”上也位居前茅。闽商做慈善则相对慷慨,胡润慈善榜设立18年来,闽商排名几乎总居前两位,而在胡润百富榜上,闽商则只排在前5名。

从公司总部所在地来看,广东慈善企业位居第一,占36%;其次是北京,占21%。从所属行业来看,房地产企业上榜慈善家最多,占36%;其次是金融投资与制造业,各占13%;再次是医疗行业,占9%。

教育独占鳌头 医疗扶贫并进

从捐款去向来看,投入教育领域者人数仍然最多,且占比从去年的31%增加到39%。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医疗方面的捐赠人数继续攀升,占比从去年的17%增加到27%,为上榜慈善家第二大捐赠领域。扶贫领域捐赠位居第三,占比从去年的11%增加到24%。

再进行细分,教育方面的主要捐赠方向包括科研、校园建设、成立各类助学基金会、师生奖金、帮助困难学生等。

医疗方面捐赠最多的是建设非营利性医院、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以及支持抗击疫情等。

扶贫方面主要捐赠方向包括定向精准扶贫和广东“扶贫日”活动等。

捐赠者们:身份各异 爱心如一

本次上榜的慈善家社会身份各异,从事行业不同,体现了慈善的多样性。其中,11位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5位为女性慈善家。榜单10强中,有杨国强、杨惠妍这样的“父女档”,有许健康和许华芳、黄如论和黄涛这样的“父子档”,也有何享健、朱孟依、郭英成这样的“家族档”,都体现了慈善事业于家族财富的吸引力与传承价值。

“消失”者们:捐赠为先 但非唯一

本次榜单中,也有一些慈善家虽进行了大额捐赠却未能上榜,究其原因也不尽相同。如虞仁荣宣布将捐资200余亿元在浙江宁波兴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但由于尚不清楚目前项目的进展及资金到位具体情况,故未予列入。

再如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于今年5月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出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由于善款将从河仁慈善基金会中捐出,而基金会的最初捐赠已在之前胡润慈善榜中有过计算,故今年未予重复计算。

较为引人瞩目的是捐款金额超过140亿元、过往两年蝉联胡润慈善榜榜首、一向热衷公益慈善事业的马云未入本次榜单。业界分析,这与去年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的负面消息有关。今年初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行为被国家监管部门罚款182亿,其市值也在一夜之间蒸发7000亿元左右,加之蚂蚁集团上市失败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也在本期慈善榜上有所体现。慈善榜单首先应体现社会企业的公益价值,以及对社会公平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捐款数额这个单一维度。

爱人若己 价值永续

据胡润预测:“中国高净值人群未来三年的捐赠目标是总资产的1%。”“按最近几年财富创造的速度,五年后中國应该能有十来个万亿级企业家,这些超级财富创造者绝对‘富可过三代。财富如何传承给后代,或是捐赠给慈善事业,是很多企业家在思考的问题。”

在时代大环境与传统慈善文化的交叉影响下,近些年来,中国当代企业家、慈善家也纷纷开始对财富与文化传承进行探索。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递进,企业财富、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相互融合、牢不可分。

待人如己,推己及人,正是道德的完整定义,也是属于慈善的“黄金定律”。尽管表面看来,慈善像是不求回报的利他主义,但就其根本来看,慈善正是“互惠式”利他主义的最好体现,是惠及接受者,同时惠及施予者的完整结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财富的传承不只于物质方面,更是一家企业、一个家族的价值观的传承,进而体现出财富的真正意义。

德行善举是使投资价值永续的唯一手段。长期有序地慈善投入不仅彰显了财富的责任属性与社会价值,也会为企业与家族赢得社会认同,从而获得真正的社会归属感。作为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企业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使自己成为慈善家,去完成财富与文化的良性传承。

中国公益之路:从捐,到助,到创

“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两百年的道路。”这句体现中国的“浓缩型发展”的话,放在公益慈善领域也不例外。

从中国企业家近年来的公益之心和公益之举看,企业家公益正在“浓缩型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扶贫为例,2015年10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发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民企行动”,力争用3到5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结果呢?最终达到的不是万级,而是十万级。

“万企帮万村”台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有12.71万家民营企业精准帮扶了13.9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1803.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1105.9亿元,公益投入168.64亿元,安置就业90.04万人,技能培训130.55万人。参与规模之大、帮扶范围之广、投入力度之强,在世界扶贫史上是没有过的。

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的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举国同心,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的中国实践表明,一个社会的目标不只是繁荣,还有和谐——它来自对普惠的追求。一个社会的发展也不只是高楼大厦,而是要让最大多数人感到幸福、尊严,以及开发出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

