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如何使信息设计的产出更有效地为受众服务是首要命题

2021-08-19 05:54方兴
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可视化用户信息

方兴,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双一流”提升计划项目首席协同专家,信息艺术设计学科带头人,中国好设计武汉中心副主任,《设计艺术研究》杂志副主编,武汉市动漫协会副会长,2014年获“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韩国国立首尔教育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科技设计研究院协作教授,中韩用户体验设计联盟中方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委员会执行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在此国家政策指导的大背景下,以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保障。纵观中国的信息设计的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方兴教授认为,及时性、针对性、交互性等三个特点最为突出。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信息设计的产出更有效地为受众服务”这一命题。

《设计》:信息设计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目前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方兴: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最初是基于平面设计而提出的。随着与各个学科的不断交叉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门跨学科的交叉性边缘学科。简单来说,信息设计就是用设计的方法去搜索、采集、整理、传达信息。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就产生了信息设计这个专业领域。当时信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信息可视化和信息图表设计,强调进行有性能的信息传递,且一直延续至今。21世纪初,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意识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面临巨大变革。信息社会强调信息文化、信息價值和信息消费,注重有效地记录、收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选择、吸收、评价、利用和管理信息,并针对分类信息挖掘其背后的增值服务,形成以信息为中心的产业链。但是,信息社会又是信息爆炸、信息超载、信息泛滥的时代,海量数据往往容易造成整个信息环境的混乱。因此,有效地设计信息、管理信息和传达信息就变得格外重要,信息设计再次被置于新时代舞台的中央。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设计研究起步较晚。2001年召开的“新世纪初情报学学科建设、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上首次进行了关于信息构建和基本概念的探讨,并提出了国内的信息构建研究问题。自此,信息构建的相关研究开始在国内展开。在接下来的2002 至2003 年里,国内陆续举行了一些有关信息构建的会议,大多数都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与其他情报信息部门主持召开。这个阶段的信息构建研究处于初步探索和缓慢发展的阶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相关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较少。周晓英在2005年出版了《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构建》一书,将信息构建的相关理论首次较为全面地引入国内,并确定了“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一词的中文翻译为“信息架构”。同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有关信息设计学科,并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国内许多院校也都随之开设了有关于信息设计的专业或相关课程,在艺术类院校或艺术设计类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类等专业,对信息设计学科相关理论、表达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研究,主要面向信息艺术、信息(数据)可视化应用与决策分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静态、动态、交互等。2012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了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由全国从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教学、研究、生产、应用、服务咨询等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任主任,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和大专院校领导分别担任专委会执行主任、副主任、常务委员、委员等。信息设计相关研究在各领域的快速推进说明其研究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重视,也表明了其在国内的研究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信息设计作为设计的细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设计的重心也已经从工业时代关注有形的产品,过渡到关注“人—产品—社会—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设计》:信息设计交叉融合了哪些学科的知识?对设计人才知识储备、技术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方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设计不再是仅仅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分类而进行设计,而应该让设计、艺术与科技相互作用,使设计发挥其解决问题的最大限度。信息设计需要跨学科的交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多学科”交叉。英国设计委员会曾定义:“信息设计也称为交流设计,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与多个领域有关:字体设计、平面设计、应用语言学、应用心理学、应用人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信息设计响应了人们需要理解和使用各类事务的需要:表格、法律文件、标识、计算机界面、技术信息和操作、装配指南。”可以看出,信息设计是跨学科特征较为明显的设计学科,其专业属性需要多学科的交流融合,如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认知科学、信息理论和文化科学等学科为信息设计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多样的技术路径。

由于信息设计具备学科交叉属性,而完整的信息设计流程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来完成,但这些技能几乎不可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因此,在从事相关设计工作活动时,通常是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完成,共同实现设计目标。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其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招生来源包括文、理、艺术三类,且出口也分为设计学、计算机、新闻学三类。在众多设计细分专业中,工业设计是最为接近信息设计的专业,该专业下的学生软件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的产品思维,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招收研究生时,也会关注有计算机、机械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总的来说,在知识储备方面,要求设计人才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有基本的了解,能够灵活恰当使用各种研究工具、调研方法,具备数据可视化能力、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用户研究、并且对设计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有一定掌握等。在技术能力方面,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学习新思维、新技术,用以辅助信息传达(图1、2)。

《设计》:目前世界前沿的信息设计在关注哪些问题?

