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畅春园

2021-08-10 17:21祁建
中关村 2021年7期
关键词:皇太后山门康熙

祁建(北京)

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从一代名园到“三山五园”之首,再到今日的踪影无存,畅春园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也目睹了百年的盛衰起伏。现仅存北大西侧门外的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遗址,在默默地向过往的人们讲述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因为后世关于雍正继位的种种传说,畅春园清溪书屋也荣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提到畅春园,就会提到自南苑前来养病的康熙皇帝暴崩于青溪书屋,之后隆科多传诏,胤禛即位,无数是非……这是著名历史悬案,畅春园也因此成为帝位交替的舞台。

康熙帝常在畅春园听政

畅春园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西至万泉河路西侧,南至北四环一线。

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因为康熙帝在高墙深宫的皇宫里住得“渐以滋疾”,所以在此建园颐养。最初的畅春园很大,除了今天西北部归于北大的部分,还包括今天的畅春园公园、芙蓉里小区、万泉河中学、海淀体育馆等地。西北部属于北大的畅春园部分,东与勺园故址隔墙相望,紧临残存的恩佑寺和思慕寺两个庙门遗迹。现在园内有北大教工、研究生宿舍楼以及一所中学。

畅春园的故地只剩下了恩佑寺山门、恩慕寺山门以及一块写有“畅春园东北界”字样的石碑。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记载:“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原为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康熙帝常宴寝于此,后在此崩逝。雍正帝胤禛为其父圣祖玄烨荐福,将清溪书屋改建恩佑寺,供奉康熙帝的影像;恩慕寺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是高宗为纪念其母而建,形制仿恩佑寺,寺内供奉药师佛。两座山门均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券洞门,额书‘敬建恩佑寺及‘敬建恩慕寺石匾。”刘阳《三山五园旧影》收录有几张晚清民国时代的恩佑寺及恩慕寺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两座寺庙在1909年之时,尚存有庙门、院墙及影壁,到了20世纪20年代,影壁已無存。现在则只剩下两座庙门,连院墙也没有了。

康熙帝常在畅春园听政,其寝官“澹宁居”即位于园内,后来亦病逝于此园。康熙名之为“畅春园”,大概是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畅春园成为北京西郊第一所清代皇帝的皇家御园,规模很大,是所谓“三山五园”中“五园”之一。由于康熙经常在畅春园听政,王公宫员们也纷纷在周边购第建园。没有园子的也要租赁一座,以便随时听令于皇帝。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是康熙的60大寿。很多老人都入京向康熙皇帝祝寿,康熙甚是欢喜。于是下诏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祝寿老人。

为庆祝活动搭置的彩棚,从西直门一直延伸到畅春园,长达20里。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康熙帝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又先后召集老人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宫,并在宴会上赋诗《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恩慕寺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是高宗为纪念其母而建

可惜这座西郊最重要的国林,如今原貌已荡然无存。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也被烧毁。畅春园现存的遗物,有未名湖群钟亭下方乾隆诗碑,此碑大概在1920或1930年代从畅春园移至未名湖畔。

从形制和景观上来看畅春园

论及畅春园不同寻常的历史,要从海淀的地理位置与风水讲起。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又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因此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记载:“恩佑寺……此处为康熙年间畅春园东垣内的一处名胜——清溪书屋,因此处有泉水涌出,形成溪流,皇宫莳花以此泉水喷洒久不萎容,故有‘梅花泉之誉,圣祖皇帝极喜此处,常宴寝于此,后来也死在这里。”

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记载:“恩佑寺山门……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此处原为清初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康熙帝常宴寝于此,后死在这里。雍正帝为给康熙荐福,将书屋改成恩佑寺。寺坐西朝东,原有正殿五楹,内奉三世佛像。现仅存山门,门为歇山式无梁结构,黄琉璃瓦顶,石券门,券面上饰有缠枝牡丹纹,门额书‘敬建恩佑寺,是畅春园仅存的两座建筑之一。”

康熙帝在《畅春园记》中叙述了畅春园对清华园的利用与改造:“都城西直门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万泉庄平地涌泉,奔流??,汇于丹陵沜。沜之大,以百顷,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合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爰稽前朝戚畹武清侯李伟因兹形胜,构为别墅。当时韦曲之壮丽,历历可考,圯废之余,遗址周环十里。虽岁远零落,故迹堪寻。瞰飞楼之郁律,循水槛之逶迤。古树苍藤,往往而在。爰诏内司,少加规度,依高为阜,即卑成池。相体势之自然,取石甓夫固有。计庸畀值,不役一夫。宫馆苑御,足为宁神怡性之所。永惟俭徳,捐泰去雕。视昔亭台邱壑林木泉石之胜,絜其广袤,十仅存夫六七。惟弥望涟漪,水势加胜耳。”(《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六)

从形制和景观上来看,畅春园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园林的特点,是北京西郊第一座兼有施政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全园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

畅春园设园门五座,分别是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其正门在南墙东侧。全园南北向可以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大宫门内的“九经三事”殿为园中正殿,是康熙皇帝会见朝臣、听政理事之处,也即畅春园中最重要的“政治空间”。

两座小巧精致的庙门

在北京大学西门斜对面,突兀地并列着两座小巧精致的庙门。这两座小庙门,都是坐西朝东,相距只有10余米,大小、规格相同,均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砖石拱券结构。但有一个小区别——位于北侧的山门用的材料是汉白玉,而南侧山门用的则是青石。

