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中互联网平台企业领导特征

2021-08-12 17:51张镒刘人怀
当代经济管理 2021年6期

张镒 刘人怀

[摘 要]目前学术界对平台企业在其构建的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特征尚缺乏理论研究。以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研究发现,平台企业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处于领导地位,其领导特征主要表现为示范影响、战略引领、协调处理和约束控制四个范畴;示范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威信、帶头示范及目标完成;战略引领主要表现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战略把控、应变能力及成员追随;协调处理主要表现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分工协调、关系处理及目标推动;约束控制主要表现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约束、业务执行和交互控制。文章进一步丰富平台企业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指导平台企业提升平台领导力,为促进平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平台企业;平台生态系统;平台领导力;平台架构

[中图分类号]F272.91;F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1)06-0051-07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兴起,学术界对平台企业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大量涌现,平台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平台企业是平台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平台企业(platform firm)也称平台领导(platform leader),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生态位,是平台架构的提供者。平台企业吸引平台用户(消费者、供应企业、开发者等),通过制定互动规则,促成平台双边或多边用户进行交易。平台企业广泛连接创新和交易主体,模糊企业原有边界,跨界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实现大规模生产协作与供需匹配[1],还建立生态治理机制,协调平台用户利益,构建了一个开放共赢的平台生态系统(platform ecosystem)[2-3]。因此,平台企业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占据领导生态位,其特征关系着物种之间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活动。

目前学术界对平台企业及其领导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平台企业的界定、平台企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平台企业引领的协同创新及平台企业的生命周期。学术界对平台企业及其领导地位的研究正在快速发展期,但是鲜有文献对平台企业领导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平台企业作为平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物种,研究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必须将平台企业置入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特征有哪些?这些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选取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为案例样本,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扎根编码方法对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进行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编码分析,基于生态位理论对平台企业领导特征进行探索性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平台领导的理论研究;其次,有助于指导平台企业利用有利生态位获得平台领导力,指导企业提升平台领导力,协调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关系,促进平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与基础理论

(一)平台企业及领导特征

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是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生态位表现,是与系统中其他物种产生的关系特征,因此研究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必须结合平台生态系统。平台生态系统是以平台企业为核心,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的经济联合体,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主体不再是以个体为单位存在,而是多物种跨越边界、自我适应与协同创新[4]。这些参与主体之间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一系列协作机制形成了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网络[5]。

目前关于平台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平台领导企业的内涵,是指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处于领导生态位的平台企业,通常也是平台的提供者或平台发起者[6];是平台的创建者和生态的协调者,是从平台商业模式中获取收益的经济主体[7];平台领导有几个区别于传统领导的特征,包括使命导向、创智赋能、利益共享[8]。

其次,关于平台企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平台企业是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负责协调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类型利益主体的关系,也是连接供需双方市场的中介者[7]。平台为参与多方提供交互机制和通道[9],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10],降低了平台用户的搜寻时间[1];同时平台领导制定交易规则、用户筛选机制[4],为平台双边顺利交易提供信用契约,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以及可能毁约时产生的维权成本[4]。

再次,关于平台企业的创新,创新范式是由平台领导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11],体现的是从竞争到合作、从交易成本最小化到交易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最大的特点是撬动系统中参与主体的创新要素[12],通过模块化处理[13],形成由核心架构与众多支撑模块共同构成的动态结构系统,形成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14]。

最后,关于平台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学者认为包括初始期、发展期、成熟期[15];还有学者认为包括寄生、共生、衍生、嫁接及聚合;还有学者研究了从产品、技术或服务到平台的演化路径[16]。可以看出,大多数平台企业的最初功能不是提供平台,而是通过核心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从传统单边市场赢得市场份额,获得大量的早期使用者(客户资源)后发展成具有网络效应的平台企业。

由此可见,平台企业作为平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物种,研究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必须将平台企业置入平台生态系统中。

(二)生态位理论

1917 年Joseph Grinnell提出生态位[17]。之后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地理、管理学等领域。生态位(也称为小生境或是生态龛位),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在生态环境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类物种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都会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所起作用和功能就是生态位[18]。平台企业生态位是指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主体(包括需求者、供应者和互补者)相对而言表现出的功能、地位、影响等方面的特征,生态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也反映了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19-20]。