方兴:通过分析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国际性行业会议、展览和研讨会的具体情况,发现信息设计领域里的以下几个主题较为突出:

(1)新技术与信息设计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速信息设计传播途径上的转变,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大众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将新技术与信息设计融合,扭转了传统信息可视化诸如设计过程复杂、传播方式受限、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等弊端,进而推动信息设计“动态化”、“人性化”发展。在2020年的IEEE VIS大会上,有学者将经典的可视化图用VR展现,参与者可以直接领略数据的真实尺度。实物化的数据,可以更好地调动起人的参与感,激发人的情感,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公共信息设计与智能融合逐渐实现了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发布,针对不同属性的受众,提供“爱看且易懂”的信息,改变了公共信息的发布形式单一、理解难度大的弊端,如针对少年儿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快速识别受众对象,对同一主题的公共信息,特别是安全警示信息作出适合儿童理解的呈现方式。

(2)个人需求与信息设计融合:信息设计进行定制化表达的设计模式,能够提升用户需求分析的准确性,最大限度的满足目标用户的需要。例如,海尔互联网工厂实现了定制需求、定制内容、用户定制下单等各个关节性生产节点可

视化运作,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仅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专属空调,还能通过手机等终端实时查看定制产品在工厂中的生产情况,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和用户满意度。又如DataQuilt,它是一个可视化创作系统,支持从图片中提取素材,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有个性的象形图。

(3)心理学与信息设计深度融合:心理学对信息交互设计研究有著指导作用,在进行信息设计时除了要注重视觉效果,还要研究受众的心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准确的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如美国科学家米勒对人类短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他注意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为5-9个单位,就是7±2法则。常见的应用有iPhone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排列,一长串的数字被分割成“XXXX-XXXX-XXXX”的形式,其目的就是降低记忆成本,提高信息的易读性,从而达到视觉防错的作用(图3)。

(4)公共卫生安全与信息设计:新冠疫情期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为信息设计行业赋予了更深刻的使命,2020年见证了数据新闻的长足进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媒体大量使用数据可视化来描绘疫情态势、科普医疗知识、反思社会制度。数据可视化,对于引发公共讨论、推动民意转变,产生了切实的作用。例如公民健康码、疫情地图、核算检测机构查询、疫苗预约等等防控疫情必备的可视化信息设计。

《设计》:信息设计在工业4.0时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给设计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方兴: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工业4.0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在新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中,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需要从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全局观去把握信息设计在艺术、文化、技术中的意义。技术的更迭使设计的诉求不仅仅是功能上满足,也促使人们对设计重新进行思考,从多学科、多维度去进一步探索。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进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信息鸿沟、信息泄漏、个人性与社会性的冲突、社会伦理问题等,暴露出的问题更加复杂,使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设计是人类应对持续不断增加的信息量而采用的应对与解决的手段,因此信息设计的发展与成熟必将成为引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信息设计将朝着提升信息图的普适度、减少信息污染、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趋势发展。“新”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多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表达,包容性更强了,对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更高了,更加需要能利用数据和信息产生知识、创造智慧,设计美好生活的人才。

不能忽略的是,工业4.0也给设计行业带来了危机意识。例如,2017年天猫“双十一”期间,“鹿班”在短短7天中针对各商品品牌等自动设计生成4亿张电子商务场景海报,把设计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阿里发布“鹿班智能设计系统”后,还在行业内对“人工智能”引发了一波轰动的“替代”论。工业4.0强调融合,随着“人-信息-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无法用单一的手段去解决设计行业中面对的问题,而是需要协同发展共同解决。

《设计》:您认为中国的信息设计有哪些特点?应该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方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在此国家政策指导的大背景下,以5G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保障。纵观中国的信息设计的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以下三个特点最为突出:

(1)即时性:以前,报纸、杂志等纸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介于这些媒体本身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会有延迟、传播效率低的缺点。但是如今,PC端、手机端等新媒介的出现,帮助用户实现信息获取的即时便捷和广泛传播。以微博为例,其热搜功能是10分钟自动更新一次,用户可实时追踪全球正在发生的新鲜事或热门事件。此外,用户还可以自行设置关注某类信息,当用户所关注的信息更新时,系统会即时通知用户查阅。

