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的《林泉高致》研究

2021-08-13 10:50高童宇
艺术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学

摘要:山水画论乃文人对自然山川成熟性体会而成的思想文本,研究这些文本可以窥见文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这些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人与自然关系看法的切入角度以及在这一角度之下对山水的具体看法。本文对《林泉高致》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合,旨在揭示《林泉高致》这一山水画论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林泉高致》;山水画论;美学;文本学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郭煕《林泉高致》诞生于山水画高度成熟的时代,总结了六朝以来山水画的创作经验和美学思想,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有关古典山水画论的体系性著作,因此,历代都十分重视对《林泉高致》这一文献的研究。《林泉高致》写成后,文中“林泉之心”“三远法”等思想对同时期及其后的画家、画论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将《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法”发展为“六远法”。

1 著述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林泉高致》的研究文献更是汗牛充栋。以“林泉高致”为关键词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搜索,可获得与郭煕画论相关著述430条。笔者通过对郭煕《林泉高致》研究著述进行整理,将著述研究方向分为以下三类。其一,注释类著述,这类著述立足于《林泉高致》這一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林泉高致》这一文本进行注释,如鲁博林编著的《林泉高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结合山水画及相关理论对《林泉高致》文本进行详细的注释和阐述,这类作品占研究著述的大半。其二,类编类著述,即将《林泉高致》这一文本作为画论与其他画论按一定逻辑编排在一起,如俞剑华编著的《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其将《林泉高致》放入下卷第四编山水卷中。其三,史论类著述,即从学术理论史的角度对文本中涉及的思想进行讨论,主要有艺术史、美学史两种。将这一文本放入艺术史范畴进行讨论的著述主要对《林泉高致》中的艺术思想进行阐述,如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从画论出发对《林泉高致》中所言及的山水背后所体现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将这一文本放入美学史范畴进行讨论的著述则主要对文本中的美学思想进行阐述,如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以《林泉高致》这一文本分析宋人关于山水画的体系性思想,书中指出郭煕以“林泉之心”来谈山水,观者沿着山水的审美视线获得山水之境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林泉高致》研究之重视,但是与郭煕《林泉高致》相关的研究注述类作品比重极大,且质量参差不齐,有关《林泉高致》思想研究的独立著作则极少,而这又由对《林泉高致》的史论型研究、专题性研究加以弥补。对《林泉高致》中的思想进行独立研究的少之又少,仅张安治先生《郭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一本,张安治先生在《郭煕》一书中指出郭熙“重视从现实吸取营养,并要求深刻理解现实,热爱自然,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1]。书中还指出,郭熙认为山水画创作要达到的境界是“可居”“可游”。

2 论文研究

以“林泉高致”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20世纪中期至末期,相关文章一共22篇。这一时期对郭煕《林泉高致》的研究集中在对文本的介绍和注释上,但仍有一篇文献对《林泉高致》中的山水美学思想进行了讨论,即贾锦福、张永昊共同发表的《郭煕<林泉高致>美学思想简论》。这篇文章指出郭熙的《林泉高致》“对山水画的创作和欣赏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并广泛论述了山水画的审美功能、美感特征、形象塑造、意境创构等美学问题”[2]。山水画的创作要求画家对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直接的审美观照,山水画的审美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和高雅之趣,给人以审美享受。该文对《林泉高致》涉及的山水画的境界(即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进行分析,此后,美学视角的文献讨论依旧离不开对画论本身山水美学思想及美学范畴、概念的讨论。步入21世纪,有关《林泉高致》这一画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度增长,研究方向也日益多样化,据笔者的归纳与分析,这些论文主要有五大研究视角:美学视角、艺术学视角、文本学视角、园林学视角和其他。其中,美学视角的研究包括对画论涉及的山水美学思想、美学概念的研究,从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视角剖析山水画论,从审美角度分析画论思想,从哲学思潮角度分析山水画论等;艺术学视角的研究大部分为对《林泉高致》艺术技法(主要是“三远法”)、山水绘画思想的研究,少部分结合《林泉高致》对郭煕绘制的山水画进行分析;文本学视角的研究主要有注述《林泉高致》某一章节以及将《林泉高致》与另一文本进行比较两类;园林学视角的研究主要对《林泉高致》中的园林思想进行分析;其他类研究主要以西方哲学方法论(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知觉现象学)对《林泉高致》中的山水思想进行分析,下文对国内学者对山水画论思想的研究进行详细分析。

文本学视角的研究主要涉及对《林泉高致》这一文本的考究、注释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围绕《林泉高致》版本、题名的争论。对画论版本争论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它是具体文本艺术思想、美学思想等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其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学者薄松年、陈少丰(《读<林泉高致·画记>札记》和《郭煕父子与<林泉高致>》)与日本学者铃木敬(《<林泉高致·画记>与郭煕》)对《林泉高致》版本的争论。通过对争论的分析,笔者更倾向于称郭煕的山水画论著作为《林泉高致》而不是《林泉高致集》,并且认为完整的《林泉高致》应包括郭思序、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许光凝跋八个部分。其二,围绕《林泉高致》一个或多个篇目的注释,如俞丰译的著述《<林泉高致>今注今译》(2018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蔚广玉的文献《<林泉高致>画题略论》等。其三,将《林泉高致》与某一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如《<林泉高致>与<山水决>语言和风格的比较》对两篇山水画论进行比较分析。

