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尾草

2021-08-17 07:18浙江张蓉
花卉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株型小苗光照

浙江/张蓉

前几年在网上看见过一款可爱无敌,颜值爆表的植物,兔尾草(图1)。当时就被它短短的“尾巴毛”深深吸引,太可爱了吧,怎么能有这么萌的植物,真是让人一见倾心。但是后来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没能和它结缘,喜欢上了却没亲手栽培过总是特别遗憾。

图1 兔尾草

而去年我在一个花友那里看到了她栽培的兔尾草,萌萌的“兔尾巴”短短地翘着,太让人心动了,所以厚着脸皮让花友分享了种子。非常荣幸,花友直接给我寄了一个“尾巴穗”,并认真给我讲解,沿着花穗上的毛直接拔下来,就是一颗颗种子,每个“尾巴”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种子(图2),哇,感觉自己一下子要变成兔尾草大户了啊!2018年9月中下旬,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开始拔花穗上的毛,因为自己的性格比较疏懒,再加上9月正好工作生活特别忙碌,担心自己播种会出现全军覆没的惨状,所以一下子拔了24颗种子,用泥炭土+蚯蚓土+绿沸石进行浅埋播种(图3)。大概一周左右,种子就顺利发芽了(图4),作为一个播种无能手,最不擅长的就是耐心的育种,因此看到24出22的发芽率(图5),真是出乎预料的惊喜。

图2 兔尾巴果序

图3

图4 发芽

图5 发芽率高

因为出苗率太高了,我开始有计划地用不同方式栽培,想彻底摸熟兔尾草的生长习性,首先就是移苗时间上,我有意区别对待。我在2018年10月中下旬进行了第一批移苗(图6)。当时离播种正好一个月,小苗才两三片叶子,我曾一度自我怀疑:对于定植来说,是不是过早了?根系并不发达,苗也看着瘦弱纤细。但我又特别大喇喇地认为,反正是禾本科的草,应该如同常见的狗尾巴草一样,野生的都能长好,更何况我精心栽种。于是我选了泥炭土+缓释肥+绿沸石开始移植的小苗,事实证明,兔尾草的定植宜早不宜迟。定植早了对它的生长没什么影响,但是太晚定植,可能会造成花期推迟,长势受天气影响等各种不利因素。而第二批苗我选在了10月底至11月初定植,这时候小苗大约有五六片叶子(图7),状态很好,后来也通过养植过程证明了,此时确实是最适合移苗的状态,后期生长非常壮硕。

图6 移苗

图7 最佳移苗状态

定植前,有花友劝我兔尾草一棵苗就能爆盆,不需要密植,我在网上查阅资料时,也看到让苗间距保持在20~30厘米。但一来出苗率太高了,手上的小苗比较多,可以做各种尝试;二来,我本身对密植特别钟爱,就想看看密植带来的效果会不会更震撼。所以还是不听劝地密植了三盆,一盆是选择了尺寸在30.5×19×18厘米的垂吊盆种了3棵苗,一盆用26×25厘米密植了5棵苗,还有一盆用25×12厘米密植了7棵苗(图8),其他多余的小苗送给了左邻右舍,最后只剩下一棵我拖到了12月初才用16×17.5厘米1加仑花盆定植。就是想做个试验,看看各种条件下,兔尾草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差别。经过对比发现,后期长势最弱的就是1加仑的独苗,主要是定植时间拖得太晚。尤其是江浙沪地区,11月中旬起,温度就会大幅下降,植物生长速度变慢,移苗太晚就会阻碍小苗的成长。但是密植并不会对兔尾草带来不利,反而因为盆栽中提高密度栽培,让后期花穗量大增,爆盆效果更壮观。

图8

定植后,小苗一下子汲取到更多土壤的养分,根系开始越来越发达,地面部分就表现得格外明显地疯狂长叶子(图9)。而我除了移苗时间、密植数量上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在浇水方式上我也刻意的对每一盆兔尾草进行了区分。密植了7棵苗的我直接采取了纯露养,由于江浙沪地区从2018年10月中下旬开始就不间断的持续阴雨,露养中的兔尾草相当于长期处在水饱和状态。密植5棵苗的这盆,我摆放在了淋不到雨的位置,采用人为浇水方式,给水给得比较勤快。另一盆密植3苗的垂吊盆,我一直用的是干透浇透的方式,等叶片干的耷拉下垂再补充水分。最后一盆独苗我适当定期浇水。这四盆的浇水方式完全不同,主要是我在网上查阅兔尾草资料时,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兔尾草对土壤排水要求比较高,植株不耐湿。”因此我想通过自己的栽培彻底了解一下兔尾草在水分供给上具体有什么样的要求。通过比较发现,其实兔尾草就是野草属性,不管是水多水少,对后期生长、抽穗、开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不过水分给多了,叶片会出现徒长问题,抽穗前,这些徒长的叶片就会因为养分供给不足,逐渐形成黄叶,对整体观赏效果产生些许影响。

