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08-14 02:12周志伟王朝李海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国际化中医药中药

周志伟,王朝,李海英

中医药信息学

近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可视化分析

周志伟1,王朝2,李海英1

1.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203

分析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检索2000-202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主题的文献,共纳入549篇,采用CiteSpace5.7.R2分析该领域发文情况、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研究热点及前沿。2005-2009年和2015-2019年是2个科研高峰期;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等;发文期刊以中医药类期刊为主,经济管理类期刊为辅;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中药产品国际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市场及产业发展战略四方面,研究前沿包括中药产品出口、中医药服务贸易和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仍处于以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建议相关研究应围绕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和困境进一步展开。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可视化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积极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的开放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外卫生经贸交流的重要内容。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草案首次将传统医学纳入分类系统,加快了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体系的脚步[2]。2020年,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7.R2绘制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梳理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近20年的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相关研究。检索式:“SU=中医药产业*国际化 OR SU=中药产业*国际化 OR SU=中药企业*国际化 OR SU=中医药*老字号*国际化 OR SU=中医药产业*一带一路 OR SU=中医药*服务贸易 OR SU=中医药*出口”;发表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1月20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期刊学术论文和硕博学位论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意义较大,故纳入。排除重复收录的文献、综述类文献、会议文献、报纸文献、人物访谈、约稿函、广告、通讯报道、政策新闻、内容信息不全的文献、专利成果等。

1.3 文献数据清洗

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来源期刊名称进行数据规范。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概念且出现频次较高的词语,是文献研究分析的重要对象,对意思一致或相近但表达不一致的关键词进行规范,如“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规范为“中医药对外文化传播”,“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规范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来源期刊存在期刊曾用名、现用名并存的情况,将曾用名调整为现用名,如将“中药研究与信息”规范为“中国现代中药”,“湖南中医药导报”规范为“中医药导报”,“医药产业资讯”和“医药卫生”规范为“中国医药导报”等。

1.4 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将纳入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出,并导入Endnote X9,结合Excel2019对文献年份、文献类型、来源期刊等进行处理,并绘制相关图表。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利用CiteSpace5.7.R2自带的格式转换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化后,导入CiteSpace5.7.R2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参数设置:Time slicing为2000-2020,Years per slice为1年,Top N per slice为50,剪切方式采用Pathfinder,继而绘制相关知识图谱。

发文量代表一个研究领域的科研活跃度及学术产出水平,本研究对年发文量、科研机构发文量、期刊发文量等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处理。以关键词为节点绘制聚类图谱,可清晰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热点。中介中心性是用来表示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3],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是沟通不同聚类热点的关键枢纽。知识概念突显性探测是从论文题目、关键词和摘要等字段提取候选专业术语,跟踪不同时间区间内出现频率的变化,可了解这些知识概念的活跃度[4]。在进行突显性探测时,将Minimum duration设置为1,其他参数采用默认数值,绘制关键词突显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基本情况

初步检索得到985篇文献,剔除436篇,最终纳入549篇,其中期刊文献437篇(79.60%),硕博论文112篇(20.40%)。2000-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的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文献量26篇。2019年发文最多(51篇)。2005-2009年和2015-2019年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的2个高峰时段,上述2个时期的文献量累计达338篇,占文献总量的61.57%。详见图1。

图1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年度发文情况

2005-2009年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年规划》的收官阶段,作为第一个专门的中医药对外交流政策性文件[5],提出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推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开辟中医药的国际市场,提升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2019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出台,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和研究带来政策红利,“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在国家政策的引领推动下,上述2个时期内大量科研成果涌现,极大丰富了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

2.2 科研机构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发文量≥5的科研机构为11个(见图2),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17篇)、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15篇)、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12篇)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合作团队,但主要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学术交流,科研力量较为分散。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主要关注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和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关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药产品出口、健康旅游等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主要研究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各国的发展现状。由此可见,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作为中医药与经济管理跨学科的研究,不仅有中医药界的研究力量参与,还有经济管理界的研究力量。整体而言,中医药大学仍是研究的核心力量,综合类大学和知名研究机构目前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较低。

图2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发文量≥5的科研机构共现图

2.3 来源期刊

研究显示,《国际中医中药杂志》载文量最多;《中医药管理杂志》《中国现代中药》位居第二、第三位,详见表1。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因其研究的跨学科属性,经济管理类、传播学、法学等领域的期刊也有刊载,但载文量较少,研究视角较为局限。

