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文

2021-08-20 02:33甘建华
书屋 2021年8期
关键词:南岳残雪洛夫

甘建华

距今八百四十八年前的早春时节,即乾道九年(1173)二月,前往广西桂林履新的“南宋四大家”之范成大,第一次来到衡阳地界。待到两年后的三月重游旧地,作《泊衡州》诗一首:“客里仍哦对雨吟,夜来星月晓还阴。空江十日无春事,船到衡阳柳色深。”——这就是咱们这本书名的由来。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石英、吴泰昌、王宗仁等闻悉后,皆称这本衡阳会员优秀作品选是创新积极之举。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几十年间的衡阳文坛,除了王晨牧的新诗,陈阵、邓开善的小说,林植峰的儿童文学,刘和平的戏剧,仅此数人在省内外稍有名气。直到九十年代前后,祁东肖素芳、常宁水口山萧通湖等相继出现,这个尴尬的局面才略有改观。在此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出衡阳”作家、诗人的散文,譬如唐翼明、唐浩明兄弟,譬如周策纵、洛夫、残雪、海岩、黄宗之、王志等。还有老家在衡阳县鸡窝山的萧默,一部《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曾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很难相信这位将门虎子、梁思成弟子,除了出版几十部建筑艺术专著,居然能够写得一手清风扑面、明月当空的散文。

衡阳散文的崛起当在新世纪前后。就我所知而言,目前全市范围内爱好散文写作上千人,经常发表作品百余人,出版散文集两百来部。其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三十余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也有十几人。

衡岳湘水养育出来的文人,自然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通过每一个作家的具体文本,可以感受到来自其背后那片土地的性格和气质。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也是天下闻名的文明奥区。本书多篇写及这座佛、道共存共荣的名山,譬如《夏居烟霞茶院》、《南岳文定亭记》(旷瑜炎),《云飞衡岳逸诗情》、《岳北三井》(邓前程),《心愿之旅:南岳的散板》(杨震),《松麓讲堂夜课记》、《南岳年·岳庙龙狮会》、《读诗社风云》(周苡),《南岳风雅颂》(肖芬芬),既有对南岳的深情,也有对衡山的宣扬,使之进一步具有文化地理学的意义。又有多篇聚焦绵延衡阳盆地四周的高山名峰,诸如聚湖峰(李慧星《野潭无人蛙自鸣》)、岣嵝峰(萧通湖《岣嵝在高处》)、岐山(王锦芳《岐山新年诗会》)、四明山(肖素芳《解读一座山的美丽》)、天堂山(夏桢翔《天堂山的杜鹃红了》)、雨母山(曾利华(《雨母山的绿》),作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记录和见证了它们的过去、现在。衡阳境内有三条大河湘江、蒸水、耒水,可参阅《湘江边的野渡》、《江口鸟洲》(萧通湖)、《湘江渔歌》(蒋南)、《一江蔚蓝》(罗诗斌)、《莲湖湾的秋》(陈学阳)、《春天里的蒸水河》(凌奉云)、《耒水流过相公堡》(贺成授)。名山大川构成了衡阳作家的存在状态,进而演变为地方主义经验写作。

伍泽生的《纸都耒邑之魂》,对“湖湘第一名人”纸圣蔡伦有着全新解读。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今年恰逢蔡伦逝世一千九百周年,耒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造纸学会正在联合筹办金秋时节的纪念活动。萧通湖《寂寞的湘西草堂》,吟读王夫之墓志铭,对先生坟茔三叩以礼。甘恬《寻访状元故居》,追忆元代何克明、清代彭浚的事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两位状元的家山美景。世界华文诗壇泰斗洛夫先生三年前病殁,曾经引发全球追思哀悼之潮,大量的纪念诗文雪片般飘向我的案头。王锦芳《能不忆洛夫》深情念叨先生与“晴好居”的各种善缘,“祝愿洛夫文学艺术馆尽快出现在家乡衡阳”。罗诗斌《洛夫在相公堡的岁月》记述先生九十年来的家国情怀,“他的咳嗽声里都有着相公堡烧饼的味道”。谢冬梅《邓家祖屋念残雪》,可谓第一篇描写著名女作家残雪(邓小华)里籍之作。此文得到了衡阳市政协的高度重视,王锦芳委员提案建议将残雪祖屋列入市、县两级文保单位,散文《但得衡阳文脉香》引起了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读《步云桥》(李慧星)、《我的村庄》(康国雄)、《清水铺的前世今生》(郑菊芳)、《新桥早市》(凌奉云)、《夜晚的红薯》(伍泽生)、《糯米甜酒溢荷香》(陆亚利)、《大神的石湾》(谢芳芳)、《正月十五闹元宵》(谢冬梅)、《斗山二塔春深处》(陈学阳)、《单车少年》(资若铭)、《去了一趟茅洞桥》(甘恬),既可想见冬天的雪以及春天的风拂过故乡的天空,也把乡下老家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到处弥漫着蓝色忧郁的乡愁。

猜你喜欢
南岳残雪洛夫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雪中
残雪,为何能成诺奖热?
论残雪“新实验”文学的转向
河山纪行·衡山篇
残雪的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