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之“邵医模式”

2021-08-14 06:00刘利民顾梦佳孔维烨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3期
关键词:邵逸夫公立医院医疗

文/刘利民 顾梦佳 孔维烨

作为中西方文化碰撞之医学试验田,邵逸夫医院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新路,为推动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邵医模式”。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第一家由港资捐建、最早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大型公立医院,建院以来就一直按照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要求在运行。

作为中西方文化碰撞之医学试验田,邵逸夫医院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通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见效,探索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新路,为推动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邵医模式”。

回顾邵逸夫医院建院以来的发展历程,全国首创“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设置入院准备中心”“门诊、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一人一诊室”“无痛医院”,以及委员会制度、入院准备中心、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等创新管理模式,这其中蕴含的许多超前理念与当下新医改政策中的要求不谋而合。尤其是邵逸夫医院在连续两年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中获得A++,稳居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1%。医院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求新、求变、求精、求实,持续创新改革,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邵逸夫医院在发展中不断“补短板”“扬长板”,推动医院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医疗质量——公立医院生存之“本”

构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架构与管理制度

邵逸夫医院是国内首家推行委员会管理的公立医院,包括行政管理、医疗管理、护理执行三大委员会体系,其中,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各分委会,如质量与安全委员会、缺陷委员会、病案委员会等。依托委员会体系,医院持续优化管理制度,历经5次修订,已逐步形成了以章程统领医院发展的最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邵逸夫医院在国内最早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协调统领全院质量管理,科主任作为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此外,根据项目需要成立跨部门CQI小组、QCC小组等质量改进小组共同致力于提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制度管理上,医院实行动态的管理模式,每3年一次全面回顾修改;同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评审标准、行业规范和医院运行情况的不断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制度的编写、修订、审核、发布和作废均有统一的流程规定;通过制度制定、修改完善、检查落实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制度的闭环管理。2018年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作为唯一牵头单位负责修订新版《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率先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医院为强化专业人员管理,在国内最早实行准入、资质和权限动态管理,并在医嘱系统内嵌权限级别,关联抗生素、特殊药物及手术、介入、操作等高风险技术权限设置。为实现临床诊疗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医院建立HIS系统临床路径全流程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率大幅度提升并获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高度认可,受邀在全省临床路径管理会议上做示范报告。医院致力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完善了基于系统模式的不良事件和Near Miss上报系统并鼓励员工呈报,对警讯事件在45天内完成根本原因分析(RCA);每年采用AHRQ医院患者安全调查问卷进行员工安全文化调查,发现医院在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方面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质量数据管理

医院秉承“系统顶层设计,逐步实施”的理念,探索建立基于医院全系统覆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QBI,旨在打通医院目前所有系统,建立各专业、各科室、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池,目前QBI平台已建立包括合理用药、护理管理、财务管理、门诊流量、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临床绩效及工作量、单病种等在内的18个模块数据,涵盖医院运营效率、医疗质量、收治结构、服务流程各个方面,如临床绩效考核(内科、外科、麻醉科)、医技科室绩效指标库、手术绩效管理、DRGs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等内容。其中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模块以国家56个指标为框架,设计院区、科室和Attending(主诊医生)维度,并内嵌国家微创和四级手术目录,以多维度分析数据为抓手,打通医院绩效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有据可依,有迹可循。

开展跨学科全员参与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

全院范围内广泛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医院层面的项目涉及跨部门多学科,科室层面涵盖临床、医技、护理、后勤各个领域。医院平均每年开展近100个CQI项目,开院至今累计1000余个项目开展并结题。医院充分运用PDCA循环、品管圈(QCC)、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灾害脆弱性分析(HVA)等工具进行持续改进。2018年在全国首创开发FOCUS-PDCA系统,为全院CQI项目开展提供平台,通过系统前置化的步骤设定,保证所有项目的数据指标监测,以及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表1 邵逸夫医院制度模块及主要制度

运营效率——公立医院生存之“技”

全国最早开展日间手术与日间病房管理

邵逸夫医院是国内最早引入日间手术和日间病房的医院。开院最初五年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派出美方医学专家和管理精英对医院进行全面管理,因而早在建院之初就引入了日间手术和日间病房等先进管理理念。邵逸夫医院日间手术的成熟开展同时得益于医院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的发展,腔镜手术量大面广,涉及普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肛肠外科等外科系统及心血管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放射介入科等多个内科科室,腔镜手术量已超过医院总手术量的70%。经过20多年的探索,日间手术管理日臻完善,并融入ERAS、疼痛管理等先进的疾病管理和加速康复理念。医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医疗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的日间手术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庆春、下沙两院区分别设立日间手术中心。严格日间手术术种准入,规范日间手术诊疗,所有纳入日间手术管理的病种均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开发日间床位中心化管理、实行先到先得预约制,在入院准备中心设术前麻醉会诊。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宣教,建立术后随访制度。医院自主开发了HIS系统日间手术管理模块——手术通知单、日间中心床位预约、术前检查和术前麻醉会诊一站式优先服务、日间手术绑定临床路径等,以及日间手术管理APP,通过纳里健康APP实现患者日间手术预约、宣教、咨询、术后指导、随访等服务。2018年日间手术中心国内首家通过DNV GL国际认证现场评审。