(2)交互性:信息设计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交互性的视觉元素准确传递信息;二是提供多模态的交互方式辅助用户获取信息。例如,Digital Fun Lab使用AR实时渲染模拟拍摄直播,以10种不同的AR效果为各个风格的虚拟偶像带来奇幻的舞台效果,为Bilibili的用户带来丰富交互性视觉感官的体验。

(3)针对性:海量的数据增加了用户搜索有效信息的工作量,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设计进行有效地整合,将数据化繁为简。信息设计的针对性体现在为用户提供直观且有效的的信息。例如用户在CNKI文献数据库中检所某领域的文献资源,可通过设置时间节点、关键词、文献类型等相关设置快速高效的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大大降低了检索目标文献资料的工作量。

谈到应该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如何使信息设计的产出更有效地为受众服务”这一命题。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被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包围,不同的信息诉求需要提供不同的信息设计,目前在信息设计领域的成果层出不穷,但受众能“看懂”的却很少,有效信息被过多的无关信息所干扰,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其次,关于信息设计的设计伦理方向的研究将成为不能忽视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显而易见,但也带给我们了相当多的困扰,担心个人信息被泄漏、担心后台软件会搜集你的个人隐私、习惯偏好等等。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影响与日俱增,设计伦理是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会引起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面对广大社会需求的变化,信息设计不能仅仅作为设计专业细分下的设计活动,要探讨信息设计的与其他学科更好融合的创新路径,还要促使设计、艺术与科技间的合作联动,为设计赋能。

《设计》:您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信息设计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方兴: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牢牢掌握设计要与科技结合的“命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每一波全球化浪潮,说到底都是以科技革命作为先导和基础的。信息设计要发挥学科交叉行的特征,起到“粘合剂”作用,连接好经济、艺术、科技、文化,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设计本该有的“创新”,将设计作为“发动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必须强大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借八方之力,在开放中创新。

可视化技术支持计算机的自动化分析、结果直观呈现、数据的开放性探索、模型验证性分析等内容。近年来,可视化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中证明了其自身的价值,已成为数据分析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在国家面对重大决策和社会复杂问题时,可使用可视化方法来融合计算机的优势和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综合辅助做出决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当今国内外环境深刻且复杂变化的形势下,用于理解、分析和探索数据的可视化技术也面临着转型的需求。IBM 副总裁阿尼尔·贾因(Anil Jain) 提出了大数据的 5V 特点,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这也是传统信息可视化模式新时期所要面对的挑战。伴随新生技术在AR和VR、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几个前沿领域的不断创新结合和应用,必定迎来低维可视化向高维可视化发展。

《设计》:请分享几个您认为精彩的“信息设计”案例。

方兴:信息设计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知识教育、工程管理新聞传播、分析决策、卫生健康、军事训练、数字艺术等领域优秀的作品和成功案例数不胜数,除了学界广泛认同的经典案例外,我谈几个觉得有启发的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向帆自主开发完成的交互可视化项目“AwardP u z z l e——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可视化”(以下简称“A w a r dPuzzle”),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2276张作品所合成的宏观场景,还可以将之映射到时间、色彩、画幅、地区等维度,当改变可视化中的信息结构,将作品图像与获奖次数、艺术家个体相联系,发现一些多次获奖作者的作品从主题到表现都有极大的重复性,这直接激发了对于美术作品评价方法的讨论,让美术研究者可以在富有精度的大场景中直观地观察艺术对象,发现集体趋势及个体特征的关联,从而替代一些模糊的判断 ,增强了艺术研究的观察能力,并引发新的思考。这个作品给我们提供了视觉文献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的新途径(图4)。

探索海洋——交互式科学海报(Explore The Ocean – InteractiveScientific Poster)利用多点触摸屏,通过赫伯罗特航运公司的远征船解释了复杂的海洋科学。细致的3D动画和丰富的数据可视化解释了海洋中的全球进程,增进了用户对海洋科学和气候变化的理解。这份海报共分为四个部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评论轻松自学海报中的知识。这个作品将交互与动态数据可视化运用到海报的设计,从表现形式、传播介质及信息传达都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发(图5)。

图6这个案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对盘子的巧妙设计,运用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方法,通过颜色对食物进行区分,合理安排人们的饮食习惯。

猜你喜欢
可视化用户信息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思维可视化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信用卡资深用户
订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