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见海 强基重法

2021-08-11 02:41初中地理教研核心团队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示意图要素试题

初中地理教研核心团队

从历年地理中考试题来看,会发现它们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作为考生应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复习,科学统筹复习的进度,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树立自信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留意生活,灵活运用

复习备考阶段,要认真研读教材,它是我们学习真正的“本”。理解教材的同时,还要注重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和附图及图表,一些地理知识是在问题的思辨过程中得到结论的,所以还要注意教材中的地理活动题,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较为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注重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问问为什么,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复习过程中要抓住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要会读图、析图、绘制简易图形,能较熟练地进行图文信息转换,用地理语言表述图形内容。地理事物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分布往往借助地图加以体现。还要注意示意图、统计图,这些图经常应用在要素间相互作用分析、特征描述等方面。景观图能够提供对地理环境的直观认识,在区域认知上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复习中也要加以重视。此外,还要善于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复习中要做到心中有图,将地理知识与图融合在一起,以图为载体表现地理知识,体现知识间的相关性,加强识图能力的训练。

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地理试题经常借助生活中的事例考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多关注生活,建立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服饰、民居、出行、饮食、天气等,让地理知识灵活化、生活化,复习备考要避免死记硬背,以理解和灵活运用为主。

二、区域比较,认知特色;专题归纳,梳理体系

结合具体的地理区域,可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角度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具体状况,分析这些地理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抓住显著特征,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通过对比不同的地理区域,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在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打破册、章、节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内容设置成不同主题,从全球、大洲、全国、地区等尺度对比这些要素在不同区域的异同,形成对这些知识主题的整体认识。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各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而区域之间的联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区域联系对各自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利弊影响,如跨区域调配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日本的产业转移等。

在复习中要加强对地理问题分析方法的训练,从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入手,找出决定区域特征的核心要素,明确这些要素是怎么影响其他要素的。

通过对课本知识点的全面把握和了解,以点带面,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与对比,提高解题技能;对知识点及时筛查,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网络。将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分析问题,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及时反思;积累经验,冲刺中考

有效的练习对检测备考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习题一定要精选、精练,注意及时整理自己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既要有专题训练,也要有综合测试,通过习题训练归纳总结,不断积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应答试题的能力。

备考初期,要对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和巩固,此时应以阶段性内容的练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综合性试题,以达到检验的目的。在备考末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模拟试题来强化训练,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中检验对各部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临近考试时要重新回归教材,再次查缺补漏,完善并健全知识体系。

勤奋的状态、扎实的功底是成功的基础,而好的方法则是成功的关键。备考过程中要勤于思考,遇到问题要多沟通、多交流,及时消除错误,同时也要注意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训练,不断提升解答问题的能力。

点滴知识的汇集让我们变得渊博,诸多能力的拥有让我们变得卓越,可从细微处看懂世界,见涓滴而知沧海之流。

答題方法与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初中地理试题中的常见题型,试题的形式既有单一试题,也有共用一则或几则材料形成的题组。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答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选择题的审题要抓住三个要点: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在全面阅读题干图文信息的基础上,分析题干内容,找出已知条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尤其要注意指示性的关键文字,如“东”“南”“大”“小”“高”“低”“上”“下”“正确的”“错误的”等。理清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推理法、优选法、排除法、计算法、自选法、代入法、图解法、比较法等。

例:读某月我国各地当前季节分布及部分城市常年

入冬时间图(如图1),判断当前月份是( )。

A. 9月

B. 10月

C. 11月

D. 12月

我国各地入冬时间不同。图中各市的日期是入冬时间,武汉当前是秋季,入冬时间是11月21日,说明当前时间在11月21日之前,北京入冬时间是11月1日,其以北的一些地区已经入冬,可以判断当前时间已经在11月1日以后。综合两个判定,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月份是11月。

解答选择题时,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也不存在万能公式,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不可墨守成规。

二、图表类试题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以图入题”是初中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试题中常见的图形有: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基本识图方法、步骤和原理,对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1. 区域图。区域认知是学习地理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从已有的信息做出判断,对解题有极大帮助。区域图、景观图中往往包含了区域判定的相关信息,阅读这些图时,要仔细观察图中地理事物的细节,从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河流、农作物、城市、交通线,以及区域或某地理事物的轮廓形态特征等方面判定区域,再结合已有的区域地理信息,判定图中的地理事物具体名称是什么,在分布上有什么特征,各事物间有什么影响。例如,你能对图2做出哪些方面的分析呢?

2. 统计图。阅读时要注意图中要素的数量特征,根据数据的变化判断数据变化特征,通过数据的大小、变化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使用数据解释、说明地理问题。统计图类型多样,在读图时要注意坐标名称和单位,尤其是多维坐标图的阅读,更要注意统计图的坐标。

例:如图3,说明下列两幅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反映的气候异同。

<e:\mxj\2021pb\cz21-9 初中生5期 提升版\cz21-9 初中生5期 提升版 pb\电子稿图\【名师会客厅】涓滴见海 强基重法-E0EC\image3.png><e:\mxj\2021pb\cz21-9 初中生5期 提升版\cz21-9 初中生5期 提升版 pb\电子稿图\【名师会客厅】涓滴见海 强基重法-E0EC\image3.png>[气温/℃][降水量/mm][气温/℃][降水量/mm][1     4     7    10月份][图3]

图中最低月平均气温都高于0 ℃,表明冬季较为温和,此时降水较多;最高月均温均高于20 ℃,可以判定夏季气候炎热,此时降水较少。两者均反映地中海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同的是前一幅图最低月均温在1月,后者在7月,前者位于北半球,后者位于南半球。

3. 等值线图。地理事物(特别是较为抽象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等值线图來呈现。常见的地理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等值线图判读时要把握等值线的基本特点,认真读取数值范围、大小极值,观察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和疏密程度以及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和闭合情况等,根据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判断导致等值线数据、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原因。

4. 示意图。此类图将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等作用机制进行概括,用简明、形象的图形加以表示,原理解析、模式构成、要素关联是比较常见的示意图类型。常见的示意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还有根据教材示意图及相关文字内容派生出来的各种变式图。阅读地理示意图时要注意图中的细节和标注的文字,看清图中要素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结合既有的知识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猜你喜欢
示意图要素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