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突破教学重点,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1-08-10 20:53张丹寇晓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8期
关键词:肥皂泡吹泡泡冰心

张丹 寇晓燕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

(学生交流)

师: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啊!有位老奶奶小时候也很喜欢玩游戏,她就是大作家冰心奶奶。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冰心奶奶?

(PPT出示冰心简介,一名学生读相关信息)

师:谢谢你!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生:她很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师:那请你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吧!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

师:最爱有多爱啊?

生:最爱就是非常爱。

师:那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有感情朗读,尤其突出“最爱”)

师:最爱有多爱?请你来说一说。

生:最爱就是第一爱,独一无二。

师:哦,所有的游戏都比不上这个游戏。那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学生重读“最爱”)

师:老师听出来了,冰心奶奶特别爱玩吹肥皂泡的游戏。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有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冰心奶奶的童年,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肥皂泡》,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强调“皂”的写法,学生跟着书空)

师:“皂”字为上下结构,下面“七”字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要把上面的部分托住。(指名读课题)

二、检查生词,认识泡泡

师: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了。(板书“爱”)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PPT出示插图)

生:我发现图中的小姑娘正拿着套管,蘸着肥皂水在吹泡泡。

师:你注意到了吹肥皂泡的人物和她的动作。

生:我发现吹出来的泡泡十分美丽,五彩斑斓的。

师:是啊,一个个泡泡真美丽。你还观察了泡泡的颜色。

生:老师,我从图上发现下雨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发现吹肥皂泡的时间是“下雨的时节”。那去瞧一瞧,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吹泡泡啊?

生:在走廊上。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词“廊子”。谁来读准这个词?(指名朗读)你的边音读得轻脆好听。你们知道“廊子”是什么意思吗?

生:廊子就是走廊、过道。

师:嗯,这个过道还有一个特点,仔细看图,它的上方有——

生:上方有屋檐。

师:是啊,站在屋檐下的过道上吹泡泡,才不会被雨淋湿。廊子就是只有屋檐的过道。同学们,我们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没有见过的词语。(板书:借助插图)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

(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

(点评: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教材中的插图与课文的内容密切联系。教师设计“看图片”这一环节,很好地利用了插图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并能借助插图来理解“廊子”一词,教给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难懂的词句这一方法。)

师:瞧,图片中的小姑娘拿起套管,蘸上肥皂水,鼓起腮帮,轻轻一吹,一个个泡泡就飞上了天。那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调皮的泡泡吧。谁来当小老师带读这些词语?(PPT出示生词:轻圆、轻清透明、轻清脆丽、软悠悠、玲珑娇软、光影零乱)

(一名学生走到台前指着词语当小老师带读)

师:这些词语可难读了,看来你预习得很认真,所以才能读得这么准确。老师奖励你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吧!

(教师拿出肥皂水,让“小老师”在课堂上吹泡泡。其他学生可以看泡泡、摸泡泡)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玩吗?(生:想)那就要看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了!

(学生马上端正坐姿)

师:这些都是描写泡泡特点的词语,不仅难读,还难懂呢。你能结合刚才看到的泡泡的特点来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吗?

生:我知道“轻清透明”的意思,就是形容泡泡十分轻盈,而且透明。

师:是啊,纯洁透明,多么美丽啊!请你来读读这个词吧。

(学生有感情地读词)

生:我知道“轻清脆丽”的意思,就是说泡泡又轻盈又美丽,可是很脆弱,轻轻一碰就破了。

师:那我们可要小心地呵护它。那你来读好这个词吧。

生:“轻圆”的意思就是说泡泡很轻,十分圆润。

生:我知道“软悠悠”的意思,就是泡泡摸起来很软。

师:是啊,泡泡又轻又软,在空中缓缓地上升,你来读读这个词语吧。

生:我知道“光影零乱”的意思,就是说阳光洒落在泡泡上,泡泡看起来十分美丽。

师:是啊,七彩的阳光洒在透明的泡泡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这是多么美丽、多么梦幻的画面啊!请你来读读这个词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的?