图9 播种3个月后

抽穗前,兔尾草就一直是草,茂盛的叶片甚至有点丑,播种半年后,2019年3月中旬,我家就杵着这么几盆草(图10),完全让人看不上眼。不过3月天气逐渐转暖,我已经在草中央摸到了鼓鼓囊囊的穗子正在形成。在此之前,我于施肥上也开启了区分对待,以期待抽穗后的效果对比。密植了7苗的露养兔尾草,因为持续阴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所以我在盆土内追撒了两次通用型缓释肥。密植5苗的,一直采取的是追用水溶性磷钾肥,大概施用了4、5次左右。密植3苗的,我适当追了一次肥。而一加仑独苗的,从来不施肥。从最后的抽穗开花效果看,兔尾草对肥力要求真不高,用不用肥结果差不多,没有明显差异,再次感叹,这就是野草属性,对生长条件几乎没有要求。

图10 播种半年后

2019年3月底,兔尾草开始陆陆续续抽穗(图11),这时候就看出了定植早晚对抽穗的影响,定植比较早的三盆,齐齐发力,而最晚定植的独苗整整比另外三盆晚了半个月,直到四月中上旬才慢慢开始抽穗。而我又开始进行对比试验,由于江浙沪整个秋冬季都在下雨,整整五个月没什么光照,所以生长前期,四盆兔尾草在我家都是处于缺乏光照的环境中,直到3月中旬,杭州开始连续晴天,我把没开花的独苗和密植5苗的兔尾草摆放在了光照条件最好的位置,而另两盆安置在了只有西晒太阳照得到的角落。从最终兔尾巴的种植效果看,光照对它们的生长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为听说兔尾草有两个品种,一款是适合盆栽的低矮株型,一款是更适合庭院栽培的高个株型,而我家这个品种的株型本身比较低矮,即便缺乏光照出现徒长,也看起来很美好。反倒是独苗那棵在抽穗前大量摄取光照,出现了“地中海”现象,中间新芽格外矮,周围一圈比较高的状况,反而不太好看。

图11 开始逐渐抽穗

各种区别对待的种植试验在三盆密植兔尾草完美爆盆时(图12),终于有了结果。白绒绒的“尾巴毛”有着超高的颜值,不仅看着让人觉得可爱,还总是诱惑我忍不住上手抚摸它,不止是“兔尾巴”摸起来很舒服,连它的叶片也带着细细的绒毛,手感异常地好。这让没养宠物的我,有了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自己养了一堆炸了毛的白团子,和别人撸猫撸狗有着一样的快乐。爆盆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浇水量极具攀升,一来是春天开始温度慢慢升高,晴天的日子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需要增加浇水次数,二来就是密植的兔尾草植株过于繁茂,需要增加水量的供给。整体来说,爆盆后的兔尾草非常抢眼(图13),就是老叶变黄,垂挂在四周略显突兀,原本我想修剪一下黄叶,但是数量太多,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直接把黄叶团吧团吧塞进了花盆边缘,反而能利用老叶的环绕,更好地支撑超过40厘米的植株冠幅。

图12 完美长出兔尾巴

图13 爆盆整体效果

经过四盆兔尾草的栽培对比发现,盆子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兔尾草抽穗后,会横向发展,冠幅比较大,所以它比较适合口径大的盆子,我密植在25、26厘米口径盆的兔尾草,是株型最理想的(图14),蓬松的毛球一簇簇的向上杵着,分外可爱迷人。虽然壁挂盆的口径也挺符合要求,但是兔尾草属于直立型植株,没有垂吊属性,养在壁挂盆里,挂在墙上,有种不和谐感,无法很好的协调株型和壁挂盆的统一性。而最后看种植独苗的1加仑盆(图15),正是因为口径偏小,所以撑不起冠幅,让原本非常娇俏的植物看起来颜值下降不少。正当我沉迷于兔尾草各种皎洁明快、古灵精怪、娇小玲珑的外貌时,它又给了我一次巨大的打击。它的花穗上开出了密密麻麻的一层小白花,隐藏在毛毛中间,当小花盛开时,随着清风,伴着震动就会扬起一波一波又一波的花粉(图16),就像花粉大爆炸,场面非常壮观。这对花粉过敏的我来说,太不友好了,原本还在享受撸毛的快感,突然就变得不敢靠近兔尾草,更别说抚摸了。我只能从头到脚穿戴上帽子、眼镜、口罩、围裙、手套,全副武装才敢浇花。

图15 1加仑种植效果反思

图16 花粉大爆炸

虽然兔尾草的花粉问题让我非常头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真是太迷恋它的美貌了,怎么可以那么乖巧,最爱在晨光和夕阳中为它拍照,柔和的光线透过细细密密的绒毛,好像整盆“兔尾巴”都在发光(图17),看得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另外,兔尾草也非常适合作为干花存放,等叶片干涸枯黄,把花穗剪下,扎成花束,可以成为妆点房间的饰品,摆放很久。确实是一款非常棒的园艺品种,强烈推荐给各位花友。

图17 会发光的兔尾巴

猜你喜欢
株型小苗光照
肉种鸡的光照不应性对养殖生产的不良影响分析
不想毕业的裘小苗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隐蔽的力量
小宇一声喊
守信
守信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水禽舍的光照及其控制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