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写作与基于女性视角的想象(主持语)

2021-08-20 14:55张莉
长江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李静文学性科幻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主编《2019/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19/2020年短篇小说二十家》《2019/2020年中国散文二十家》《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第一次读到《语膜》,便意识到王侃瑜小说的气质不凡,她的写作与主流的科幻写作和严肃的文学写作都有所不同,似乎在科幻写作与严肃文学之间找到了一种隐秘的联接。后来,我把《语膜》收录在《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清华大学出版社),以表达对这位青年女作家的喜爱。看王侃瑜的背景资料得知,她毕业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现任奥斯陆大学CoFUTURES项目博士研究员,主要关注中国当代科幻作品中的性别与环境议题。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青年女作家,很符合我们对新一代作家的想象,她以中英双语写作,不仅在国内科幻文学领域深受瞩目,也曾获彗星科幻国际短篇竞赛优胜、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影视创意奖金奖、最佳中篇小說银奖、最佳新秀奖银奖等。

本期专栏,我邀请了李静、李馨、赵天成三位青年批评家关注王侃瑜的写作。在《性别视野里的未来罗曼斯》中,李静认为,王侃瑜十分看重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及其能抵达的思想深度。“而且,女性爱情故事,不论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展开,都不是以女性个体为绝对中心,而是旨在探讨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贴地的飞行》中,李馨认为,王侃瑜科幻小说中蕴含的情感召唤力量,“来自于作者强烈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帮助王侃瑜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我们时代的脉搏:关于科技和资本共同制造的诱人陷阱,关于人们难以获得幸福感的秘密。”赵天成在《科幻如何写情》中指出,“王侃瑜关注和聚焦的是亲密关系中的隔膜。这种隔膜,因为发生在父(母)/子(女)的秩序结构中,又附着了一层微观的权力关系。……其中的伦理问题是:一个人是否有权以某种高尚或正当的理由,强迫另一个人做某种他不愿意的事情,这种权力的条件和边界又该如何确定。”这些评论知微见著,拓展了我们对王侃瑜作品的理解。

我被王侃瑜的作品吸引,在于她作品中的那种“联接”,我对她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性”与“女性视角”印象深刻。许多人对科幻文学抱有某种“定见”,比如科幻作品文学性不高、有性别偏见。王侃瑜作品剥离了我们的“定见”。这位作家的表达细腻而幽微,她努力贴近所要表现之物,同时极为深切地表现了情感关系的复杂。那是基于女性视角的所见,而这样的所见也并不是外在的、观念化的写作,相反,这样的所见深植于文本内部,与情节和人物共生,也因此,读她的作品会有共情,会和人物有共同的震惊和喟叹。

作为新一代青年作家,王侃瑜的新小说集《海鲜饭店》已足够令人惊喜。但更重要的挑战摆在她的面前,一如李静所敏锐察觉的,“如何革新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理解,让女性真正参与进宏阔的未来叙事中,仍是中国本土科幻创作有待探索的使命。”——王侃瑜如果在科幻文学领域一直以独立、细腻而深具洞察力的女性视角持续写作,她必定会开辟出独属于她的文学领地,她的“美丽新世界”。

猜你喜欢
李静文学性科幻
“难忘”藏在哪里
PL-01:科幻飙车党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李静 藏石欣赏
李静 藏石欣赏
圆锥曲线的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