在追求和探索社会和谐与普惠的进程中,中国企業家大有用武之地。

如果说2020年和之前的几年是企业家公益的“扶贫年”,2021年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可以说是企业家公益的“科技教育年”。

2021年6月3日,香港联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美团创始人、CEO王兴签订股票转让计划,将其个人持股的10%约5731.9万A类股转为B类股,并将此部分B类股注入王兴基金会,专门用于推动教育与科研等公益事业发展。以6月2日美团收盘价311.8港元计算,注入基金会的股份市值约合147亿人民币。基金会当日已经完成了约935万股(市值约合24亿人民币)的公益捐赠。

此前在3月18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向浙大捐赠1亿美元的消息登上热搜。黄峥和拼多多创始人团队成立的繁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3到5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助1亿美元,拟开展的首批科研项目包括“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研究”“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和“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等。

美团和拼多多都是全国扶贫攻坚表彰大会表彰的先进集体。在扶贫攻坚之后,王兴和黄峥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技和教育的公益方向。一北一南,恰成呼应。

黄峥公益回馈的主体是母校浙江大学,王兴也在母校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捐资成立“清华大学兴华基金”,帮助母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今年王兴还在他的中学福建龙岩一中创办118周年之际,与家人共同捐赠5000万元。

除了王兴和黄峥,近期特别引人瞩目的企业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公益范例,还有虞仁荣和曹德旺。

虞仁荣是宁波籍企业家,清华大学1985级无线电系学生,韦尔股份创始人。他在2020年底决定捐资200亿元,筹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理工大学。今年3月,宁波“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正式对外招聘,该院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创办,聚焦信息产业与新一代科技革命前沿应用。此前的西湖大学也是从成立高等研究院起步,再获批设立大学,西湖大学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家捐助。

5月2日,曹德旺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基金会计划总出资100亿元投入筹建“福耀科技大学”。学校性质为“新型公办大学”,致力成为“中国新时代高校工程师的摇篮”。

这些大手笔的企业家公益,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规划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等,非常契合;和国家所期望的,“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也非常呼应。

从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到1966年出生的虞仁荣,到1979年出生的王兴,1980年出生的黄峥,每一代企业家在成就一番事业的同时,都在企业家公益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回顾近现代社会的公益浪潮,既是时代的召唤,也和企业家的自觉有关。如果和欧美相比,中国企业家公益正在呈现“后发优势”。

中国的企业家公益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快速发展。在2018年表彰的100位改革开放先锋人物中,有20位左右企业家代表,其中民营企业家大约占2/3,如马云、马化腾、王永民、刘永好、李书福、李东生、李彦宏、何享健、张瑞敏、南存辉、柳传志、鲁冠球,他们基本都成立了以个人或企业命名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2021胡润慈善榜》指出,来自中国16个城市的39位中国企业家在2020年的捐赠都超过1亿元,共计捐赠301亿元。相比2004年第一次发榜,企业家公益已经蔚为大观。

截至2021年5月20日,中国共有8635家基金会,其中企业基金会大致占1/7,这1000多家企业基金会代表了中国企业家公益的主体。

中国的企业家公益,相比西方有一些突出特点,比如企业家更习惯于“捐”和“助”并行,都自己做,而西方企业家捐助的相当一部分是交由社会专业组织执行。这里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化专业组织的实力还不强,所以企业往往是立足自身做公益。

例如,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民企行动”中外记者见面会,江西正邦集团的林印孙、福建福耀集团的曹德旺、陕西荣民控股集团的史贵禄、宁夏宝丰集团的党彦宝分享了各自的扶贫故事。

他们都是自己在行动,如荣民集团建设了3万多个日光大棚,通过大棚种植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研发出117个高产品质的种子,让毛乌素沙漠延伸段北纬40度的广大农民受益,有些新品种还推广到了全国、全世界其他沙漠地带。

中国企业家公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金会多,家族基金会多,“老钱”多,投资于文化艺术多,而中国新兴企业家,新技术公司多,“新钱”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更善于利用技术和平台,快速地、大面积地创造社会价值。

而从中国当代企业家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初心和实践来看,他们无愧于阳光下的创业者和建设者的称号。他们投身公益也不是“施舍”(Charity),而是“爱人”(Philanthropy),是在感恩时代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胡润百富、慈善公益报社等)

猜你喜欢
胡润慈善家财富
刘强东捐赠149亿首次成为中国首善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No.9 《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发布
No.10 《2021胡润世界500强》出炉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2017胡润中国新金融50强》榜单公布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