生:联系生活中泡泡的样子。

师:没错,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板书:联系生活)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难懂的词语都能理解,那让我们一边想象泡泡的样子,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学生读词语)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轻圆的、小巧娇嫩的、純洁透亮的泡泡缓缓地在空中飘游。这些泡泡飞到了我们的课本中。

(点评:教师通过奖励的形式将肥皂泡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泡泡,还亲手摸到了泡泡,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泡泡。然后,教师让学生理解文中出现的描写泡泡的词语。虽然他们平时没有接触过这些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但通过刚才的看、摸,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这里既教给了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的方法,也为第二课时理解难懂的句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文章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方面。

(学生默读,有个别学生发出了声音)

师:默读就要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哦。

(有学生陆续举手)

师: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写冰心奶奶很爱吹泡泡,第三自然段写怎样吹泡泡,第四自然段写泡泡的样子,第五自然段写泡泡会飞去哪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吹、看、想)

师:你真会读书。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泡泡们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看,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冰心奶奶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看到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还会想这些泡泡会飞去哪里呢。(边小结,边根据板书画泡泡)你对哪个部分最感兴趣呢?简单地说一说吧。

生:我对吹泡泡这个部分最感兴趣。我也想试一试。

生:我对泡泡的样子最感兴趣。我觉得泡泡十分美丽。

生:我对第一、二自然段很感兴趣。我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对泡泡的喜欢。

四、说清过程,乐吹泡泡

师:是啊,作者最爱吹肥皂泡了。这轻清脆丽、光影零乱的肥皂泡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梦幻般的世界。那你们想要学吹肥皂泡吗?(生:想)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吧!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吹肥皂泡的,画一画关键词语。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

师:和同桌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吧。

(学生相互说吹肥皂泡的过程,边说边比画)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不亦乐乎。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生:先把碎肥皂放在小木碗里,加点水,和弄和弄,再拿起竹笔套管,蘸一些肥皂水,轻轻一吹,再轻轻一提,泡泡就吹好了。

师:有时想要泡泡飞得更高,还会——

生:拿扇子轻轻地扇送。

(教师相机板贴:放、加水、和弄和弄、蘸、吹、提、扇)

师:瞧,这些都是动词。这位同学抓住关键的动作,把吹肥皂泡的过程说得真清楚。(板书:关键动作)那这个动词谁会读?(拿出词卡“和弄和弄”,指名朗读)

师: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

生:“和”。它还有几个读音。和,和平的和;和,暖和的和;和,和牌的和。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预习做得真充分。请你带着大家读读这个词语吧。

(学生带读词语“和弄和弄”)

师:那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和弄和弄”就是搅拌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昨天做过这个实验,需要把肥皂水搅拌均匀。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也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和弄和弄”是搅拌搅拌的意思。因为碎肥皂里面加点水,要搅拌搅拌,才能使它溶化。

师:哇,你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这个方法也很好。(板书:联系上下文)刚才我们抓住了这些关键的动词,把做肥皂水的步骤说清楚了。馬上可以玩吹泡泡的游戏了。谁来开心地读这个自然段?

(教师边说边将板贴的动词打乱,同时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啊,老师不小心把这些动词的顺序弄乱了。谁愿意帮帮老师,排出正确的顺序?

