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思维导图提高中学化学的备课效率

2021-08-14 10:45王燕魏崇启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导图

王燕 魏崇启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工具。当前对“思维导图和教学”的研究,鲜少着眼于备课应用方面。但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其研究对教学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从梳理知识、整合资源,发散思维、渗透学法,整体设计、构建体系,集思广益、优化设计,及时反思、教学相长五个方面,应用思维导图改进备课,以提升自身素养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导图;备课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效课堂的推进,徐州市教育局倡导全市教师推广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核心素养培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这无疑给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高效率、全方位地做好课前的设计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工具,如果将其应用到教学与研究中,必能大大提升教师素养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改变低效高耗的尴尬现状。现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备课中应用的一些浅见整理如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学科备课的研究现状

截至2020年7月2日,以“思维导图和教学”为主题可以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14942条结果,其中多以软件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中的应用、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鲜有对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师备课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师备课的研究,形成改进化学学科备课的策略,提高备课的效率并诊断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乃至辐射到相关的其他学科。

二、应用思维导图改进化学学科备课的策略

思维导图被誉为学习的“瑞士军刀”,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在工作与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使用思维导图作为工具,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进课堂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对话与互动,又能促进教师科学地研究学情和教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备课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備课中,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可以结合素材的搜集与筛选、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核心概念的建构、教学情境的创设、驱动型问题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置以及个性化板书等展开研讨。

(一)梳理知识,整合资源

备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盘考虑教材的文本结构、梳理知识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素材,整合教学资源,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教学过度的现象或者重难点不够突出的尴尬局面,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三维目标。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比较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准确判断学习的起点以及知识进阶的水平,更好地处理不同阶段教学的衔接。例如,笔者在准备“芳香烃”这一单元内容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见图1),以便更好地把握知识的进阶水平,科学把控教学的起点和难度。这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梳理,从而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建构系统研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思维模型,进而迁移到对其他物质的学习中。

(二)发散思维,渗透学法

“学讲”工程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好教学资源、设计好问题情境和必要的活动,以促进师生特别是生生互动,是当前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落实“四基”(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适时、科学合理地渗透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处理教学的重难点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促进学生及时地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建构思维模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1]。为更好地突破《甲烷》一节的难点——取代反应,我们组织教研组教师从原理、实验、反应产物、反应特点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该实验所承载的知识与功能(如图2),帮助学生顺利建构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本质。

(三)整体设计,构建体系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进行统领设计(如图3),这样更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针对单元主题的关键概念提炼出学生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建构知识。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关注的仍然是课时设计,经常忽略知识的衔接,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度”,以致出现了教学的缺位甚至越位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进行整体设计,有利于发现课前预设问题的不足,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施教《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节时,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

(四)集思广益,优化设计

素养为本的教学不仅需要及时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还需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新课程以来,集体备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备课的方式和效果仍有待改进。我们可以改变方式,整合学科组集体的智慧,进行修改与完善,使课堂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并预设一些有梯度的问题组[2],生成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经过全组教师的研讨设置了问题组(见图5)。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诊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有助于及时根据学情需要调整教学思路和节奏,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高教学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

(五)及时反思,教学相长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效果、实验效果与问题探究、驱动型问题的设计与讨论、素材的整合与使用、内容组织与呈现、学习效果诊断等角度,及时地将施教的心得体会或者发现的问题加以整理,反思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改进教学设计(如图6)。

三、研究的启示

反思目前备课的形式与效果,可知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将备课的思路可视化,更清晰地呈现设计过程与活动,使教学研讨更加深入。特别是在集体备课时,及时将组内不同教师的思考记录下来,便于集思广益,也有利于教师再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备课的效率和针对性,既能节省备课时间,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以上是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引入备课的一些尝试。笔者以为,为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在化学学科备课中的作用,更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魏崇启.应用思维导图优化化学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7):33.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思维导图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