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研究现状与前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1-08-14 03:41龙子华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网络分析图谱聚类

龙子华

(湖南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011)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数字阅读减弱了图书馆的作用和效能。如此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开始转变思维,对传统的服务模式和体系进行总结分析,并顺应时代要求对图书馆服务进行改革、创新。近年来,关于图书馆服务的研究文献资料越来越多,然而鲜有学者对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和总结。因此,本文将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计量分析,以全面了解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前沿。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依据文献数据资料的质量和覆盖面,本文所检索的文献均来自于CNKI中国知网资源总库。为了进一步保证文献的权威性和高质量,在进行检索时期刊来源类别选择为核心期刊,CSSCI和CSCD。具体检索策略:检索篇名为“图书馆服务”,检索时间“2010—2020年”。然后,对检索后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详细的人工筛选,去掉无作者、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的文献和文献类型为期刊简讯、评论、报告等文献,最终得到1455篇文献数据。

2.2 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被广泛用于探究某一研究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基础、发展情况和前沿领域等。同时,各种各样的可视化分析软件,不断涌现,其中经过学者长期使用和检验的CiteSpace软件最为突出。CiteSpace软件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和动态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如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主题和领域共现分析等。本文采用CiteSpace 5.6.R3版本对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3.1.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对某一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和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时,主要从作者、机构和国家三个层次进行。由于本文的文献数据来源是CNKI,作者都为我国的作者,因此只从作者和机构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把1 455篇文献用导入CiteSpace,建立新的项目。在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时,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作者(Author),时间选择2010—2020,时间切片(Time slice)选择为一年,筛选方式(Selection Criteria)为g-index(k=30),网络裁剪方式为 Pathfinder。运行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得到N=437,E=124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

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中,圆圈的节点代表作者,节点圆的大小代表作者在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发表文献的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这里的合作的依据是,这两位作者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之中,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两位作者之间存在科研合作。整个图谱,以冷暖色调来表示时间的远近,见图1上方的颜色条所示,最左边的是2010年,到最右边的2020年。图中节点的和连线的颜色均代表时间的不同。总体来看,作者合作网络的密度Density为0.0 013,以及从图中连线的情况来看,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存在一定的科研合作,但是连线较少,网络密度较低,说明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仍需进一步加强。具体而言,以施国洪,程结晶,郑德俊,杨文建等为核心的研究小组是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其中,以施国洪为核心的研究小组,主要进行的是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探究了高校和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内涵、结构,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同时建立了基于用户体验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程结晶为核心的研究小组对于图书馆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和策略,并有针对性对西南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和江西省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和研究。郑德俊等主要是以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为基础研究对象,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差异性等进行探讨。而杨文建[1]主要是以MOOC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和转型为主题进行研究。

图1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3.1.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在整个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中属于微观,而机构则属于中观分析。对图书馆服务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快速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以及所有研究机构之间交流合作情况,即跨机构的科研合作。按照上文作者合作网络分子操作方式,其中节点类型改为机构(Institution)即可,运行软件,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得到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N=350、E=84。图谱中,节点的大小代表机构发文数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由图2可知,总体来看,机构之间的合作仍较为稀疏(Density=0.0 014),只有部分机构之间存在一些交流合作,大部分的机构都是独立的研究个体。由图谱中节点的色调情况来看,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节点较大,同时这些节点的色调主要以冷色调为主,说明这些研究机构在早期更为活跃,是早期的主要核心研究力量。而像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研究机构对图书馆服务的研究在近期比较活跃,是近来的主要核心研究力量。因此,研究学者如需要了解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研究知识基础,应该以前部分的研究机构的成果为主要文献资料,如需要了解图书馆服务的前沿和热点方向,则应该多关注后部分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这些主要研究力量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多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在机构之间的碰撞与发展。等角度,学者们开始关注“图书馆”本身的变革与进步。

