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海洋牧场的体系构建及未来发展浅析

2021-08-20 14:33田涛张明燡杨军吴忠鑫刘敏高东奎李晓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倡议一带一路

田涛 张明燡 杨军 吴忠鑫 刘敏 高东奎 李晓钰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海洋牧场建设已从近岸浅海开始向深远海推进,然而如何在深远海的海洋边界线以及毗邻区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是摆在渔业工作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如何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在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发挥海洋牧场的生态优化、资源养护的功能优势,促进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从而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各国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合作是关系着全球海洋经济的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从未来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内容及发展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在此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未来的以国际化海洋牧场为载体的国际间渔业合作提供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国际渔业合作不断深入与发展。

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内容;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P74;F326.4;S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857(2021)11-0055-07

Analysis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Ranching

TIAN Taol,ZHANG Mingyil'2,YANG Jun'2,WU Zhongxin'2, LIU Minl'2,GAO Dongkuil'2,LI Xiaoyul 2

(1.Center for Marine Ranching Engineering Science Rlesearch of Liaoning,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China;2.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ontrolled Aquaculture,Ministry of Education,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ranching hasstarted from coastal shallow water to deep sea. However,how to carry out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ar-reaching ocean boundary line and adjacent area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fishery workers and managers.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marine destiny commun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belt and region, it was alsoworth pondering over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functions of marine ranching, promote the recovery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lobal marite fishery resourc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ranchingis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global marine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contert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ranching were prospected respectively,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is background was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a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fishery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marine ranching as thecarrier, and realiz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shery cooperation.

Keywords:Community of maritime destiny,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ternational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contents, Development path

0引言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備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改变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保障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海洋邻国众多的国家,与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均有海洋接壤,与个别国家尚存在海洋国土争议,因此如何在保障海洋权益前提下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是当今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所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由于海洋的特殊属性,海洋空间的贯通性、海洋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国海洋资源的合作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实践,其内涵主要有:倡导相关各国共护海洋和平、共谋海洋安全、共促海洋繁荣、共建海洋环境与共兴海洋文化。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海洋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渔业产业模式得以在世界各国兴起。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以期通过共建共管,促进渔业开发的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1国际化背景下海洋牧场的发展

1.1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

海洋牧场是集渔场环境工程、生物资源调控、人工繁育以及资源培育生产技术为一体的生产管理综合体系。其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为了在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水产品产量的同时,确保海洋生物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并且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牧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在海洋牧场的概念出现以后,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对其给予了美好的梦想和期望。日本将海洋牧场视为制度化管理海洋的未来产业,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进行栽培渔业;韩国则在2003年进一步将海洋牧场的概念具体化为“在一定的海域综合设置水产资源养护的设施,人工繁殖和采捕水产资源的场所”。而19世纪末西方国家进行的大量释放幼鱼,使它们在海洋环境中以天然饵料为食和生长,随后又被重新捕获,从而增加渔业资源的数量的“海鱼孵化运动”,则可视为是西方国家提出的海洋牧场的起源[1]。

我国关于海洋牧场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47年,我国海洋生物学家朱树屏首次提出“水即是鱼类的牧场”的观点,倡导“种鱼与开发水上牧场”。其后,海洋牧场在我国不断发展,先后在辽宁、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进行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改善了渔业资源的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持续恶化。迄今为止,已有越来越多的沿海地区将海洋牧场建设与渔业经济的恢复和环境改善及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这也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效益[2-6]。

1.2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提出与发展

随着海洋牧场技术研发及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海洋牧场的理解也摆脱了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传统海洋牧场的建设模式,海洋牧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们对其理解也在不断深化。2009年,陈勇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研究以及团队研发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与海洋渔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概念及技术体系。他认为: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生态健康、资源丰富、产品安全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2020年,陈勇通过对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概念发展、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的归纳总结,从现代科学技术、用海协调、产业融合和深海推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7]。

