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合一 构建“七彩水韵”校园文化

2021-08-16 20:52胡梅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境水韵北流市

胡梅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校园环境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活动的开展三方面给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突出“人境”合一的理念,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实现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学校的良性发展。

“人境”合一是“灵慧美”生态教育的理念,旨在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促进师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生源广且不稳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活泼有余而勤奋不足;教师大多数是新入职教师,他们心怀教育梦想,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家长对新建学校既抱有观望态度又满怀期待。如何将新建学校打造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沃土、家长满意的学校呢?基于“人境”合一的生态教育理念,依托北流市“母亲河”——圭江丰厚的文化底蕴,我校决定将“水文化”融入学校景观建设,致力打造“七彩水韵”校园文化,构建“以水润德”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校园“水文化”氛围中形成上善若水的品格、博大宽容的胸怀,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七彩水韵”校园文化的背景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发源于北流市南部山脉的北流河,流经北流市境内河段为圭江,圭江全长121.6千米,沿岸自然风光壮美奇秀,是一条航运价值较高的黄金水道;沿岸农作物得益于圭江的灌溉,使北流成了鱼米之乡。圭江与北流的经济、政治、文化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北流市的“母亲河”。《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国古文化中,水的内涵博大精深。结合“灵慧美”生态教育理念,我校致力于打造“七彩水韵”校园文化。水,因势而变,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这给了我们启示,学校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变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为此,我校积极弘扬“上善”的精神,追求“若水”的境界,建设“上善”之校,努力打造美丽、和谐、上善的校园环境,以“水文化”为主线,建设学校生态教育环境,践行“上善”教育,让师生受到“善”的启发,积极奋进,向善向美,实现教育的臻美、和谐、至善。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水的教育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對世界充满兴趣,对未来充满向往。基于“人境”合一的理念,我们将师生与学校纳入发展规划,构建“七彩水韵”文化体系,将“水韵育人,绽放七彩人生”作为办学理念,实施规范化办学,在潜移默化中将“水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水文化”的内涵深入师生内心。

二、“七彩水韵”校园文化的建构

(一)以水润境,打造清新雅致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令师生身心愉悦。为此,我校积极打造清新雅致的校园环境,构建“七彩水韵”校园文化。

首先,打造“水韵文化”系列校园景观。走进校门,师生可见“上善若水”大型石刻、“七彩水韵”花池。置身于“水境”之中,师生从认识水开始,在“若水”的校园里认识“水文化”。

其次,教学楼墙面设计了“文明礼仪”“传承文化”“生命环境”“科技探索”四个教育主题,引领师生做文明的人、高雅的人、自然的人、有创新的人;楼道墙面赋予“水”的内涵,张挂着关于“水”的图画和经典诗文,以及师生的书画作品等,引领师生做积极上进、善学善思的人。

“上善”的精神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若水”的教育走进了师生的生活,整个校园别具一格,充满活力,很好地体现了“人境”合一的“七彩水韵”校园文化理念。

(二)以水润美,打造多元精神文化

1.校本教研,发展教师智慧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在“七彩水韵”校园文化背景下,教师们以润物无声的关爱精神、涤浊自清的治学精神、利物不争的奉献精神、聚滴成海的团队精神,诠释了“若水”的品质。针对教师大多数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情况,我校每个学期都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展示。教师们在团队教研活动中共同研读教材、一起探讨教学方法,通过专题讲座、课前说课、现场教学、随堂检测、反思议课等形式展示团队教研成果,在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中畅所欲言、大胆思辨,在实践中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为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我校开设了“水滴讲坛”。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困惑,从中挑选出有共性的主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答疑解惑,如语文学科的“识字教学误区”“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谈”等,数学学科的“提高运算教学策略大家谈”“解决问题研究例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学”等,也有针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智慧教师的锻造”等讲座。专题讲座为年轻教师打开了教学思路,让他们找到了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我校每个学年还开展“水生万象”课堂研讨活动,通过新入职教师汇报课、年级团队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为校本教研注入“活水”,实现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在“水生万象”课堂研讨活动中,参与展示的教师需要经历个人备课、科组研讨、团队整合三个磨课阶段,在磨课中获得历练,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还摸索出了“1+1+N”灵慧美生态教研模式,即“一名名师+一名骨干教师,影响带动一大批年轻教师”带教带研的路子,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我校教师参加市级微课比赛,共获得26个一等奖、34个二等奖,多名教师提交的教学课例获评为北流市“优课”,共有46人次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