图2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3.2 主题领域共现分析

3.2.1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主题和研究方向等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观点的表述。目前,已经发表的学术文章大部分都会有3-5个关键词。因此,对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文献资料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能够快速而直观探究到该领域的主要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学者集中关注点是哪些角度。在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时,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关键词(Keyword),筛选方式选择为Top 80 per slice,其他参数与上文保持一致。运行软件,调整后得到,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3所示。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次数的多少,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些关键词同时出现在某一篇文章当中。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见图3所示,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与本文研究主题一致,没有太大分析内涵。另外两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目前我国图书馆服务体系,最主要以高校图书馆和和公共图书馆为主,因此这两类图书馆也是该领域研究的基础对象。相比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关键词频率更高。这是相较高校图书馆而言,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对于服务需求与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多、更复杂。因此公共图书馆如何担负起知识价值社会化的重任,针对社会上不同群体对知识服务的需求,完善自身的服务体制和制度,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课题[2-4]。其余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服务”“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对于图书馆服务中的“服务”而言,学者们和社会公众都普遍关注这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情况。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公众丰富多样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服务体系和模式的创新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5-7]。由图1可以看出,“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服务相关研究不只是局限于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以上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关键词的聚类,以更好地探究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主题和领域。在原有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使用CiteSpace的聚类功能,进行聚类,采用LLR算法进行提取聚类名称。评价一个聚类图谱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CiteSpace软件提供了两个评价指标分别为Modularity值和Silhouette值,聚类完成后可以在聚类图谱左上方参数显示区进行查看。其中Modularity是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一个网络的Modularity值越大,则说明网络得到的聚类越好。Q的取值区间为[0.1],一般认为Q大于0.3时,聚类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 的值越接近1,则网络的同质性越高,Silhouette的值为0.7时聚类结果是具有高信度的,大于0.5则认为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图4的Q值为0.8 639。Mean Silhouette值为0.7473,因此聚类结果是合理的。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总结绘制成表,如表1所示。表中第第四列是聚类出现的平均年份,这个指标可以用来判断聚类的新旧。

聚类之后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在图谱中,红色的为关键词的聚类标签,标签的前面是#1是聚类的ID数字越小,代表关键词这一聚类团里面的成员越多。同时每一聚类团的区域有颜色的块状进行填充,颜色的深浅与整个知识图谱的颜色保持一致,以冷暖色调的变化,表示聚类形成时间的远近。由图4和表1可知。最大的聚类#0图书馆,这与本文的研究主题一致,没有进行深入探究的必要性。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本文在前期数据收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没有偏离主题。剩下的就是#1高校图书馆,轮廓值为1。第三个是#2数字图书馆,轮廓值为0.977,具有高信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开放时代的到来,许多学者开始对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对传统的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能力,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融合与创新等进行研究[8]。#3图书馆服务平台,轮廓值为0.945。对于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人们集中从大数

表1 关键词聚类总结表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据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图书馆借阅平台服务设计等角度出发。#4现代图书馆理念,轮廓值为0.863.对于这一方向而言,该领域的学者多研究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现代图书馆理念对阅读推广的指导和制约,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5绩效评估,这一研究角度,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人员服务情况和能力评价。例如,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绩效评价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绩效模糊神经网络评价研究,基于用户参与准则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安排研究,基于SVR的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方法等[9-11]。

余下学者们关注的研究主题主要有#10高校图书馆服务、#1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及图书馆服务的#8服务体系、#15服务质量等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其中,#14西南地区,这一聚类值得重点关注。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采取的政策是先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再发展西部地区,再加上西部地区地形等各方面的因素,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东部地区落后。因此,造成了西南地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西南地区的图书馆不仅数量较少,同时图书馆中的藏书也相对较少。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对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思考,对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4 结语

本文以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关于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的1455篇文献资料为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图书馆服务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了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科研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和主题领域知识图谱,进行了作者合作分析,机构科研合作网络,了解了图书馆服务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研究认为虽然存在一定的科研合作交流,但整体来看学术交流较少,以后主要研究机构和作者应该主动引导该领域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知“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也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主题方向。“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西南地区”等是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猜你喜欢
网络分析图谱聚类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铁路有线调度通信的网络分析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2016年社交网络分析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