美学视角下,研究者主要从四个方向入手。其一,对这一文本所涉及的山水美学思想或某一美学范畴、概念进行研究,如李礼壹的硕士毕业论文《郭煕<林泉高致>山水美学思想及其美术史意义》在对“林泉之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郭煕的山水精神进行分析。作者对郭煕山水创作过程中形成山水之滋养功能、观山水的“林泉之心”以及如何创作山水画进行分析,这三方面的分析较为翔实,但没有形成具有条理性的逻辑,因此与山水思想三个部分的论述关联并不紧密。于一冰的硕士毕业论文《<林泉高致>的境界及其对宋元山水画的影响》对画论中的境界这一美学概念进行了讨论。作者认识到,郭煕这一境界并不是对自然山水的简单摹写,而是一种至善、至真、至美的境界,山水画创作需要注意到山川之美,并和人的情感相联系。其二,对《林泉高致》背后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阐述其山水思想形成之原因,如学者朱良志《<林泉高致>与北宋理学关系考论》一文通过对郭熙生平的考证,指出《林泉高致》在主导思想上反映了北宋理学的重要倾向。朱良志在论文中指出,“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乃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第一次由隐者的立场转变为士大夫立场的著作”[3]。计锋在其博士论文《山水画的崛起与宋明理学》中,通过对郭煕格致途径与修身方式与理学息息相关的分析,指出郭煕的山水观乃情意山水观,此山水观具体体现为受“理一分殊”影响的究山川意态之可能以及中國咏物传统下对情意宇宙的看重。这一山水观通过对其背后哲学思想的分析给郭煕山水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但对哲学思想的过多论述湮没了郭煕《林泉高致》中特有的山水观,与其说是郭煕的山水观,不如说是宋明理学的山水观。其三,从环境美学、生态美学或生命美学等视角对《林泉高致》进行分析,如王万发《林泉高致·画山水训的生命美学思想管窥》《林泉高致的生态智慧》。其四,从审美角度分析画论中的相关思想,如李宇琪硕士毕业论文《郭煕山水画美学探析》站在审美的角度,从审美功能、审美感受、审美修养、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对郭煕山水思想进行分析。

艺术学视角下,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其一为对文本中山水绘画思想的研究,张白露在其博士论文《郭煕研究》中指出,郭煕的山水观在于如何去观山水,山水画的功能在于满足“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快人意”功能,郭煕观照山水的方法论在于以“林泉之心”去远望,去步步移、面面看,去充分接近自然山川,去饱游沃看。这里对山水观的讨论是通过画论涉及的一个个概念或命题依次展开的,对山水观的建构着重强调“观”,即如何去观山水。围绕这一问题,张白露通过对不同概念的讨论进行了回答,但没有回答这些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先后顺序。其二为对文本中墨法、“三远法”,以及雾、屋宇、雪景等具体景物的绘制方法等艺术技法的分析,如门之朋的硕士毕业论文《“三远法”以及空间意识在山水画创作的运用》分析山水画创作技法“三远法”不同于风景油画的焦点透视,指出其在空间上更为灵活;黄永荣的硕士毕业论文《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从<林泉高致>解读郭煕山水画创作理念》对郭煕的山水画创作观进行了分析,就山水与山水画之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山水画的创作需要“身即山川而取之”,即通过师造化、穷情理来经营山水,从而使山水画有境界。其三为结合《林泉高致》对郭煕绘制的山水画作品《早春图》《石平远图》《树色平远图》进行分析,如王卓然的博士论文《表现与观看—郭煕<早春图>研究》结合《林泉高致》这一文本,对郭煕的山水观进行分析。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山水系统不仅仅包含山峰与河流这一山水系统,还包括林石系统,这两个系统又统一于山水画中。文章以“理”“法”“意”的递进结构呈现郭熙之山水观,“理”即郭煕对自然的认识,“法”即郭煕对笔墨章法的基本看法,“意”则是画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通过层层递进,郭煕的山水观得以建立。

园林学视角主要围绕文本涉及的园林思想进行分析,在相关著述中,从园林学视角进行分析的著述仅一本,并且还与美学学科进行了交叉研究,即曹林娣、沈岚著《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史》,而最早的相关论文是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凯的硕士毕业论文《以林泉高致为视角探析中国古典园林》,至此,国内从园林学视角对郭煕这一文本的分析开启。近期两篇为2019年彭鹏的《论<林泉高致>中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李彦妮、邓雅馨的《中国山水画论中非园林思想——以<林泉高致>为例》,因其与郭煕山水思想讨论领域不同,故不多作讨论。其他类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向。其一,以西方哲学方法论对《林泉高致》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如汤黎的《<林泉高致>符号现象学模式新探》、中国美术学院陈杭的《从荣格心理学看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节——郭煕《<林泉高致集>之<山水训>的心理学解读》。笔者认为,从西方视角出发看山水固然能够发现新的视角,发现《林泉高致》被忽视的思想,但其能否触及山水思想的本质仍有待考证。其二,对《林泉高致》这一文本进行教学实践的分析,如沈名杰《试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理论对艺术考察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但主要以《林泉高致》这一文本阐释或者分析其他对象,并不涉及对文本本身山水思想的分析和研究。

3 结语

国内研究《林泉高致》的资料和文献十分丰富,且其重点在对《林泉高致》中的山水美学思想、山水绘画思想以及《林泉高致》文本本身的研究和讨论这三个方面,但随着各个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从园林学角度研究《林泉高致》也逐渐兴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对《林泉高致》的研究逐渐从对文本本身的考证和注释发展到从艺术学、美学两个角度对文本思想进行探究,再到从园林学、西方哲学等视角对文本进行探析。通过分析国内对《林泉高致》之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国内山水画论研究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安治.中国画家丛书:郭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7.

[2] 贾锦福,张永昊.郭熙《林泉高致》美学思想简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2):36-42.

[3] 朱良志.《林泉高致》与北宋理学关系考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2(05):44-45.

作者简介:高童宇(1997—),女,江西宜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猜你喜欢
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饮食美学中还乡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现代生活美学之城
生活美学馆
造物美学
纯白美学
街之美,在于人 读《街道的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