现代化海洋牧场基本理念、科技体系及建设模式提出和实践后,得到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党和政府对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度重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2018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明确要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求海洋渔业向绿色低碳、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海洋牧场是发展方向之一。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强调:“要坚定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支持海南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做出重要指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已经是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之一。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压减近海、湖库过密网箱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牧场建设规划和布局的支撑严重滞后;建设仍然以增殖高值海珍品为目的;缺少对生态修复的重视;信息化程度低,在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上缺少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技术研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牧场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成为当前最突出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系统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构建原理创新与技术攻关,是保障我国海洋牧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8-13]。

1.3“一带一路”及海洋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海洋牧场国际合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事业起步较晚,但规模及潜力较大。我国海洋国土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与6国海上相邻。而“一带一路”中的路,就代表着联系起始于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同时也代表着连接亚欧大陆之间的经济整合战略[14-15]。

海洋牧场作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渔业模式,在“一带一路”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大环境下,在推进国际渔业合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全球各国将共享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利用海洋造福人类的目标,这有利于破解当前全球在开发海洋资源上各自为政的困境。海上丝绸之路让我们同世界海洋各國联系起来,加强了各国间在文化、科技、教育、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本的人工鱼礁建设理念、藻场建设及鱼类的行为驯化等先进技术,韩国的渔业开发及管理制度,欧美先进的深水养殖、资源养护等技术,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被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为我国的现代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国际渔业合作也不断推进。

在“一带一路”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丰富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内容?以海洋牧场为载体,如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并结合各国优势资源建设资源合作开发共赢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创海洋资源开发国际合作新模式、新典范,不仅是现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将作为一个永恒的研究方向,值得各国学者进行探索。

2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内容

国际合作背景下的渔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而国际化海洋牧场正是推动海洋邻国间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发展途径。纵观海洋牧场的整个发展趋势,国际化海洋牧场是渔业间国际合作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国际化海洋牧场,是在全球化和渔业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政策依托,以深水高层鱼礁及海底山脉建设、长距离洄游性鱼类增殖放流等为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环境及资源智能监控手段,在合作开发机制框架内建立科学的资源开发策略,以保障资源互利共享、责任共担、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国际间渔业合作开发新模式。

国际间不断深化的渔业合作为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而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也将会更有力地推动国际间的渔业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于国际上的争议海域合作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近年来随着渔业开发不断向深水区域推进,在深水区域的渔业增养殖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特别是深水高层鱼礁、海底山脉等工程开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区域为海洋国境线或海洋国土毗连区域,一般都在较深水域且为相对开放水域。因此笔者认为国际化海洋牧场的构建技术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深水高层鱼礁及海底山脉;洄游性鱼类增殖放流;滞鱼礁建设;深远海大型资源培育系统;监测体系与联动机制建立;捕捞份额的合理分配及联合管理等。

2.1深水高層鱼礁及海底山脉

近年来人工鱼礁建设发展已经从近岸小型鱼礁开始往深水区推进,通过投放大型高层鱼礁,诱集增殖深水鱼类及洄游性鱼类,高层鱼礁高度逐渐增大,具有立体利用水域之功能,适合于深水海域。1999年由日本山口县荻市开发研制,用钢铁制成单礁体为30m高,2500空m3,72t重的鱼礁。在此基础上,2000年日本岛根县浜田市投放40m高,3558空m3,重达121t的高层鱼礁[16]。同时,利用退役大型军舰、飞机、大型船舶等投放到深水区域建设深水鱼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近年来日本提出了海底山脉的建设构想,日本水产厅在竹筴鱼和青花鱼十分丰富的数万米日本海域的海底,用人工岩石建成了一座“人工海底山脉”,设置在水深约200m的地形地势比较平坦的海底大陆架的边缘部分,这样可使海底附近的氮、磷等营养盐通过海底山脉营造的上升流到达上层或表层,从而提高海域初级生产力及渔业资源产出能力[17]。日本也有利用大量工业废物粉煤灰添加胶凝剂营造海底山脉的构想,也申请了人造海底山脉的专利。在深海甚至大洋中投放深水高层鱼礁甚至营造人工海底山脉,对深海洄游性鱼类进行资源养护,已经成为未来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不同国家的海洋毗连区的海底区域将会是国际化海洋牧场开发的重要区域,在海洋分界线及毗连区附近开展鱼礁建设,尤其是在深水区域开展大型高层鱼礁乃至海底山脉建设,可有效提升海域的资源养护及资源增殖能力,恋礁性及洄游性鱼类资源量将得到有效提升,双方可以在共同管理及合作开发框架下开展渔业开发活动,提高海域利用效率,推动渔业国际合作。