平台企业构建了以自身为中心的商业生态系统,分析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可以借鉴生态位理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如图1所示),A代表平台企业,它是平台架构的提供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是建群种。B是入驻平台的供给端,是入驻平台的品牌商、卖家(在客对客(C2C)平台中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个人)。C是消费端、买家(在客对客(C2C)平台中是消费者,在商对商(B2B)平台中可以是有需求的购买组织或企业)。D为第三方互补者,可能是外部创新主体,也可能是服务商。生态位理论指出(如图1所示),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平台领导企业A居于生态系统的领导地位,A为B、C、D三类主体的互动提供连接,B、C、D必须通过A才能与对方发生联系。A相对B、C、D而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处于系统中的中心位置,最有优势接近网络中所有资源,可以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中获得发展需要的资源要素。

用生态位理论来探索平台企业领导特征的适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生态位理论是研究物种之间关系和结构的重要方法,而平台领导的生态位就是指平台领导企业在系统中的位置和结构,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21]。其次,平台企业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处于领导地位,对供给端、需求端及第三方互补者的关系进行协调,对这几种参与主体之间的生态位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由多边主体参与的创新网络,并且平台企业凭借自身在生态系统中有利的生态位可以整合和利用系统中的其他创新主体拥有的创新要素[6]。因此,采用生态位理论来构建平台企业领导特征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深入挖掘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

(三)研究框架

目前学术界对平台企业领导特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领导特征的研究还鲜有文献出现。因此,本研究将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以多个互联网平台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编码方法对平台企业的领导特征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如图1 所示的研究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由于目前关于平台企业领导特征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具有探索性和解释性的特点,因此适宜采用探索性质性研究方法[22]。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用程序化的思路进行定性研究的方法,在定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和发展理论。以编码为核心,理论归纳为主,理论演绎为辅,通过归纳、对比、分析等科学步骤,发掘和归纳原始文字材料中所蕴含的理论,并不断进行循环,最终形成新的概念或理论[23]。本研究的质性分析流程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的三步编码法进行,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案例数量选取方面,本研究采取多案例研究。与单案例研究相比,多案例研究遵循复制逻辑的原则,因而研究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普适性[24]。

(二)样本选取

由于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发展理论,而不是验证理论,因此,案例研究适合采取理论抽样的方式[25]。本研究选择的样本企业要属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技术创新进行投入,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对外开放,平台要有双边用户基础,包括卖家和买家。本文选取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作为案例研究样本,如表1所示。

(三)数据收集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一手资料主要通过非正式访谈、管理高层讲话、深度访谈、多年跟踪观察、平台体验和实地调研、观察等多种方式获得,包括平台企业发展应对外部环境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企业重大事件等关键行为;二手资料主要通过企业网站、媒体采访报道、专业书籍著作、论文文献、企业内部文件等形式获得。通过整理四家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资料,共获得7.7小时的访谈录音,加上大量文字性原始材料(如表1),整理后的材料总字数约8万字。

(四)扎根编码过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也是一级编码,是编码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结合相关文献对搜集的原始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和登录,目的是通过深入挖掘原始材料提出概念和范畴[26]。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减少研究人员带来的偏见、定见或影响,尽量将搜集的资料打散,在进行编码过程中,尽量使用原话作为标签进行初始概念的发掘,一共得到253条原始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较为繁多,且有些初始概念存在交叉或重复,因此,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斟酌和比较,将原始概念進行合并和分类,进一步提炼为抽象的范畴。在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删除了重复频次少于3次的初始概念,仅保留重复频次在 3次及以上的初始概念。此外,还剔除了个别前后矛盾的初始概念。最终,从初始概念中抽取出了12个范畴(表2为范畴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仅列出每个范畴的3条原始资料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也叫关联式登录,属于二级编码。目的在于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发展主范畴及其附属范畴。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各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联系对前文所得范畴进行归类,将具有相似主题的范畴归为一类,形成主要范畴。研究最终归纳出4个主范畴,各个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所示。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也叫核心式登录,属于三级编码,是从第二步主轴编码得到的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将分析结果聚焦到与之相关的编码上,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联结关系 ,并以“故事线”方式描绘行为现象和脉络条件,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26]。本研究中,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研究确定了“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4个主范畴,包括示范影响、战略引领、协调处理、约束控制。

4.理论饱和度检验

一般来说,当新收集的数据不能对理论构建作出新的贡献时即达到理论饱和[27],就可以停止收集数据。本研究用另外1/3的原始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平台企业领导特征的4个主范畴(示范影响、战略引领、协调处理、约束控制)均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4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构成因子。由此可以认为本研究在理论上是饱和的[27]。

四、研究结果与发现

通过以上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多个步骤的反复验证和循环分析,并基于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确定了“平台企业领导特征”这一核心范畴。以此为基础,研究构建和发展了平台企业领导特征模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示范影响、战略引领、协调处理、约束控制4个主范畴。

