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至深处自淋漓

2021-08-17 02:21王永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扬州诗词想象

王永华

讲《扬州慢》一词,深有感触。

本节课两个学习目标:1.在诵读、想象中理解文中的“黍离”之悲。2.掌握本词中的多种表现手法。两个目标中,学法、手段、内容、情感、写作手法俱到,可谓言简意赅,周全至极。

“诵读”和“想象”是诗歌情感鉴赏中重要的方法手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如何启迪学生进行想象,是诗词鉴赏课能否圆满完成的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诗词是至情至性的美,为鉴赏诗词而做的各项工作,从准备到过程的完成都应该是至情至性的美。

课堂以师生同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入,引出扬州。以唐代徐凝的《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引出扬州的鼎盛与繁华,以此开始对小序的解读。这个导入可谓匠心,铺垫充分,对比有力。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感觉到课堂情感场的建立。小序和《黍离》都是学生集体诵读,我评价“大家读得非常流畅”,这个评价的确恰当,读得的确“流畅而无情感”,但似乎这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对此我没有做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接下来的提问:概括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回答: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原因及他人评价。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整个过程是对文字流畅的解读,课堂上波澜不兴,欣赏者的情感审美似乎并没有被拨动。

接下来对于诗词正文的欣赏,我仍然以读贯串,包括学生个读、自读、集体诵读。应该说在学生个读过程中,作为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似乎还没有发挥到极致。比如第一位学生诵读语速较快,教师点拨,然后由第二位、第三位继续范读,都不尽完美。尤其是第三位男生,只是最后一句发挥不好。我也只是在其坐下后,面向全体学生作出评点,没有作出自己的具体范读指导。应该承认,学生的诵读体验源自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更具情感的诵读反过来能够提升审美体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引导者是教师。本节课对此是有目标有行动的,但是对任务完成的渴望超过了过程中自我情感的投入,课堂激情不足,学生自然无法被点燃,整个课堂的情感场并没有建立。

关于诗词鉴赏中审美想象的体验,本节课似乎也没有尽情体现。关于文本赏析,我提出了两个自主赏析问题:1.从同学们的诵读中仿佛看到了词人在冬雪初霁的晚上,独自骑着马缓缓走进扬州城的情景。可是这座昔日繁盛的都城,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文中哪个字能够概括出此时扬州城的特点。2.文中哪些语句,或者说句中所描绘的景物直接表现出了扬州城“空”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对于文本的直接解读代替了学生基于文本的想象阅读与体验,在这一方面本节课缺少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节课学生学有所获,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掌握寫作手法。然而至情至性的诗歌不是简单的理解与把握,而是情感与审美的体验。如何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审美的深处,应该是教师最应该投入身心的,因为“情至深处自淋漓”。

猜你喜欢
扬州诗词想象
诗词书法作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快乐的想象
【诗词篇】
一生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扬州绒花”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