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2021-08-15 10:26李华文廖洪通邹达良司徒富江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动力学

李华文,廖洪通,邹达良,司徒富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陈星海医院)脑病中心,广东 中山52841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主要是因多种因素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供血障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1-2]。目前临床上DSA 主要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但对于DSA检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SA 检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00 例非脑梗死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68例,女性32 例,年龄50~80 岁,平均年龄(65.91±5.83)岁;观察组中男性72 例,女性28 例,年龄57~79 岁,平均年龄(67.31±4.7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DSA 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数字化血管造影X 线系统采集图像,悬吊型医用血管造影X 射线机,型号:Artis zeeⅢceiling。选择5 F 的椎管分别放置进入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并注入对比剂,对比剂注射速度控制在4 mL/s,注射量为7 mL,最高压力限制为300 psi,采集患者脑血管图像,对各项参数进行恰当调整,可适当调整C 臂选择角度,使X 线中心光束与特定目标区域的血管长轴呈现垂直角度,以取得该区域血管的清晰图像。旋转DSA 图像采集,进行三维重建成像,从不同角度对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使用直径为10 mm 的正圆形钢球对患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测量,从而得到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数据。结合CTP 或MR 灌注扫描评估血管灌注情况,根据灌注参数图计算患者的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及脑血流量(CBF)。

1.3 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BV、MTT、TTP、CBF水平。将观察组患者按照脑血管狭窄情况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 全闭塞组,进一步 比较其CBV、MTT、TTP、CBF 水平。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CBV、CBF 水平低于对照组,MTT、TT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脑血管狭窄患者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不同脑血管狭窄患者DSA 检查的CBV、CBF、MTT、TTP 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完全闭塞组的CBV、CBF水平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MTT、TTP 水平高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P <0.05);重度狭窄组的CBV、CBF 水平低于中度狭窄组,MTT、TTP 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脑血管狭窄患者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2 观察组不同脑血管狭窄患者的DSA 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中度狭窄组比较,*P <0.05;与重度狭窄组比较,△P <0.05。

3 讨论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超过60%。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大脑各处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闭塞性病变,其中大中型动脉为主要累及对象[3]。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以后,血小板、纤维素等成分形成血栓,脱落的栓子阻塞远端动脉,这被认为是脑梗死发生的机制[4]。在脑梗死发生的早期,如果堵塞的是微小动脉,很难在CT 等影像中观察到病变的部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X 线成像技术,是常规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脑血管病变中应用广泛[5],其原理是将需要检测的部位分别取注入造影剂后的X 线图像和没有注入造影剂的X 线图像,经过影像增强器增益以后进行扫描,通过电脑进行处理,将两幅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相减,取得信号的差值,再转换为影像学信号,从而得到去除了骨骼等组织后的单纯血管影像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走形和内部变化情况,避免骨骼、肌肉等影像对血管影像的干扰。

研究[6]表明,93%脑梗死患者血流灌注的变化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发生。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静脉溶栓的效果较好,但是对时间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在脑梗死发生后6 小时内进行。在脑梗死早期观察患者灌注情况的改变,确定半暗带,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7]。CBV、CBF、MTT、TTP 是脑血管造影中重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本研究中,入选患者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BV、CBF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TT、TT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不同程度的早期脑梗死患者中,随着梗死程度的加重,CBV、CBF 水平逐渐降低,而MTT、TTP 水平则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可有效评估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对于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给予DSA 检查,以确定诊断、病变部位和病变血管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脑血管造影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