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Delta20天

2021-08-12 19:06崔慧莹南方周末实习生张瑾娜吴帮乐王书雅
南方周末 2021-08-12
关键词:保洁员核酸航班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瑾娜 吴帮乐 王书雅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让航空、港口的防控更加严密。封闭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核酸检测频次被加密。

本轮疫情中,机场保洁员、棋牌室老年人被贴上令人唏嘘的标签:高危人群中的“死角”,对疫情进展了解不多,防护技能和防护意识不足,记不住自己的行程轨迹和密接人群,不太上网接收不到相关场所,车次的“紧急寻人”信息……

22天,1068例本土新冠感染者。传播力超强的新冠变异毒株“Delta”,再次将中国拉回抗疫一线的盛夏战场。

从2021年7月20日南京报告第一例新冠确诊患者起,截至8月10日,上千名病例集中于扬州市(448例)、南京市(233例)、郑州市(131例),疫情蔓延至17个省份,中高风险地区达234个,为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以来最多。

“多点发生、局部暴发”,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如是形容全国的疫情态势。在8月5日的发布会上,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也谈到,“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从目前情况看,此轮疫情总体形势可控。”贺青华认为,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4-6周)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截至8月11日,南京已经零新增病例,扬州尚未迎来拐点。回顾这20天的抗疫历程,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面对机场保洁员、景区游客、棋牌室老人、旅行团等病毒传播链,如何通过流调、溯源、隔离等防疫手段,及时将病毒封锁在更小的同心圆里,对管理者来说,都是“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

近一年半的“抗疫时间”里,每一轮阶段性胜利之后,针对抗疫疲态、新的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的讨论愈发激烈。

“大流行倦怠就像温水煮青蛙,而Delta毒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新冠病毒变种。人类必须意识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就是无法回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了,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和疫苗等现代医学技术需要并用,因为它们提供了双重的保护。”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机场:第一道防线失守

波音777,392个座位,机龄4.8年。7月10日,从莫斯科起飞的CA910航班降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彼时,没有人意识到,这里会成为疫情风暴眼。

这是一趟已经熔断十次的航班。落地10天以后,7月20日的机场定期核酸检测中,9名机场保洁人员被排查出来,次日,CA910上的7名乘客被查出阳性,再次熔断。

保洁员和本次航班的关系,在10天后被确认。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介绍,保洁员清扫CA910航班的机舱,因防护洗脱不规范被感染,又同时负责国内和国际航班的垃圾清运,感染后传给机场的其他工作人员。

这10天,成为传播蔓延的关键时期。流调显示,7月25-27日,连续三天均有超过20例确诊。在这个被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的机场,航线通达国内78个主要城市,针尖儿般的漏洞吹出了碗口大的风。

密接人士并未第一时间被全部发现。根据流调数据,在禄口机场从事排涝工作的确诊病例224号,7月25日晚协助同事值班时接触确诊病例,7月27日还骑车至超市购物。7月21-23日,也有机场保洁员工在照常上班。

7月28日,禄口机场宣布,正式对1657名机场关联人员彻底落实核酸检测与14天居家监测,机场所有员工与家属被大巴车连夜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8月3日,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明浩介绍,从确诊患者人员结构看,机场工作人员占44%,包括保洁人员、地服人员等,密接占52%,机场旅客或经停史8人。

南方周末记者根据流调信息统计发现,疫情卷席了多个机场岗位,七成为保洁员。截至8月10日,禄口机场相关的101例确诊人员中,共有69名机场/客舱保洁人员,13名地面服务和装卸人员、19名空乘,机务人员和机场职工。

目前国内每周执行国际客运航班仅有230余班,为2019年的2.15%。面对全球日增的50万病例,机场是第一道防线。这个夏天,病毒突破机场防线,感染高危人群,还出现在深圳、上海、海口。目前来看,尚未引发大规模传播。

6月14日,深圳宝安机场,从南非约翰内斯堡飞来的CA868航班,关联感染了一位作入境旅客流行病学调查的海关工作人员;8月2日,上海浦东机场,1名外航货机服务人员,因在污染环境中解开防护服而感染;8月5日,海口美兰机场通报,货运搬运工林某某与俄罗斯入境的航班机舱搬运工曾有小于1米的近距离接触,外籍搬运工未做好个人防护,不过原因还需研判。

基于机场处于防控最前线,民航局不断更新《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2021年2月发布的第七版规定,国际、国内航班的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入境生活、医用垃圾消毒后也需通过专用通道运输运转。从事冷链货物操作和转运的地面工作人员需每7日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未有明确规定。

南京禄口机场的“失守”,让航空、港口的防控更加严密。

“直接接触航空旅客、货物、航空器的一线工作人员,每隔1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国内航班保障人员按照每周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的频次开展核酸检测。”8月4日,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韩光祖在发布会上说。他同时谈到,民航局将发布第八版指南,包括细化封闭管理措施、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根据不同工种作业特点强化员工劳动保护等。

此前,南京通报病例的次日,7月21日晚,东部机场集团党委会议就提出,关键岗位员工核酸检测频次从每周一检改为三天一检。

港口监管也在加严。8月6日,由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七版)》中,进口冷链货物装卸工等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要集中住宿,封闭管理,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余一线作业人员可每周检测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

机场转机、病毒转移

南京发布确诊病例后的第三天,7月22日,关联病例纷纷传来,涉及广东中山、辽宁沈阳、江苏宿迁、安徽马鞍山等地。这一日,第二个“疫情风暴眼”——湖南张家界的演出和往常一样,热闹上演。

7月17日12:16,“入伏”第一天,从大连周水子机场飞来的MF8058次航班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即将前往张家界的两对母女应该没有意识到,在这段130分钟时间的悠哉转机中,新冠病毒也已经悄悄跟上。

在张家界游玩了几天之后,7月22日,她们在晚6点-7点观看了“魅力湘西”剧场演出。这是一场2800个座位的民族歌舞表演盛会,每天连演4场。“白天观奇山秀水,晚上赏魅力湘西”是张家界旅游的一张名片。

“当晚大概有两千多名观众,大家没有间隔一个座位,都是挨着坐的。进剧场是要求大家佩戴口罩的,但无法保证游客全程佩戴口罩。”此前,“魅力湘西”工作人员曾这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下转第2版

猜你喜欢
保洁员核酸航班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难过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英首个优步式飞机服务将推出
人大声音,何以成为乡村保洁员的福音?
航班延误啥情况
2014年我国航班正常率仅六成
倾斜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