2.2洄游性鱼类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增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增殖放流行为是补偿海洋生物资源损失,缓和资源量的波动,以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海洋牧场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在传统海洋牧场建设中由于考虑到鱼类等放流种类的活动范围,往往放流定居性(如恋礁性鱼类)或短距离洄游性种类,以此保障放流后的采捕收益。而在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中,由于国际上不同国家间海域位置的广阔性,除了传统的定居性和短距离洄游性鱼类,还应该考虑放流溯河(如鲥鱼、大麻哈鱼)或降河洄游性鱼类特别是大洋洄游性鱼类(如金枪鱼),结合深水鱼礁、滞鱼礁等的养护功能,使相应的渔业资源得到补充和增殖,以此促进不同国家的渔业共同发展。另外还可通过国际间的标志放流-回捕分析技术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制定国家间合理的养护及采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方面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板。首次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于2018年在韩国全罗南道灵光郡举行,向黄海投放大黄鱼、小黄鱼苗种20万尾,对大小黄鱼种群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黄海是中韩两国渔民共同的作业渔场。《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生效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合法渔船规范生产,违规作业逐步下降,黄海渔业生产秩序基本稳定。根据中韩渔委会达成的共识,在黄海首次举行中韩联合增殖放流,充分展现了中韩双方共同携手养护黄海渔业资源、共建全球海洋生态文明的目标,将为促进黄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两国渔业更广泛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和友谊发挥积极作用。2019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又举行了第二次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苗种40万尾[18]。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渔业是实现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推动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同时结合联合执法、配额捕捞等系列管理措施,将会为渔业可持续合作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2.3滞鱼礁建设

滞鱼礁是指针对洄游性鱼类具有休憩功能的一种鱼礁,许多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路线高达数百万米,在洄游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很大。而且作溯河或降海洄游的鱼类,过河口时往往需要在咸淡水区停留一段时间,以适应这种生理机能的转变。滞鱼礁的建设,就是为这些洄游性鱼类提供休憩、摄食及避害的安全场所。滞鱼礁的建设重点可以放在鱼类洄游通道、咸淡水交汇的入海口等处,而在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在邻国毗邻海域设置的滞鱼礁一方面可以为洄游性鱼类提供洄游过程中的休憩场所,同时也起到了诱集养护鱼类的作用,从而为洄游通道中的鱼类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

另外滞鱼礁还可以与深水鱼礁进行结合,为鱼类在洄游过程中提供休憩及避害的作用,提高其洄游的成功率,降低物种的资源损失。因此,在滞鱼礁建设区域国家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围绕如何提高洄游性鱼类的资源养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围绕资源合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资源适度开发。

2.4深远海大型资源培育系统

“深远海大型资源培育系统”是以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化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应用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集成与模式创新,形成集海上规模化养殖、名优苗种规模化繁育、渔获物扒载与物资补给、水产品分类储藏与加工、深远海渔业综合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渔业生产、管理、休闲等综合平台。而在国际化海洋牧場建设中,由于很多海洋交界区均处在百米以上的深水区,因此具备发展深远海大型资源培育系统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目前我国在深远海超大养殖平台等设施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我国为挪威制造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并配备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和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及对应子系统,被称为“超级渔场”,平台融入生物学、工学、电学、计算机、智能化等技术,安装2万余个各类传感器,100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将智能化相关技术融入平台管理中。

