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干针法对腰背痛患者腰骶部多裂肌压力痛阈值和肌电幅度的短期影响

2021-08-13 08:27胡袒
颈腰痛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裂肌痛点针刺

胡袒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404500)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多裂肌压力痛阈和肌电振幅比较

慢性腰痛(low back pain,LBP)病理机制复杂,与腰部神经、肌肉、关节等关系密切。多裂肌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裂肌萎缩与LB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干针疗法通过有效灭活扳机点,通过体-壁反射或内脏-神经反射发挥抗炎镇痛作用[2],既往研究显示,正常人和LBP患者干针治疗后通过超声可检测到多裂肌增厚。荟萃分析显示,干针治疗可增强颈部疼痛患者的肌力,但对LBP患者是否具有同样效果尚不明确[3]。临床常用的干针针法包括单纯留针和手法行针,本研究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干针疗法对LBP患者多裂肌压力痛阈值和肌电图振幅的短期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留针组(simple needle retention group, SNR组)和手法行针组(manual-running needle group, MN组)各41例。SNR组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24~57岁,平均(37.58±10.28)岁;体质量指数(23.07±2.97)kg/m2;病程8~78个月,平均(24.54±10.29)个月。MN组中,男15例,女26例;年龄25~59岁,平均(38.03±11.57)岁;体质量指数(23.32±3.14)kg/m2;病程9~83个月,平均(25.02±11.4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激痛点的特征包括触及到局部化压痛结节、持续压迫激痛点可诱发弥散性或放射性疼痛或不适[4]。SNR组确定激痛点后,采用9号注射器针头针刺标记的激痛点,刺入激痛点深度约20mm,插入后留针20min。MN组刺入后,用快速技术(针反复前后向快速提插)精确针刺激痛点,并诱发肌纤维短暂收缩,短暂收缩停止后停止抽插,留针20min。两组每周行1次干针疗法干预,共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主观感觉疼痛程度;采用压痛枪评估患者多裂肌区压力痛阈(单位为kg/cm2);采用肌电图测定患者多裂肌的肌电振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加剧、眩晕、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压力痛阈、肌电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时,MN组压力痛阈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也较同期SNR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肌电振幅均高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干预后1个月时肌电振幅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时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R组针刺部位出血和针刺部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单纯留针和手法行针两种干针疗法均可缓解肌肉骨骼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5]。对干针疗法和安慰针刺的研究显示,干针手法行针获得抽搐可升高患者的机械痛阈,降低疼痛敏感性,对健康受试者的研究获得同样的结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时,MN组患者的机械痛阈高于干预前和SNR组,结果提示:与单纯留针相比较,手法操作获得局部肌肉抽搐可降低LBP患者的压力敏感性。Langevin等[7]研究显示,干针手法操作可导致结缔组织的结构变化,传递机械信号,从而导致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变化,但这种局部细胞改变的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显示,干针疗法针刺时的神经组织变化,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8]。干针治疗时可观察到实验动物的腺苷水平升高,与传入神经上的腺苷A1受体结合,减少伤害性输入的传递[9];此外,干针疗法治疗可诱导局部皮下组织释放一氧化氮,影响局部血流,增加局部镇痛物质浓度,从而发挥镇痛作用[10]。

本研究中,MN组针刺后患者机械压力痛域高于干预前,1个月后机械压力痛阈仍高于干预前,提示MN组针刺后患者疼痛敏感度降低。一项关于颈部疼痛的研究显示,干针疗法后即刻和1周患者的压力痛阈均显著升高[11]。但本研究并未观察到机械压力痛阈改善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进一步改善,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既往研究显示,机械压力痛阈与VAS评分的相关性较弱,患者的疼痛感受除受痛阈影响外,情绪、交感反应等也可影响VAS评分[12],这也提示机械痛阈检测在LBP疗效评估中仅能作为辅助检查;②MN组患者针刺后有10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疼痛,治疗引发的局部疼痛可能影响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估。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MN增加了机械压力痛阈,但未增加多裂肌的肌肉活动。对颈部疼痛患者的研究显示,干针治疗后,上斜方肌肌电图振幅增加[13]。研究认为,肌电图振幅增加和肌肉厚度增加是疼痛减轻的直接结果[14]。本研究观察到干针疗法1周时肌电图波幅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结合肌肉增强训练,提示单纯的短期干针治疗可能不足以改善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手法行针方式的干针疗法可升高机械痛阈、降低机械压力敏感度,但对患者疼痛改善和肌肉功能的改善与单纯留针并无显著差异,且会增加针后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因此,采取单纯留针联合肌肉训练的方式以促进多裂肌肌肉收缩和日常生活功能改善,可能更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裂肌痛点针刺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运用MRI探究腰椎多裂肌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关系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