图1 邵逸夫医院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

智慧邵医助力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近年来,邵逸夫医院以深化医改、服务民生为目标,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将“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的理念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系列创新举措。医院建立国内首个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移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构建了“互联网+医院+医生”的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借助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医疗机构间实现了信息协同、检查协同、诊疗协同、转诊协同、教学协同和健康管理协同。医院融合1亿临床大数据与AI技术,建立36万余条的医学术语库,构建了覆盖1000余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服务的医学知识库。同时,医院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先进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藤田医科大学、UCSD、范德堡大学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顶级医院、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合作,基于5.5万例临床数据案例,打造智能辅助临床决策体系。目前,肺结节准确率达到了95%,肝局灶病变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研发的新型MRCNNVolume-Attention深度学习模型在2019年肝结节国际数据集LiTS比赛上获得世界第1名。

建院27年来,医院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持续发展——公立医院生存之“道”

邵逸夫医院紧扣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和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不断改革创新,确立了微创化与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学科发展之路,并围绕学科特点,引入多个学科带头人,奠定人才基础,形成了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并进的发展格局。建院27年来,医院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已成为国内微创技术的领跑者。同时,医院以医务科和科研办为主体,以相关技术专家和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各委员会为依托,制定了完善的技术评估体系,为临床和科研技术的开展实施和动态监管提供决策依据。2017年邵逸夫医院成为中国首家加入梅奥医疗联盟的公立医院,整合梅奥优质丰富的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联盟平台,极大提高医院医疗诊治水平和解决疑难危重病症能力,实现与国际一流医院的无缝衔接。

医院在引进技术、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鼓励临床与基础交叉、医工理信融合,着重推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路径的科研组织模式。近年来,医院与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工信学部的优势学科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及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多学科、全链条、技术集成的汇聚,提供精准可靠的健康医疗工程技术。同时,医院于2018年启动了面向全球的英才招聘计划,通过“青年杰出人才”等项目汇聚全球高层次优秀人才。通过实施教授双聘与兼聘计划,吸引了国内外著名机构的74位教授开展合作研究。此外,医院先后出台了《医院潜力医师培养方案》《医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人才培育搭建了平台。医院实施科研项目用人制度,制定了《医院PI管理办法》;推行PI负责的研究团队建设,配备1~2名PI助手,还可灵活聘用专职技术员。

邵逸夫医院通过各类国际论证。

满意度——公立医院生存之“所”

邵逸夫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营造优秀的医院文化,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着力提高和扩展工会、行政、后勤、团委等面向员工服务的职能部门或组织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内涵,更好地满足员工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员工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医院倡导“给您真诚、信心和爱”的服务理念和团队文化,医院工会、行政后勤、护理部、团委等多部门各显其能、协调配合,使员工“身、心、灵”三个层面都得到贴心的关爱照护。医院为员工提供各种补贴和福利;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配套设施、交流与活动平台;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让员工有多角度展现自己的机会;开展系列亲子活动、单身青年交友活动等解决员工实际问题;在员工面对困难或困境时,有效的帮扶机制让员工从物质到精神上及时得到支持。此外,医院极其注重健康安全工作环境的打造,多维度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2018年医院通过了磁性医院认证,从系统上创建和维护了健康工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和关爱天使项目的持续开展更是让员工的身心得到全面持续的关爱。以上措施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对医院的归属感,从而凝聚所有员工,使医院既为员工提供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大舞台,也成为一个和谐工作、快乐生活的大家庭。医院连续五年蝉联“医疗机构最佳雇主”称号,2018年全国排名第四位,同时囊括“医院基础设施”“医疗服务质量”“工作环境氛围”“薪酬福利待遇”“医院文化情感”“个人晋级发展”全部六大模块分项奖。2018年医院还获得了“人文爱心医院”荣誉称号。

医院于2019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入选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项的医疗机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医院发展来说,是抢滩未来的根本之策,对国家发展来说,是“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必由之路。站在历史的新机遇上,医院将继续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融入日常医疗行为当中,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扛起浙江“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奋力打造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窗口”。

猜你喜欢
邵逸夫公立医院医疗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公立医院出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探究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邵逸夫的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