借助深远海发展的战略布局,未来在大型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下,深远海大型资源培育系统将是国际化海洋牧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

2.5监测体系与联动机制建立

海洋牧场的环境与生物监测是海洋牧场科学管理和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可视化、信息化等手段对海洋牧场中的环境、资源进行监控与预警,从而实现海洋牧场的智能化管理。在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共同开发的海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同时由于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实施区域一般远离近岸,受大洋洋流及极端恶劣天气影响较大,这需要建立海洋牧场速报机制,监控海洋牧场的动态变化。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保障了基于3S技术的海洋牧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此外对于灾难性气候变化、赤潮等灾害的监测预警联报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如近年来发生在黄海海域的浒苔灾害,对区域性渔业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在黄海区域的国际化海洋牧场建设中,可通过中、朝、韩等各国的联合监控开展分析预警,避免灾害的大规模发生。

2.6捕捞份额的合理分配及联合管理

总可捕量制度(TAC)及捕捞配额制度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渔业管理方式,其通过设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总允许捕捞量,然后分成不同的份额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体,个体在所获得的限额内进行捕捞,未用完的限额可以有偿转让[19-21]。通过这种方式保障了海洋渔业资源与个体的捕捞权益,并杜绝了竞争性捕捞所造成的过度捕捞现象。捕捞配额的核心在于对总捕捞量的分配原则及实施方式[22]。世界各国的海区情况、政策制度、渔业生产情况皆有差异,如何在此之中寻找平衡,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在争议出现之后如何进行仲裁,有效地管理捕捞配额制度,都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国际合作进行磋商。

在国际化海洋牧场管理运营过程中,相关利益国可以通过联合成立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形式对国际化海洋牧场所属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共同协商分配捕捞配额,并共同管理牧场所属区域,确保牧场的可持续生产。

3发展手段

3.1成立利益国间的双边或多边国际组织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053.3万t,总额39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5.4%。其中,进口量626.5万t、进口额187.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25.6%。出口量426.8万t、出口额206.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8%和8.0%。贸易顺差仅为19.6亿美元,同比下降74.1%,进口的增长从一个侧面也对我国水产品的高质量产出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特别是海洋牧场建设往深海推进的趋势,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建设也需要一个相关利益国间的国际性组织进行各国之间的协调才能有条不紊地发展。

国际化海洋牧场相关国际组织应由周边利益相关国共同成立,其职能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认定各相关利益国国家海域的所属功能及开发现状,并评估其建设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可行性,并给予相关建议;②技术支撑作用,联合各相关利益国相关专家成立国际化海洋牧场专家库,对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技术磋商,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③管理职能,负责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全面行使国际化海洋牧场的管理职能;④国际仲裁作用,对未来某些涉及国际合作的海洋牧场项目中发生的矛盾争端等进行国际仲裁。

3.2加强人才交流

海洋牧场是一门涵盖海洋学、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学等多学科,利用生态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增养殖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多项技术进行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同时也需要应用近海渔业增殖保护与管理及相关领域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也属于新兴交叉学科。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对海洋牧场的类型、海洋牧场基本原理有清晰的定位,对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及其应用、海洋生物增养殖场的建设、资源增殖的技术及应用等内容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了解和掌握海洋牧场的基础理论,包括环境和生态学基本理论,最后能够掌握海洋牧场的设计、建造等基本方法的能力。因此在海洋牧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庞大且专业的团队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撑[23-28]。

然而各国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则不尽相同,研究的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技术成果的积累也有高有低,而且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团队的培育也存在差异。另外由于海域所处位置的不同,海洋牧场建设中的主要对象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应加强这方面的人才交流,对于国际化海洋牧场可以针对具体的建设内容建立适合相关利益国共同发展的培养模式。