两座山门通体均无木料,单门洞、红墙身,属于皇家建筑的等级规格。当地人曾把这里叫“黄亭子”。两座山门的檐下都镶嵌有石匾,匾上刻有寺名,北为“敬建恩佑寺”,南为“敬建恩慕寺”,这就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畅春园仅有的两个保存到今天的历史遗迹了。

雍正即位之后,1723年,为给康熙皇帝荐福,将清溪书屋改成供佛之寺供康熙皇帝御容,赐名恩佑寺。

乾隆八年(1743年),圆明园安佑宫建成,康熙皇帝像被移到安佑宫供奉,恩佑寺便成为佛地。那时,寺院从西到东,两进院落,外临通衢,门内跨石桥,正殿五楹,内供奉三世佛,左为药师佛,右为无量寿佛,中为释迦牟尼佛祖。山门额嵌“敬建恩佑寺”楷书石匾。3层山门额为“龙象庄严”,正殿额为“心源统贯”,皆世宗御书。殿内龛额为“宝地昙霏”。两侧有楹联:“万有拥祥轮,净因资福;三乘参慧镜,香界超尘。”皆为皇上御书。(见《日下旧闻考》)

恩佑寺初建时期可谓辉煌一时,但到雍正王朝时就已经出现衰败景象。编写于乾隆年间的《国朝官史》一书曾提到,雍正有一次去恩佑寺为其父康熙上香,看到供桌上的蜡烛插得不正,寺内陈设也七零八落,于是震怒,说:“我亲自来时尚且如此,平时不知乱成何样?如不认真改正,定加严惩!”

历经数百年变迁,畅春园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

现存恩佑寺山门为歇山式砖石结构,无木无钉,黄色琉璃瓦顶,石拱券门,券门饰有缠枝牡丹纹,门额嵌“敬建恩佑寺”石匾,雕刻十分精美。通常由皇帝下令建造的寺庙,都题名为“敕建××寺”,但这里为什么题写的是“敬建恩佑寺”呢?

缘由在于该寺是雍正为纪念其父而建的。山门四角处有精美的琉璃缠枝石榴饰件,为琉璃工艺之精品。

及至乾隆朝时,畅春园又成为乾隆皇帝生母孝圣皇太后的居住之所,孝圣皇太后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间都是在园中度过的。乾隆皇帝到畅春园请安,还经常“驻跸其间”,于游赏之余处理朝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孝圣皇太后去世。后来,乾隆帝发布圣谕,将畅春园定为皇太后的御园,专供后世的皇太后居住。然而,自乾隆朝后期至嘉庆朝的40多年里,清朝一直没有皇太后,畅春园也始终关闭未用。道光皇帝即位后,清朝又有了皇太后,但道光却以畅春园年久失修、不堪使用为由,发上谕将皇太后移往绮春园奉养,而没有重修畅春园。从此畅春园就逐渐衰败下去,而置身其中的恩佑寺和恩慕寺也渐渐落寞。

说起恩慕寺,还得说回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为圣母皇太后广资慈福,便在恩佑寺的南侧修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师佛。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于南苑,是康熙皇帝为他母亲烧香拜佛而建的)。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恩慕寺毁于大火。

初建成的恩慕寺庙貌严谨,坐西朝东,两进院落,外临通衢,山门内正殿五楹供奉药师佛一尊,左右奉药师佛108尊,南配殿三楹供奉弥勒佛,北配殿三楹供奉观音像,左右分立石幢,一刻全部药师经,一刻御制恩慕寺瞻礼诗。诗云:“尊养畅春历廿冬,欲求温清更何从?天惟高矣地惟厚,慕述祖兮思述宗。”山门额题“敬建恩慕寺”,二层山门额曰“慈云广荫”,大殿额曰“福应天人”,殿内额曰“慧雨仁风”。两边楹联为:“慈福遍人天,祥开佛日;圣思留法宝,妙现心灯。”皆为皇帝御书。(见《日下旧闻考》)

现在恩慕寺尚存山门一座,为歇山式砖石结构,无木无钉,黄色琉璃瓦顶,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石拱券门,券面刻有缠枝花纹,以寓富贵仙门。门额处镶嵌“敬建恩慕寺”,石匾四围刻有仰莲纹饰,十分精美。文字为乾隆皇帝御笔,楷法风流,人曰“乾隆体。”山门四角处皆有琉璃纹饰,设计精严,烧工细腻。整个恩慕寺山门与恩佑寺山门一模一样,不敢越制,但细观赏,该门的工艺水平远高于恩佑寺。这倒不是乾隆皇帝有超越其父之心,而是负责施工的艺人有不让前人之举,要与前贤一比手艺高低。

从山门“敬建恩慕寺”的匾额与恩慕寺本身等合看分析,恩慕寺实际上就是乾隆皇帝学习其父以自身为榜样宣传以孝治天下的广告牌。

历经数百年变迁,畅春园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也目睹了百年的盛衰起伏。默默凝望着这座先后经历盛世与乱世的古园,昔日好景仍在目,今岁已入新征途。

猜你喜欢
皇太后山门康熙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康熙:阳刚雄健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清宫藏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所作御笔书画题材、样式小考
请“皇太后”走下神坛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