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及装饰艺术的特点

2021-08-13 11:22刘思源
艺术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族文化

摘要:白族传统民居是白族人民为适应自然环境,结合本民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体现了白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许多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地方,本文分析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住宅装饰形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族文化;建筑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白族民居结构特点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1],白族民居建筑屋檐边缘向上飞扬,尾部向上倾斜,雕刻的花呈空心桶状。白族人民注重入户楼、门窗墙的雕刻和图案的装饰艺术,体现了“粉墙”的装饰特色,图案立体、丰富多彩,表现出富丽堂皇、古朴的总体风格,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2]。

1.1 房屋的形式适应环境和气候

白族人主要选择东西向建房,利用周围山体抵御寒风和西北风[3]。庭院四周有侧屋和侧墙,其封闭的外部结构适应了云南不同地区的风的特点,照明墙的主要功能是阻挡冷空气、反射和吸收阳光,这符合云南大理地区强光的气候特征[4]。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居住形式是为了储存日照温度降低风灾影响。

1.2 独特的“四合院”

白族建筑有一种独特的四合院是以正房的方形和四周的围墙组成的建筑形态而命名的,白族的三坊一照壁是具有白族特色的布局[5],“二层三室”的主室和侧室是“三坊一照壁”中的“坊”。照壁指封闭式庭院,正门移至一侧,在前墙上修建装饰后,在另一边正房两侧的漏角处修建小耳郭,而照壁是一道挡日风的性能墙。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建造的四合五的庭院主体呈正方形,在四个角加上四个耳房形成一大四小的庭院,再根据耳郭的不同功能[6],将各个分庭院分成不同的辅助功能区。

1.3 局部分析

(图片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01675662)

按照朝向位置墙体可分为房墙、风火墙、围墙等[7]。风火墙是白族建筑的独特组成部分,建筑左右两侧的装饰墙位于房屋上层前面,与马头相似,又称马头墙,风火墙的顶部铺有瓦片[8],两侧铺有瓦片便于排水。人们会将石灰均匀地涂在墙上画出各种山花和吉祥动物的形象,风墙和火墙不仅装饰和美化了房屋,还使人感受到一种结构和谐的美。白族民居中有两种门楼:一种是有厦门楼,又称“三滴水”[9];一种是无厦门楼(如图1)。有厦门楼的建筑形式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固定,通常呈三拱状,可分为“出角”和“平头”两种,出角在门楼顶部尾端上扬翘起加上檐下装饰。白族的建筑形式在大方向上相差无几,却在细节上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山尖(如图2)是山墙顶上突起的三角形的区域墙,屋顶倾斜。白族民居建筑山尖与白族独特的装饰纹样相匹配,整体美观和谐,富有民族特色,大型民居还采用几何薄砖粘墙,起到保护作用[10]。

1.4 白族民居建筑材料选材特点

白族聚居地区范围内有多处丰富石材[11]。住宅建筑多采用当地材料,石材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整体质感坚硬,结构稳定。在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后,更接近“山”的形象[12]。其优点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建筑结巧妙且构稳,整个房屋固结在一起,抗震性能优异。其缺点是房屋布局和门窗空间存在较大问题,高墙不够宽,室内门窗没有照明,而炫目的亮是因为天井的照明太强,内外光线对比强烈[13]。此外,房子的温度控制能力不够,尽管外界温度不算太低,冬季室内温度仍然不高而建造了石墙,虽然石墙有很好的隔温效果,但由于白族聚居区大多位于云南,温差小,没有长冬长夏,这个问题暂时可以不用考虑,一旦把民族特色建筑迁移到其他地区,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 影响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因素

2.1 自然崇拜与地理位置——以云南大理地区为例

坡屋顶有利于雨季排水[14],四合院的建筑形式防风效果好,能有效避免阳光直射,民居建筑的占地面积直接影响该区域建筑的发展趋势。大理白族在横断山脉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形成一个山谷,民居的主要走向是由西向东[15],白族的祖籍和聚落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以聚落形式生活。聚落的居住环境也高度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白族建筑体现了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色彩,诠释了白族对自然的崇拜和创造力,房子不仅是保护白族人免受风雨侵袭的工具,也是一种理想。他们把房子当作很高的追求和精神寄托[16],在墙上画各种图案,在建筑中渗透民族思想。