(一)平台企业领导生态位特征一:示范影响

平台领导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威信、带头示范及目标完成等方面相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其他平台用户或交易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图3a所示。首先,平台企业不仅向消费者或平台用户企业提供核心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根据生产成本及重要程度决定互补品是由自己生产还是由外部企业生产,即确定平台企业的边界,平台企业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或组合,模糊原有产业边界,增强平台企业影响力的作用范围。其次,平台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平台架构、技术创新、服务质量、生态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带头示范作用,对其他创新主体或企业用户产生重要的影响。最后,平台企业会明确整个平台的目标,不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价值为目标,并带领参与主体共同为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而付出超过潜力或预期的努力。

(二)平台企业领导生态位特征二:战略引领

平台领导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战略把控、应变能力及成员追随等方面相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其他平台用户或交易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图3b所示。首先,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对技术创新起着引领作用,关系到平台上用户的交易效率、交互效果,也关系到平台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进,因此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是平台企业的优势,也是平台企业为了维持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必须肩负的责任,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战略把控能力。其次,平台企业最有优势的模块化特征,在面对复杂环境和多变场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和自由组合,将平台应用到多种场景,并有效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的物种应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作出正确的策略以适应环境。最后,平台企业在销售渠道、平台用户基础、品牌形象、互补性资产等方面都比生态系统内其他主体更加具有优势,这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企业或平台用户追随,在平台进行战略调整时,这些平台成员会依旧保持对平台的忠诚。

(三)平台企业领导生态位特征三:协调处理

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任务协调、关系协调及目标推动等方面相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其他平台用户或交易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图3c所示。首先,平台企业负责对平台的组织与生产进行管理,对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的任务进行协调,负责提升平台内部模块化生产与组合效率,提升平台用户的交易效率,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建立沟通机制促进平台用户之间顺畅地交流和沟通,即平台企业具有任务协调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其次,平台企业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负责参与主体利益关系的处理和协调,负责处理互补者的关系,处理与平台企业可能发生潜在冲突的利益关系,还负责制定互补创新的策略。平台企业对参与主体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关系到平台领导力对平台参与主体的影响和作用,很显然平台企业相对其他主体而言,对平台参与主体的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和范围的优势都会更加明显,关系协调是平台领导力的重要表现。最后,平台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候,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机制或者政策来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主体与平台企业保持一致,进而推动整个平台生态系统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

(四)平台企业领导生态位特征四:约束控制

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约束、业务执行、交互控制等方面相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其他平台用户或交易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图3d所示。首先,平台企业负责设计平台架构及平台制度,进而对平台用户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平台企业对平台架构掌握着主动权,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主体都是在平台企业设计的平台架构基础上占据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态位,因此平台企业负责对平台用户的行为进行控制。其次,平台企业相对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主体而言,平台企业肩负着更多的企业和市场责任,有权决定哪些平台组件可以免费供平台用户使用,也可以决定对哪些用户收取平台使用费用,也决定平台接口的开放程度,平台接口开放对象及平台收费模式和价格机制,对平臺参与主体的业务也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些主体的业务进行控制,以维持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平台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连接纽带作用,可以凭借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对平台用户的交互行为产生影响,可以主导参与主体之间交互的方式、内容、渠道等。对供应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控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内的交易和创新平衡发展,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平稳状态。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平台企业及其生态系统理论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平台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和进步的重要组织。平台企业是平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种,也是建立、维持以及更新平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平台企业凭借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有利生态位,构建创新生态群落,建立生态机制,配置系统内的资源和能力,协调物种之间的关系,提升平台企业竞争实力。

本研究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对四家案例企业进行扎根编码,形成了平台领导特征模型,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平台领导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特征主要表现为示范影响、战略引领、协调处理和约束控制四个方面;第二,示范影响主要表现为平台领导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具有地位威信,在参与主体起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平台领导带领其他物种为目标实现而付出努力,促成各物种之间互利共赢;第三,战略引领主要表现为平台领导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对全局具有战略把控的能力,面对复杂环境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同时平台企业作出战略调整时能得到广大成员的追随,促成各物种进行价值共创;第四,协调处理主要表现为平台企业对平台生态系统中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和利益关系协调,并通过目标推动来促成各物种之间的协调发展;第五,约束控制主要表现为平台企业对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业务执行和交互控制,致力于促进各物种之间互惠共生。

(二)启示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中领导地位的获得与维持、平台企业领导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启示:第一,构建平台生态系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进化。平台生态系统是平台企业获得重要资源和能力的场所,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与良性进化关系到平台领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机制,促进各参与主体之间互惠共生。通过建立完善的价值创造、利益分配及协同治理机制促进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的共创、共享、共生;第三,利用平台企业自身有利生态位,形成平台领导力,有效撬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能力。平台企业整合系统中参与主体的互补性资产,与自身核心资产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平台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参考文献]

[1]MINDRUTA D, MOEEN M, AGARWAL R. A two-sided matching approach for partner selection and assessing complementarities in partners attributes in inter-firm allian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37(1): 206-231.