生:首先要把碎肥皂放在一个小木碗里,再加水,和弄和弄,然后拿套管蘸点肥皂水一吹,就能吹出泡泡,轻轻一提,泡泡就会飘到空中。最后还可以拿扇子扇送。(一边重新排序,一边介绍)

师:谢谢你帮助了老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位同学在说吹肥皂泡的过程中注意了什么?他用上了“首先”——

生:他用了表示顺序的词。

师:是的,他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所以能把吹肥皂泡的过程说得既清楚又有条理。(板书:先后顺序)

师:既然大家能把过程说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动手来试一试呢?张老师想请一位科学小达人来亲自动手做一做、吹一吹。

(一名学生走上讲台)

师:张老师还要给你请一个好搭档,进行现场解说。

(学生选择搭档。一人动手做实验,一人在旁边解说。不一会儿,一个个泡泡飞上了天)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动手实验的小达人。你觉得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生:我觉得吹的过程很关键,要轻轻地吹。如果我重重地吹,泡泡就破了。只有慢慢地吹,轻轻地吹,泡泡才能吹出来。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是啊,只有“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这样吹出来的肥皂泡才是“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作者吹肥皂泡的时候,动作是十分轻柔的。咱们再边做动作边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吧。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我仿佛看到刚才同学们吹泡泡的情景,一个又一个轻圆的泡泡飞上天空……你们瞧冰心奶奶抓住了关键的动作,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通过细致的描写,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写得多有意思啊!相信用上这些写作的小窍门,你们将来也可能成为大作家!

(点评:教师将描述吹肥皂泡的过程细化为三个步骤,即抓住关键动作、注意先后顺序、运用细致描写。学生先读文勾画动词,再通过给动词排序,明白说清过程还要注意动作的顺序。之后,教师让学生上台亲手做实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既对文本进行了内化,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同时,还配了一个现场解说员,既可作为实验员的搭档,又再次把吹肥皂泡的过程复习了一遍。最后的现场采访将学生引回文本,关注冰心细腻的描写。整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很好地突破了“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

五、仿说练习,巩固成果

师:你能像冰心奶奶那样介绍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要注意这三个小窍门——抓住关键动作、注意先后顺序、运用细致描写,把过程说清楚。先说给同桌听一听吧。

(同桌热烈交流,教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跳长绳。首先要请两位长得比较高的同学摇绳,然后其他同学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钻进长绳,轻轻一跳,最后快速地从绳子里钻出来。

师:谁来评一评这个同学说的游戏过程?

生:他能抓住关键动词,还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也有细致的描写。

师:他把游戏过程说清楚了。你听得很仔细,还能结合我们今天所学来评价。真不错!看来同学们都能掌握这三个小窍门,把做游戏的过程说得既清楚又具体。

(点评:仿说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摹本。本课引导学生提炼总结了说清过程的三个方法,再将这三个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游戏的过程,提升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吹肥皂泡的乐趣。冰心奶奶在她另一篇文章中,还提到了另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物——小桔灯。书中也通过关键的动作和细致的描写告诉我们小桔灯的制作方法。你们想学吗?那赶紧去看书吧。

(PPT出示推荐书目《小桔灯》以及制作小桔灯的片段)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评析】

这是一节朴实高效但又充满童真童趣的阅读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紧扣学段特征,营造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吹肥皂泡等学生喜欢的游戏,让学生产生安全感,进而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情趣。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发光点,及时肯定,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二、緊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这节课,教师能够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牢抓单元要素,设定合适的课时目标。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难懂的句子与理解难懂的词语分不开,方法也有相似之处。为了达到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目标,教师教给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这三种方法。

把吹泡泡的过程说清楚是本课的重点目标。教师将其细化为三个要点——抓住关键动作、注意先后顺序、运用细致描写,灵活地设计教学步骤来落实目标。课堂上,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复讲述吹泡泡的过程,形式多样而有趣味,扎实地掌握学习要点,最后还通过仿说环节,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三、关注学生发言,培养学习习惯

课上,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学习的生成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时,教师马上给予肯定,表扬学生预习得很认真,引导其他学生重视预习;学生看图片说发现时,教师表扬学生观察得真仔细;学生运用“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和弄和弄”的意思时,教师表扬学生真会学习。这些教学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在默读环节设置时间限制,慢慢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430030)

猜你喜欢
肥皂泡吹泡泡冰心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吹肥皂泡
变大的肥皂泡
会自己变大的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