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角区”引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8-18 11:20李素峰
关键词:实现路径京津冀

【摘  要】利益共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论文分析京津冀协同和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趋势,指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评价的基础上,论文指明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的实现路径。

【Abstract】Benefits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on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realization path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关键词】京津冀;“创新三角区”;科技创新协同;实现路径

【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innovation triangle are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realization paths

【中图分类号】F207;G3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8-0136-02

1 引言

2017 年 12 月 29 日,北京与河北共同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地科技、人才发展互动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2019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考察时进一步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在于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一方面为北京“大城市病”找到合理途径,另一方面发挥北京辐射作用,加快构建北京中关村、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为京津冀空间彼此互动与交流提供网络空间,尤其要通过该平台加快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集聚的京津雄“创新三角区”建设,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建设提供充足新动能。

2 文献综述

科技创新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是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创造过程。科技创新是要素空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利益共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源泉。立足空间,前人对科技创新展开了如下研究。①聚焦于科技创新的空间分布研究。空间分布是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技术进步的外部性深受学者关注,并逐渐将技术创新要素由外生化向内生化转变,研究视角也逐渐转向空间(Griliches ,1987; Long ,2000)。科技创新活动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就国际视角来看,科技创新活动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都市区(Decourt,2019;Bekhet &Latif,2018);就我国而言,科技创新活动东部优于西部,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Kromidha,2019)。②集中于科技创新空间溢出的作用效果。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总是存在的(Arrow,1962)。就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扩大其投资将有助于产生正向溢出(Jungik,2018; 余海燕和沈桂龙,2020),当然也有消极阻碍作用(殷李松,贾敬全,2019),还有积极与消极共存(Jungik & Saehoon,2018),同时还存在双门槛效应(Krammer et al.,2015; 欧阳艳艳deng ,2020)。③聚焦于空间溢出距离和溢出路径。国与国、省与省、地区与地区之间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强度与溢出距离成反比(盛彦文等,2020)。进出口贸易能够有效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刘和东,2013;Jia et al.,2020),提升科技创新能力(Gabriela Scur & Renato Garcia,2019),跨国外包进口溢出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作用效果(杨磊等,2020),外资研发具有双重作用效果(Dong et al.,2019 )。④集中于科技创新的空间协同研究。制度创新得益于科技创新(Yun et al.,2019),要素耦合度和创新主体协同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提升科技协同创新效果,产生积极的、正向的溢出效应( Hall et al,.2018),政府、高新技术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相互配合的科技创新协同可明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绩效水平(Yan et al.,2019) 。综上研究可见,学者们绝大多数从要素空间分布、作用效果、溢出路径、溢出距离以及空间协同等视角展开研究,针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运行、环境以及成效等多维度协同视角研究的不多,這恰恰成为本研究的切入点。

3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趋势及必要性分析

3.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当前,京津冀地区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科技创新溢出不足、创新能力差距过大、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足、高技术产业萎缩、金融环境欠佳等各种挑战,严重制约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步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问题之一。

3.2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趋势

当前,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北京多、津冀少。高科技产出水平虽有所提升,但转化水平较低,津冀表现得尤为突出。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要素呈现“北京过肥、津冀过弱”的非均衡态势,并且这种态势仍在继续。京津冀三地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构筑高质量科技创新产业联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聚合发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成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趋势所在。

3.3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015 年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并且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一举成为我国三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考察京津冀工作时曾多次强调,挖掘改革开放的强大创新动力,充分发挥引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抓住京津冀地区要集聚和高端创新资源富集的优势,将京津冀地区打造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使其成为我国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足可见,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已成为实现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

4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系统创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多地区全方位协同是科技创新主体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借助空间地理位置优势,实现发达地区知识和技术向周边溢出的一个重要过程。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协同基础、科技创新协同行动、科技创新协同成效以及科技创新协同环境相互协同的过程。

4.2 京津冀協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协同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协同的禀赋来源,科技创新协同行动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实现的核心推动力,科技创新协同成效是衡量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科技创新协同的环境成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提供重要支撑。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各指标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地位。见图1。

由图1可见,科技创新协同基础权重为0.0301,科技创新协同行动权重为0.7459,科技创新协同成效权重为0.1546,科技创新协同环境权重为0.0694。由此可知,权重中科技创新协同行动>科技创新协同成效>科技创新协同环境>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足以说明在良好的科技创新协同基础和科技创新协同环境前提下,科技创新行动和成效在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正是在基础、行动、成效与环境等京津冀科技创新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引导北京的科技创新要素有序布局津冀,加大京津冀科技创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北京对津冀的技术辐射作用。

5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的实现路径

第一,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构建多元化协作体系。首先,科技创新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主体相互协同的过程,需要政、企、产、研以及金融紧密合作,面向企业提供服务,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主体。然后,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尤其要加快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使其不断向津冀辐射,提升津冀科技创新水平。最后,京津冀应培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立多主体协同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流程。第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氛围,引导科技创新要素由京向津冀有序转移。以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引,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向津冀。不仅要建立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引领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有机融合,地方政府还要建立独具特色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以及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的科技发展目标。第三,利用区位优势,促进北京人才通过空间渠道有序向津冀扩散,缓解北京人才过度集聚的现状。根据京津冀各地区科技创新要素分布特征、创新要素流动非均衡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制定京津冀差异化、个性化、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发展策略。以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基础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协同行动和成效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协同环境为保障的全新局面,实现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第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链,引导北京创新资源布局津冀,构建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围绕这一主线,借助低碳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以及科技创新示范园区这一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形成京津冀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合理分工格局。然后,发挥好“京津雄”创新三角区的重要作用,形成“核心——外围”的“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最后,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互联互通机制,将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在京津冀地区共享,加快河北和天津科技创新发展进程,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智颖,高志刚.基于组合评价法的新疆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与提升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21(01):28-36.

【2】李素峰,罗锡莲,焦彦臣.大数据背景下京津冀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风,2018(03):7-8.

【3】涂强楠,何宜庆.数字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J].统计与决策,2021(05):95-99.

【4】李素峰.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生态创新影响因素及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