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强秦的变革之路

2021-08-10 17:21刘昌宇
中关村 2021年7期
关键词:商鞅变法秦国

刘昌宇(湖南)

日前,吉林大学教授、秦汉史研究学者黄中业在其新著《秦法之变》(新星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中,揭秘秦国强大的缘因,并从秦国法制建设的角度,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进行了考察和详述,为我们绘制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强秦之路。

回首中国历史,春秋末期,盛行已久的奴隶制已开始遭遇重大危机。原来地处中原和边陲地区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晋、秦、楚等,已经开始赶上或超越了中原地区,逐渐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各国的生产力也普遍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铁制工具和牛耕得到广泛运用,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及大型手工业作坊得到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工商业也开始进入到繁荣时期。与此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继而带来的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隶农”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在此语境下,各国为了维护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开始变革图强。出人意料的是,变革前,七国中排名并不靠前的秦国,却在这场此消彼长的竞争中,以法律最完备、变革最彻底,收效最为显著。最终,依靠其强劲的实力,一举灭掉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

黄中业认为,秦国制胜的因素尽管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乃的于法制变革上的成功。其中,比较显著的地方就是,摒弃了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有悖于公序良俗的“陈法”。重新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符合社情民意的新法。比如,废除了残暴的人殉制度;改革了户籍制度,将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进行重新编制;以及打破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局面,允许商人在国都自由从事商业活动等等。尤其是秦孝公时期,由商鞅提出的变法,强调立法是治国的根本,立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更使这场自上而下的变法,得到一以贯之的贯彻落实。而基于这些理念出台的新法,也始终遵循着厚赏重罚、轻罪重刑、移风易俗等原则,不仅使人们陈腐落后的观念得到改观,带动了社會风气的大为好转,也使整个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变革后的秦法除了刑法外,还主要涉及诉讼法、行政法、经济法、军事法规与民事法规等多部法律,齐全完备的法制体系,让秦国整个国家机器运转通畅,国力日渐强盛。此外,在政治体制方面,秦国首创县制;在经济活动中重新规制“度量衡”等等,都以高效的治理模式,为进一步稳定政局、繁荣经济,发挥出定海神针的效用。特别是自秦孝公至秦王政六代国君,在多个领域以法律重构和重置为标志的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新型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更进一步加速了秦国富国强兵的步伐,使整个国家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书中,黄中业借助丰富的史料与事例,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商鞅的“改法为律”,自秦国法律制度的初步建立谈起;继而探讨秦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战国时期的法治理论;论述秦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三个历史时期,并对秦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做出了概括总结,描绘了一段生动的秦国法制发展史。

相较于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起巍巍大秦帝国,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强秦之前变法图强的那段历史,关注的人却并不是挺多。《秦法之变》正好弥补了这种缺撼,虽论及的只是秦国法制建设这一个点,但却从一个侧面,观照出整个秦国励精图志后发至上的治国密码。它深刻诠释了“穷则变,变则通”这一真理。值得点赞的是,秦几代国君都具有危机意识,他们把整个国家都视为一个“大家庭”看待,为了让这个“大家”和谐美满,不断地从健全法制和“家”规入手,规范人们的言行,整肃社会的秩序,使人心得到凝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军事实力也突飞猛进,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是跃上一个新台阶。变法,让秦羽翼丰满,势不可挡。变法,让没落的奴隶制分崩离析,终让新兴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秦法之变》鲜活演绎着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曲折历程。秦国的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惟有认清天下大势,顺应历史潮流,乘势而上,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兴旺和昌盛。

猜你喜欢
商鞅变法秦国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瞒天过海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