随着海洋一体化的推进,加强人才间的国际交流,推动以项目合作研发为载体的团队合作,从而促进成果产出的合作应用。

3.3推动新兴技术的跨国应用

在成立国际组织以及人才交流的同时,各国在建设海洋牧场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也就随之相互流通。如日本的音响驯化技术、韩国的政府统筹政策、美国的社会推动、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等。在近海渔业的充分利用、深海渔业尚待开发的基础上,国家之间通过新兴技术的交流与应用使得深海渔业有利可圖,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

4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发展展望

从“浅蓝走向深蓝”,不仅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国际海洋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而作为海洋发展的重要一环,海洋牧场作为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以及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举措,也会随着深海战略的提出以及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近岸走向深海,从浅海走向大洋。未来的海洋牧场发展也一定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将会在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修复、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携手共进,共同在“一带一路”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引领下,全面推动国际化海洋牧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AYLORMD,CHICKRC,LORENZENK,etal.Fisheriesenhancementandrestorationinachangingworld[J].FisheriesResearch,2017(186):407-412.

[2]杨金龙,吴晓郁,石国峰,等.海洋牧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渔业经济,2004(5):48-50.

[3]张建华,丁建乐,刘晃.国内外渔业节能减排研发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5,42(5):69-75.

[4]曾呈奎,毛汉礼.海洋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科学通报,1965(10):876-883.

[5]刘星泽.渔业要走农牧化的道路:渔捞专家谈开发海洋渔业生产[J].瞭望周刊,1984(43):27.

[6]潘庆广,张耀光.浅析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0):66-70.

[7]陈勇.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研究与建设[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2):147-154.

[8]陈君,张忍顺.我国海洋农牧化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0,16(1):22-26.

[9]刘卓,杨纪明.日本海洋牧场(MarineRanching)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渔业信息与战略,1995(5):14-18.

[10]佘远安.韩国、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情况及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水产,2008,388(3):22-24.

[11]《海洋与渔业》综合报道.2018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J].海洋与渔业,2018(2):24.

[12]杨红生,章守宇,张秀梅,等.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战略思考[J].水产学报,2019(4):1255-1262.

[13]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18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再创新高[J].中国水产,2019(4):16-18.

[14]林志锋.“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南海海洋战略的思路与探讨[J].中国市场,2020(12):86-87.

[15]陈海燕,易爱军,丁叶,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智慧海洋建设问题研究[J].才智,2020(6):234-235.

[16]刘惠飞.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1,16(12):15-17.

[17]王凤霞,张珊.海洋牧场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8]骆强,于涛,王丽霞.基于博弈视角的中韩渔业事件成因与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1):51-54.

[19]白洋,胡锋,吴庭刚.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基于美国渔业管理经验的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20(16):46-52.

[20]白洋.渔业配额捕捞的制度构成及解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1):47-52.

[21]赵丽华.渔业管理中的捕捞限额制度研究进展[C]//中国水产学会.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西安:中国水产学会.2018,11:474.

[22]韩杨,CURTISR,李应仁,等.美国海洋渔业捕捞份额管理:兼论其对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3):78-84.

[23]田涛,邢彬彬,于晓明,等.《鱼类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90-191,193.

[24]邹晓荣,钱卫国.基于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和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41-44.

[25]徐冬雪,柏雨岑,胡小鹿,等.海洋强国战略下高校海洋牧场领域人才的培养[J].中国农村科技,2018(3):50-53.

[26]田涛,杨军,刘永虎,等.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8(1):160-162.

[27]邢彬彬,庄鑫,王羿宁,等.新时期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展望[J].教育现代化,2017,4(36):80-82.

[28]彭永清.日本用人工“山脉”增殖海产品[J].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140.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