2.2 民族信仰和文化影响

多元文化对白族建筑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教成为白族主要思想和文化心理。在唐宋时期,白族受到了汉族的多方面影响[17],促进了白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因此,白族的许多传统文化中都有汉族文化的影子,如一些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语言等。在白族文化中,佛是白族人的信仰,而汉族人的主要传统信仰是儒学[18],佛教和道教对自然的崇拜几乎是一起进行的。白族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是老虎[19],许多部落以虎为图腾,此外金鸡也是许多白族人崇拜的对象[20]。

3 装饰纹案

大理白族建筑绘画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蕴含着白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理想[21],大量运用象征、谐音与双关等艺术手法。在装饰中经常使用大量的象形图案[22],它们延伸了动植物和器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以表达灵性、驱邪、祭祀、祈福来寻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23]。在吉祥图案的表现上,白族民居的装饰往往采用象征、谐音和象征三种方法,其中谐音的运用最多。此外,也可以结合动植物图案达到艺术效果,如龙凤呈祥、喜鹊登梅、凤奏牡丹等[24]。山墙上部分的绘画形象以山花为主,朴素的吉祥图案也很常见,如蓮升三戟、五蝠同庆、鹿鹤同春等[25],它们被赋予装饰意象以精神价值并与白族精神融为一体。

4 白族传统建筑绘画在当代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居建筑不再受制度的限制[26],白族的建筑形式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涌现出许多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建筑[27],传统的木石榫卯结构建筑逐渐被现代砖混建筑所取代,部分天井墙壁被栅栏所取代[28],自然材料的门窗梁架被现代材料所取代,建筑绘画内容现代化,一些装饰图案的改进甚至融合了现代欧洲极简主义风格[29]。建筑绘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最为广泛,白族工匠将白族人民的民族思想融入不同时期的彩绘建筑装饰中,白族建筑的彩绘装饰成为这种信仰和思想的物质支撑,并在时代发展中保持着生命力。

5 结语

白族的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中是较为发达的,住宅装饰艺术和建筑样式独特,传统民居建筑是多种文化融合的建筑科学和艺术美学的结合派生的缩影,传统的自然观影响了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并在其中继续发展。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者,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相关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传统白族建筑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具体和抽象的人文,即艺术和文化从思想落实到实际物体上,是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结合,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财富,更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莉,尚雅莉.云南大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2,18(1):30-34.

[2]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3] 孔露.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21):165-166.

[4] 唐纯翼.白族居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55-56.

[5] 吴彤,汤箬梅.葫芦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0-82.

[6] 刘思源.新中式景观在公共区域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3-184.

[7] 王帅.研究民族传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生肖民俗造型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27-28.

[8] 吴馨宇,田晓冬.传统聚落中诗意美学的表达——以皖南徽州古村落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4-105.

[9] 毛鸿瑾,耿婉馨,李丹.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体现——以南京城墙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28-29.

[10] 章煦宸,仲烨,戚飞.浅谈微民宿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科技,2020(19):54-57.

[11] 周扬,湛磊.浅析石雕艺术在古典庭院中的应用——以故宫建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99-100.

[12] 沈童,孙琦.非遗视角下徐州香包的可视化信息图表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9-20.

[13]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4]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15]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6] 徐艳铃,王颖.唐代扬州铜镜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69-70.

[17] 许欣妍,蒋晖.晚明江南工匠入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37-38.

[18] 张彦锋,王小柠.民艺符号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以贝聿铭的作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98-99.

[19]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20] 刘月辉,蒋晖.文匠合流下的明式家具[J].艺术科技,2020(7):26-29.

[21] 胡单静,蒋晖.包豪斯与中国传统造物技艺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艺术科技,2020(17):74-77.

[22] 乔悦.论剪纸镂空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运用[J].艺术科技,2020(19):90-93.

[23] 高一帆,葛雪恒.东台安丰古镇鲍氏大楼建筑装饰文化探源[J].艺术科技,2020(21):171-172.

[24] 曹吉梁,叶洁楠.从传统园林造园布局手法看现代景观文化传承——以明代常州止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8-70.

[25] 裴中兰,张乘风.徽派建筑门窗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传承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88-89.

[26] 刘馨,戚飞.建筑中材料的情感表达——以中村拓志建筑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8):103-106.

[27] 黄滢,陈晨,张青萍.基于CSSCI数据库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包装工程,2019,40(16):281-289.

[28] 孙威,吴言,李雪艳.从生态修复与人文意蕴[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86-87.

[29] 黄瑞,杨杰.快时尚设计对博物馆文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58-59.

作者简介:刘思源(200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環境艺术(城市景观设计)。

指导老师:李元媛(1980—),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风景园林学。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民族文化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