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工具书推广经典阅读的策略分析

2021-08-14 05:25汤小华张安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工具书图书馆

汤小华 张安娜

关键词:图书馆;工具书;经典阅读推广

摘 要:工具书指明了经典阅读的范围和方法,有利于加深对经典阅读的理解。文章简述了工具书及经典著作的概念,分析了工具书在推进经典阅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工具书推动经典阅读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6-0010-02

1 工具书和经典著作的概念

工具书是指为研究和学习提供依据的图书。编纂工具书的时候,运用的方式主要有图表数据、类别以及条目等,也有通过注释说明的方式进一步汇总和编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提炼的。工具书编辑的文献资料的各数据、条目及类别之间具备独立性特征,部分工具书本身就是学术研究著作,如《中西回史日历》《诗词曲语辞汇释》等[1]。

经典著作是指经久不衰,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过历史选择,受过时间考验,代表人类至高智慧的典籍,凝聚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明成果,承载了人类和民族的记忆与文化,具有启迪、教化、审美等作用,能够提高人们的感悟力、判断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经典著作能够提升自身涵养、丰富知识积累,但读者在阅读经典著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2]。

2 工具书在经典阅读中的作用

2.1 工具书划定经典图书范畴

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必须明确经典图书的范围。书目作为工具书的一种,体现了工具书在指明经典范围方面的作用。推荐书目是书目的一种,针对专门的读者,根据特定的标准为其推荐的一种书目形式。受科举制度、书院以及传统官学等影响,推荐书目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发展和传播了。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推荐书目是《唐末士子读书目录》,该书目包括了《论语》《尔雅》《孝经》等参加科举必读的书籍。历代学者为指导学子读书治学,也开列了很多推荐书目用以指导阅读,如明代陆世仪的《思辨录》。为扩大经典阅读范围,1920年胡适开列《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开启了近现代中国大学生经典推荐书目的序幕[3]。不仅中国传统经典图书需要有推荐书目,国外经典图书也需要有推荐书目,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阅读。

2.2 工具书介绍经典阅读方法

工具书能够介绍经典著作阅读的方法。导读作为一种指导阅读方式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如:元代程端礼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介绍了读经的方法;清代张之洞创作《书目答问》,阐述了读书方法;近代梁启超著《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在介绍经典读物的基础上教授阅读方法。经典著作的阅读方法不仅大量出现在书目中,还在辞典等工具书中有所涉及,如:王光余、徐雁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中提供的阅读方法就有26种,包括分层阅读法、快速阅读法等,还根据读物题材的不同列举了14种阅读方法,包括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及喜剧阅读法等。经典是被阐述者和阐释者进行文本互动产生的结果,包含了较多的文化心理因素,能够体现个体在经典阅读方面的差异[4]。因此,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工具书的辅助阅读作用,引导讀者利用工具书高效选取和阅读经典书籍。

2.3 工具书有助于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读者在经典阅读过程中需要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帮助。词典和字典都叫字书,我国第一部对字体结构源流进行探讨以及对字形展开分析的字书是《说文解字》,第一部以解释字词为内容的工具书是《尔雅》。为便于人们阅读,各朝代都有字书问世,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形式的字典、词典,如《辞源》《辞海》等,一些中外文对照词典及专科词典也相继出现。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自1975年以来出版的各类字典、词典、词表等有3,000余种。工具书不仅能够说明经典著作产生的背景、源流、版本,还能对经典著作的意义进行评析,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因此,读者在阅读经典著作前应对相关书目进行必要的查询。我国最著名的工具书当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 利用工具书推进经典阅读的策略

3.1 科学编纂图书目录

图书馆利用工具书引导经典阅读,必须做好工具书的编目工作,形成完备的馆藏目录。编目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编目流程由著录和规范控制两部分组成,著录是从客观角度对文献进行描述;规范控制也被称为权威控制,是为保证标目在检索书目及款目系统中处于稳定和唯一状态而创建的规范文档和规范款目的工作流程。编目工作不仅对馆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读者服务工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为读者答疑解惑。

3.2 设立工具书阅览室

工具书是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工具书的种类及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图书馆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工具书阅览室,即使没有条件设立工具书阅览室,也应设立工具书专架或专区,将工具书集中在一起,便于读者检索,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康有为的《论语注》、戴望的《戴氏注论语》、钱穆的《论语新解》等,方便读者查阅的同时融汇更多观点,加深读者对经典的理解。随着电子资源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电子文献资源占比越来越高,工具书也从传统的纸质文献慢慢演变成为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等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工具书,电子工具书的功能更强大,检索速度更快,如:中国知网能够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超星读秀利用知识点检索实现全文检索;方正使用年鉴检索进行全文检索等。

3.3 开展工具书讲座培训,加大工具书宣传力度

读者只有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工具书。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对读者开展工具书的使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传统工具书的选择与评价,除介绍传统工具书的相关知识外,还指导读者如何选择经典读物和合适的工具书。二是电子工具书培训。随着电子工具书的大量出现,读者使用工具书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增多,图书馆应与时俱进,积极引进互联网概念,指导用户如何更快、更准确地获得电子工具书。随着经典阅读的深入开展,工具书在经典阅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应借此契机加大工具书的宣传力度,激发读者使用工具书的热情,提升工具书的使用率。2019年4月,金陵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工具书宣传活动,针对1—3年级的小学生举办查字典比赛,引导和鼓励小读者利用阅读工具。

3.4 制作工具书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理应承担经典读物的导读职责,编制工具书目录向广大读者推荐经典读物。1953年,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编著《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为大中小学生推荐中华优秀经典著作。《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对《诗经》进行了重要揭示,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读者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但很多图书内容只注重感官刺激而缺乏深刻内涵,读者在获得短暂的阅读快感后,很难有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更不用说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此情况下,图书馆更应编撰经典阅读书目,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如:山东省图书馆在其网站设置了“图书推荐”“借阅排行”“期刊推荐”等栏目,为读者推荐图书和期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南强.工具书概念新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122-126.

[2] 徐红昌,张静茹.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教育与推广探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3):70-72.

[3] 赵晨洁,叶志锋.大学生经典阅读书目体系构建及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8):79-86.

[4] 李文彬,黄卫华.缘由、方法与回归:谈大学生经典阅读[J].新世纪图书馆,2012(11):90-92.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1-05-06

作者简介:汤小华(1979— ),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张安娜(1984— ),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项目“大学功能视域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YB33。

猜你喜欢
工具书图书馆
图书馆
指导学生巧用工具书
初中生语文工具书使用的问题与对策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请你发明
对当前大型工具书出版的思考
去图书馆
工具书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