2.“水滴”润童心,促进学生成长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开展“奔跑吧,小水滴”铸德工程,以“争七彩水滴,做阳光少年”为主题,开展“博学多才我争先”“文明礼仪我先行”“书香悦读伴我行”“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我参与”“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勤问善学,锻造健康体魄,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我校还制作了“水韵七彩娃”奖章,以此作为奖励。比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勤学好问,学期作业书写整洁,知识检测成绩优异、稳定,可以获得“红水滴”奖章;能够坚持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在校动会中表现出色,学期体育检测达标,可以获得“橙水滴”奖章;坚持“每天三读(晨读、午读、夜读)”、每周撰写“悦读笔记”,可以获得“黄水滴”奖章;微笑待人、文明有礼的学生将获得“绿水滴”奖章;会欣赏、会分享的学生将获得“青水滴”奖章;能自理、爱劳动、善合作的学生将获得“蓝水滴”奖章;善于琴棋书画的学生将获得“紫水滴”奖章;拥有艺术特长,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获得“紫水滴”奖章。学生能否获得“水滴”奖章,依据是学生在学习、运动、阅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是否优秀以及考评是否达标。学校给学生颁发“水韵七彩娃”奖章,旨在激励学生奋勇争先,努力拼搏,勇于创新。

3.“水韵”校本课程,孕育生命成长

我校以“水文化”为底色,为塑造学生“七彩”个体,打造了“水韵”校本课程体系。在“水韵”校本课程体系中,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是“水之润”,内容是与水相关的儿歌、寓言、童话故事等,浅显易懂,主要以知识积累为主;三四年级校本课程是“水之韵”,内容是关于水的古诗文、圣贤语,以及对美术和音乐作品的思考、感悟,引领学生走进“水”的世界,学习“水”的品质,以作品欣赏、积累感悟为主;五六年级校本课程是“水之蕴”,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水的利用、水的保护等知识,以知识了解和实践活动为主,比如结合本地实际,思考如何减少圭江的水污染,进而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悦读时光”是我校开展的特色活动,学校通过开放“三室(图书室、阅览室、书吧)”、打造“一角(班级图书角)”,落实“三读(晨读、午读、夜读)”,开通“一播(校园广播)”、上好“一課(“悦读”指导课)”、开好“一会(“悦读”分享会)”,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创建“阅读型”学校,打造“阅读型”班级,建设“阅读型”家庭,培养“阅读型”学子。同时我们还创编了特色小册子《我的悦读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好词好句好文章,并摘抄下来,每个月评选出班级“最佳悦读小达人”。“最佳悦读小达人”和家长可以在学校公众号上分享读书心得,以吸引更多的师生、家长参与“悦读时光”活动。

水性至柔,遇圆则圆,逢方则方;水性至刚,滴水穿石,势不可挡;刚柔相济,是为最美。将“水”的品性融入学校精神文化,通过润德、润智、润体,赋予“水”以生命,使师生具有若“水”的性情,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三、以水润根,打造善教乐学的课堂文化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我校面向教师制定了“以水为师”的管理制度,体现刚柔并济(“刚”指的是执行规章制度的彻底性,“柔”指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沟通与交流)、随圆就方(根据客观条件改变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的理念。在“七彩水韵”校园文化引领下,我校打造了“灵慧美”生态教育领导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通过“人”的管理推动“育”的发展。

水,至柔而至韧,可疏而不可堵。真正的课堂是若水的课堂,自然而有容;真正的课堂应有水的宁静、宽容、博大。我校打造了“乐教乐学”的课堂文化,以水润根,促进师生“灵慧”相融,使课堂教学变得丰盈、和美。各学科组每周开展集体备课,围绕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预设教学中何时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教师有备而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生成,总能拨云见日,适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教学绽放精彩。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收获累累硕果,在各种比赛活动中均取得不俗的成绩,12名学生在玉林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在线展示活动比赛中获奖,6名学生在第三届北流市“家风·家规·家训”青少年主题阅读征文活动中获奖,10多名学生参加北流市组织的广西“书香校园·阅读圆梦”读书活动获奖,3名学生在北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剧竞赛中获一等奖,4名学生在北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绘画竞赛中获奖。

在“灵慧美”生态教育理念引领下,我校构建的“七彩水韵”校园文化发展良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探索、积累、优化、整合,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美”为由,以“谐”为基,以“善”为底,完善“七彩水韵”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体现“人境”合一的生态教育理念,凸显特色校园文化,促进我校快速发展。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构建七彩水韵校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ZJY2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人境水韵北流市
水韵南星渎
水韵
基于GIS的广西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浅析刘继明长篇小说《人境》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结庐在人境
水韵
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看《人境》的历史意识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水韵
——卜哨
谈谈北流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