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蛙式载人吊笼特点及使用方法

2021-08-21 07:53雪*
化工装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软梯定员乘员

巩 雪* 张 宇 薛 方 张 伟 田 锋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0 引言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远离陆地,生产作业设施相对独立,人员主要通过直升飞机、载人吊笼、舷外软梯这三种方式登离海上设施。搭乘直升飞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人员倒班、应急救助等,该方式的优点是人员转移速度快,当海上发生人员伤害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援救;舷外软梯方式主要用于海上无人平台的登离,当无人平台需要检修维护时,穿梭船舶靠泊在舷外软梯侧,人员通过软梯登离平台,该种方式适用范围较小,攀爬软梯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后方可胜任。载人吊笼是一种人员转移起吊装置,广泛应用在海洋平台、作业船舶、FPSO等海上设施。几十年来,海上设施一直采用载人吊笼实现人员上下平台的输送,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经过实践检验,其能很好地为海上石油生产服务,是一种可靠性较高的人员输送工具[1]。近年来,随着工业制造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问题日益重视,一种新型蛙式载人吊笼应运而生。本文对载人吊笼的分类及新型蛙式载人吊笼的特点进行了论述,通过制定固定的安全操作流程来避免蛙式载人吊笼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1 传统站立式载人吊笼特点

站立式载人吊笼是一种比较简易的吊笼,主要由吊笼本体、连接绳索和吊环三部分组成。吊笼本体由顶盘、底盘、扶手网绳等组成。底盘采用圆形设计,具有载重功能,底盘的周边间隔绑有编织绳缆,编织绳缆的上端组合形成环扣。吊笼使用时人员应面对吊笼,根据定员要求均匀分布站立在底盘外侧,双臂交叉且双手抓住编织绳确保安全。按照底盘中间有无立柱,站立式载人吊笼可分为无立柱和有立柱两种形式。按照定员要求不同又可分为4人,6人,8人,10人,12人规格。图1所示为典型的有立柱载人吊笼。

图1 典型有立柱载人吊笼示意图

该吊笼具备一定浮力,其浮力可满足乘员人数的剩余浮力,能够将乘员浮在水面上。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当吊笼转移时(如发生坠海等突发情况),人员可以及时脱离吊笼,避免连同吊笼一起坠入海中,大大提高生存几率。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吊机故障、吊笼本身结构缺陷、乘员心理及身体状况不良、海况恶劣、作业过程中人为差错等原因,仍有可能发生吊笼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2]。

2 新型蛙式载人吊笼特点

针对传统站立式载人吊笼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对安全性和人员乘坐舒适性等方面进行改进,新型蛙式载人吊笼应运而生。其与传统站立式载人吊笼最大的不同点是乘员无需站在吊笼底盘外侧,所有乘员都被安排在吊笼内部,避免发生碰撞时造成伤害。图2为定员6人的蛙式载人吊笼装配图,下文将对蛙式载人吊笼的特点及优点进行介绍。

图2 定员6人蛙式载人吊笼装配图

2.1 结构稳定,安全可靠

整个吊笼的底盘、支柱框架、中心立柱、顶盘等采用高强不锈钢设计制造,如图3所示,支柱框架四周安装聚乙烯浮力板可以防止侧面受到冲击。吊笼内设置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空间布局合理,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座椅采用弹性液压阻尼系统,可以缓解重型垂向冲击,如图4所示。整套吊笼系统需要经过垂直冲击测试用来验证结构的完整性和减震性。

图3 典型蛙式载人吊笼结构图

图4 座椅弹性液压阻尼系统

2.2 自带正浮,快速翻身

框架四周安装的聚乙烯浮力板可提供有效的浮力,在满载定员状态下不仅能保证吊笼坠入海中可以漂浮起来,同时在反转160°的情况下,可以在5 s内自动扶正。

2.3 模式切换,医疗救助

根据定员数量蛙式载人吊笼可提供4人,6人,10人和2人加1副担架,2人加2副担架等多种定员组合,能快速切换至医疗模式,从而保证快速救助伤员。以定员6人的载人吊笼为例,在常规模式下,吊笼可以搭乘6名定员,如发生人员伤害需要救助时可切换医疗模式,将一侧的3个座椅折叠放平,插入担架固定即可,另外一侧保留1名乘员用于照顾伤员。

3 新型蛙式载人吊笼使用方法

载人吊笼在海上设施中使用较为频繁,正确的操作是保证吊笼安全使用的前提,下面分别介绍吊笼操作流程、人员进出须知及担架使用方法等。

3.1 吊笼检查

中心立柱结构见图5,该柱结构包括载荷板、节点板、钢丝绳提升器等部位,在吊笼使用前需对其进行目视检查,检查内容及步骤如下:

图5 中心立柱结构图

(1) 检查载荷板是否完全衔接并紧固。

(2) 检查载荷板安全螺栓是否紧固,螺母、开口销和保护封套是否在正确位置。

(3) 检查节点板安全螺栓是否紧固,螺母、开口销和保护封套是否在正确位置。

(4) 检查所有附件、框架和浮力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5) 检查座椅安全带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挂点是否牢固。

(6) 检查悬挂系统是否正常,弹簧是否已经预压,滑套必须接触顶部的止动器。

(7) 检查检验数据牌和各种认证标识是否齐全。

(8)检查钢丝绳提升器总成连接是否正确,状态是否正常,检查钩环和索节安全螺栓是否装有开口销,提升器总成应带有高能见度外罩。

3.2 吊笼转移

检查合格后吊笼可进行人员转移操作,操作分为转移前、转移中、降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

表1 吊笼转移各阶段操作步骤表

3.3 乘员进出吊笼流程

人员进出吊笼步骤为:(1)按指定座位就坐;(2)系好带扣,先拉紧下方护带,再拉紧上方护带;(3)系好安全带后竖起大拇指示意;(4)握住扶手,双脚内收;(5)等候通知;(6)离开吊笼并进入安全区。

3.4 担架使用方法

当需要切换医疗模式转移伤员时,担架使用方法如下:(1)移除一侧3个座椅的止动销并折叠座椅;(2)重新安装止动销;(3)插入担架;(4)将夹板逆时针旋转90°;(5)拧紧固定螺栓;(6)将安全带固定到挂点上。

4 结论

综上所述,蛙式载人吊笼拓展了传统载人吊笼的使用功能,使其具备常规人员转移和医疗救助等功能,更加符合现代海洋石油开发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更加安全、可靠、舒适的载人吊笼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软梯定员乘员
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
引航员软梯ISO 799欧盟认证试验分析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引航员软梯的技术要求和常见缺陷
“三定”探索与实践
浅谈煤矿采掘定额定员和计件形式
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以扁平高效智能信息化流程为依托打造国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
门禁管理系统在民爆生产中的应用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