表1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载文量前10位期刊

序号期刊名称发文量/篇 1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4 2中医药管理杂志13 3中国现代中药13 4世界中医药12 5亚太传统医药11 6中国对外贸易10 7中医药导报 9 8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9 9中国药业 9 10中草药 7

2.4 研究热点

通过聚类产生了17个聚类标签,对部分含义模糊或与研究主题不一致的聚类标签进行隐藏处理,共获得12个聚类。本研究以近20年文献为基础,为体现关键词的时间性和路径关系,在聚类视图基础上绘制时间线图(见图3)。

目前,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中药产品国际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市场及产业发展战略。中药产品的国际贸易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基础,涉及中药出口、制药工业、现代化、标准化等,其核心在于提高中药产品附加值及国际认可度,促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7年,但2013年后才受到学界重视,主要涉及远程诊疗、海外执业、中医药教育、健康旅游等。中医药产业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亚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等,我国同东亚、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具有人文相通、地缘相近、疾病谱相似的特点,自古以来便在传统医学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产业合作和市场发展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最高层次,虽然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限于传统管理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框架,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据Citespace对关键词的计量显示,纳入文献共包括480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0.1且联结多个聚类热点和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词为中药出口(0.34)、中成药(0.29)和对策(0.24)等10个关键词,见表2。

2.5 研究前沿

中药产品的研究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环节,2000-2010年是该领域研究发展最快的阶段(见图4)。中药产品国际化研究主要涉及中药产品出口研究,中药产品的现代化、标准化研究,中药材的种植和质量控制及中药养生保健品的开发等内容。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中医药服务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内在需求[6],也是自2013年至今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中医药服务贸易现代化管理、适宜技术培育,以及中医药产业品牌战略、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等持续受到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16-2020年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受到学者关注,中药产品和服务贸易在相关市场的发展、投资环境的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图3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

表2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重要节点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中介中心性频次年份 1中药出口0.34552000年 2中成药0.29162000年 3对策0.24322001年 4中药材0.17112000年 5中药产业0.14782000年 6中医药服务贸易0.14262007年 7国际市场0.13182000年 8中药企业0.11332001年 9一带一路0.11542015年 10东盟0.10 82010年

图4 2000-2020年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关键词突显图

3 讨论

3.1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产业的跨国发展要经历产品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3个阶段[7],而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仍处于以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广义的中药产品不仅包括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中成药、保健品,还包括天然药物、植物提取物、植物药等。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药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药类商品贸易出口贸易额为40.19亿美元,同比2018年增长2.82%[8]。但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供给结构欠合理,植物提取物出口额比重过高,中药饮片出口比重略有增长,但中成药和保健品近年出口额停滞不前[9]。2019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23.8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9.22%;中药材及饮片全年出口额为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2%,其中肉桂、人参和枸杞子是出口额较大的品种;中成药和保健品出口额分别仅有2.62亿美元、2.47亿美元。从国际市场分布来看,中医药的国际市场认可度仍相对较低,美国和亚洲是我国中药类产品的主要市场,2019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中药产品的贸易额为5.59亿美元,占比13.91%;亚洲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类商品23.88亿美元,占比59.42%,而其他市场仅占26.67%。此外,我国中药产品还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经济附加值不高、质量控制不严格、生产标准不规范等问题[10]。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是以跨境交付、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等形式[11],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中医药服务交易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在从中国境内向外国居民提供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中国人员或机构在国外开设中医诊所、外国居民来华进行中医药医疗保健或接受中医药教育等方面[12]。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医药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同多个国家展开合作,建立中医药跨境服务中心[6];仅2019年1-5月,境内161家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企业累计接诊外籍患者13万人次;参加中医药健康旅游和中医药教育服务的外籍人员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大量中医药人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海外执业,中医药医疗服务机构已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服务贸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贸易壁垒、立法及制度保障不完善、文化差异和相关标准缺口大等问题[13],如目前通过中医药立法的国家仍相对较少,或只承认针灸疗法的合法性,中医药诊疗方案未进入医保制度等,严重限制了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环节,但目前中医药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经验尚不成熟,整体处于全球商业网络的非中心位置[7],缺乏国际竞争力。同仁堂作为中药老字号企业和国际化经营先行者,重视建立中医药国际商业网络,在海外28个国家开办零售终端140余家[14],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整合全球优质中医药健康资源,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健康产品与服务,但其国际化业务曾一度受到所在国法律、文化差异和药材质量等问题影响。天士力集团是现代中药企业的代表,致力于推动中药产品的现代化、标准化研究,并针对不同国际市场分区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15],丹参滴丸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上市工作历时20余年仍未成功。以岭药业积极推动连花清瘟胶囊在多个国家的注册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仅在巴西、泰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注册获批上市。可见,中医药企业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但其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和压力。