[2]MCINTYRE D P, SRINIVASAN A. Networks, platforms, and strategy: 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38(1): 141-160.

[3]VAN ALSTYNE M W, PARKER G G, CHOUDARY S P. Pipelines, platforms, and the new rules of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6, 94(4): 54-62.

[4]BRESNAHAN T, GREENSTEIN S. Mobile computing: the next platform rivalr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5): 475-480.

[5]GAWER A, CUSUMANO M A. Industry platforms and ecosystem innovation[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3): 417-433.

[6]PARKER G, VAN ALSTYNE M, JIANG X. Platform ecosystems: how developers invert the firm[J].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17, 41(1): 255-266.

[7]罗珉,杜华勇. 平台领导的实质选择权[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2): 82-99.

[8]曹仰锋. 平台领导需要堂吉诃德精神[J]. 清华管理评论, 2016(5): 60-64.

[9]HELFAT C E, RAUBITSCHEK R S. Dynamic and integrative capabilities for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in digital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J]. Research policy, 2018, 47(8): 1391-1399.

[10]KAZAN E, TAN C, LIM E T, et al. Disentangling digital platform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UK mobile payment platfor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8, 35(1): 180-219.

[11]WEST J, SALTER A, VANHAVERBEKE W, et al. Open innovation: the next decade[J]. Research policy, 2014, 43(5): 805-811.

[12]张镒,刘人怀,陈海权.平台领导演化过程及机理——基于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9(5):152-162.

[13]TIWANA A. Platform desertion by APP develope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5, 32(4): 40-77.

[14]JACOBIDES M G, CENNAMO C, GAWER A. 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8, 39(8): 2255-2276.

[15]李雷,趙先德,简兆权. 网络环境下平台企业的运营策略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6(3): 15-33.

[16]李鹏,胡汉辉. 企业到平台生态系统的跃迁:机理与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0): 1-5.

[17]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s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 Auk, 1917, 34(4): 427-433.

[18]LI Y, XIHAO S, CHONGYING G. Niche width and niche overlap: a method based on type-2 fuzzy sets[J]. Ecological research, 2006, 21(5): 713-722.

[19]YASUDA H. Forma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the transaction-cost theory[J]. Technovation, 2005, 25(7): 763-770.

[20]张镒,刘人怀,陈海权.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平台领导力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3):28-38.

[21]HENNART J F O, MAJOCCHI A, FORLANI E. The myth of the stay-at-home family firm: how family-managed SMEs can overcome their internationalization limita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7, 50(5): 758-782.

[22]YIN R K.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M].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3.

[23]GLASER B G, 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M]. New York: Adeline de Gruyter, 1967: 3-7.

[24]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8.

[25]EISENHARDT K M, GRAEBNER M 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 25-32.

[26]谢康,吴瑶,肖静华,等. 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6(2): 133-148.

[27]STRAUSS A, CORBIN J.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M]. Thousand Oaks,CA: Sage Publications, 1998.

Research on the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in Business Ecosystem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ang  Yi1,2,  Liu  Renhuai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v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310, China;

2.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lack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platform leaders in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 This article takes four Internet platform companies as examples to study the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tform firms through grounded theor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latform firm plays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influence, strategic guidance,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 The demonstration influe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restige, leading demonstration, and goal completion in the ecosystem. The strategic guidance is manifested in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daptability, and member follow-up of platform enterprises in the ecosystem. The coordination rol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long-term task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and goal promotion of platform enterprises. The control means behavioral, business, and mode control to partners for platform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further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platform enterprises, helps to guide platform enterprises to enhance platform leadership,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Key words: platform enterprise; platform-based ecosystem; platform leadership; platform architecture

(責任编辑:蔡晓芹)

收稿日期:2020-08-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124);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8WZJD007);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20GXJK083)。

作者简介:张镒(1986—),男,重庆人,博士,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平台战略与平台生态系统;刘人怀(1940—),男,四川成都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暨南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