3.2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思考

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持续性发展,应更有针对性地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传播予以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医药产业走出去,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巩固了我国同相关各国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发展。要把握当下有利时机,深化同各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洽谈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立法工作落地,逐步消除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

中医药产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产业,融合了种植业、工业、商业和知识业等多个领域[16],因此,其国际化发展决不能拘泥于传统商品贸易的理论框架,不仅要立足于中药产品、中医药服务和中药企业的走出去,还要面向全产业链,把握生产、研发、物流和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政府和企业的沟通与配合,推动中医药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提升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对接国际药品标准,重视中药产品在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注册认证工作。对海外市场需求展开调研,推出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对传统中药制剂和服务产品进行现代化升级,提高经济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我们还应认识到,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亦是重要一环,未来应加强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培养一批中医药专业素养过硬,又掌握外语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储备人才。

中医药产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因此,在推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呵护全人类健康为己任,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为海外消费者所接受[17],通过进一步拉近东西方文化距离,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果。2020年,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海内外各界的重视和瞩目,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4 小结

随着中医药国际合作日益加强,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总体不够深入,其中,研究方法较为简单、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研究力量分散、学术期刊支持力量不足等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研究的发展,需综合现有资源,放眼全球传统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鼓励学界加强对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鼓励研究者关注当前医学热点及未来传统医学发展趋势,进一步开展研究。同时,应重视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跨学科学习交流,支持产学研结合,引导不同领域研究者参与到研究中。在学科不断交叉的过程中扩大研究范围,拓展学科边界与研究视野,重视科学研究与市场间的反馈与互动,增加研究深度和精度,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1] 宋欣阳,杨弘光,杨洁如.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20(2):44-50.

[2] 荣念赫,赵宇平,荣培晶,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试论中医药走向世界[J].科学通报,2019,64(26):2672-2676.

[3] 严玲,张洪雷,周作建.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中医杂志,2019,60(14):1237-1242.

[4] 张玉丽,李鹏帆,顾思臻,等.基于CNKI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2):68-72.

[5] 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J].中医药文化,2019,14(3):7-15.

[6] 吴幼华.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0(3):85-88.

[7] 方洁,杜萌,方虹.中药企业如何选择国际化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 2015(23):36-41.

[8] 柳燕,于志斌.2019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3):342-347.

[9] 袁静,汤少梁.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我国中药出口预测分析[J].中草药,2018,49(14):3452-3456.

[10] 杨彦春.中药国际化品牌营销宏观战略简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27(1):6-10.

[11] 杨逢柱.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医外交[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8(2):301-327.

[12] 方洁,李方青,许建新,等.服务贸易:中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模式[J].全球化,2015(2):93-106,133.

[13] 侯胜田,于海宁,杨思秋.中医药服务贸易阻碍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4):5-9.

[14] 孙莉.同仁堂:中华老字号海外展风采[J].今日中国,2018,67(11):91.

[15] 张文静.天士力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启示[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8.

[16] 郑丽君.中药国际化的问题和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17] 赵雪.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路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5.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dustry in Recent Two Decades

ZHOU Zhiwei1, WANG Chao2, LI Haiying1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dustry,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CM industry.Totally 549 article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dustry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20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and Citespace 5.7.R2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rticl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journal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in this field.Periods during 2005–2009 and 2015–2019 were the two scientific research peak periods.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School of Health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st of the journals were TCM journals, supplemented b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journals. The hotspots wer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CM products, service trade of TCM, overseas marke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frontiers were the export of TCM products, the service trade of TC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dustry is still in a sta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CM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should also be further carried out,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industry.

TCM;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R2-05

A

1005-5304(2021)08-0016-06

10.19879/j.cnki.1005-5304.2020102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GZYYGJ2020003);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培养专项”科研项目(Y2021011)

李海英,E-mail:editor_lhy@126.com

(收稿日期:2020-10-16)

(修回日期:2020-12-04;编辑:季巍巍)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中医药中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