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

2021-08-22 12:16靳凤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开放式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靳凤娟

摘要:《语文课程理念》(2011年版)提出构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以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衷业务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語文;阅读教学;开放式

引言:

开放式阅读,是一种以新课程理念为基准,“以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源,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落实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的新型教学方式”[2]。开放式阅读教学,既要有其形,更要有其神。然而,在大语文观的语境里,不少语文阅读课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创新而创新,课堂设计缺乏必要的约束与界限,往往陷入教法散淡随意,内容冗杂而无边际的泥淖,学法茫然而无所得。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来看,初中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需要根植于生活,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主建构与个性发展。

一、关注语文本质,突出语文味道

语言与文字是语文的本质,关注语文本质,让学生在字、句及音节中感受汉语的韵味,体会语言之美,领略思想之趣。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美”的理解太过狭隘,以为只有合作交流才是思想的碰撞,以为只有教学情境的设计才是生动形象的语文课。于是,有的语文课演成了舞台剧,有的语文课变成了法庭辩论会,有的语文课变成了科学实验室,这样的课堂形式美则美矣,然而丧失了语文的本质——语言文字的习得与掌握。学生无法静下心来,不能深入字词,吟诵词语,感受文义,更难以体悟到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独特的意蕴之美。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石壕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古诗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表演,有不少人把自己编写的台词写在手心里,在课下反复排练。其结果是,课本剧演出很成功,但学生对无言古诗的文体知识、“吏”“妇”的形象及“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并不清楚,很明显这节课是失败的。作为一首五言古诗,它与近体诗的区别在何处,音节特点是什么,如果仅有活动情境而不能让学生沉浸阅读过程,不能突出“古诗”的本质,那么学生有关“古诗”的收获也很少,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再遇到类似的古诗,学生的赏析水平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面。

二、巧用阅读建构,突出语文对话

开放式的阅读教学,必然是不割裂的、不孤立的、系统的语文课程,它要求分析学生明学情,联系生活拓教材,结合过去做借鉴,立足当下教语文,着眼学生未来看反馈。学生是什么?是几十个有思想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生活是什么?是众多的有思想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与时空交汇而成集合。在这一时空坐标轴上,我们的资源是何其浩瀚,而语文课程依旧是字词章句,却也不仅仅是孤立的字词章句了,字里行间承载了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相接。以此为指导,教师在教部编版的《社戏》时,呈现原文未删减的文字,让学生对比思考:原文开头不分写“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你认为这部分文字,删好,还是不删好?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原文开头先写“我”看过的两场京剧,并感到索然无趣,然后回忆“我”儿时与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情景,但改编入选教材后,删掉了前面两场戏,只有“社戏”。比较来看,改编后的内容较为紧凑,篇幅有所减小,比较适合初中生阅读。而原文的民俗味更浓,与“我”成年后看京剧的体验与儿时看社戏的体验比较着写,且引用日本人对中国戏的评价,在社戏中也必然会细致描绘夜景,使社戏更有风致。为强化学生对阅读课题的建构,突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平等、灵动、本真的语文对话,教师可援引鲁教版六年级下册选编的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文章谋篇布局的反思。对此,教师可以将教材删去的部分文段还原出来,结实累累的柚子树——十姊妹孵出小鸟——第一次生孩子,从欣赏静态生命的喜悦,到感受动态生命的欢喜,再到自身创造生命的美好,如此下来,一脉贯通而又层层递进。通常来说,人到中年,或许累或许忙,但鲜有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仅仅天蓝了,水绿了,花谢了,就写写博文晒晒心得的冲动也难再了,作者周素珊大抵是如此吧。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有意识地还原并梳理之,或许能帮助自己理解其中的人文情味。

三、引入争议话题,培育思辨精神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不仅仅的信息的接收与理解,更是读者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有质疑,有论争,是正常现象。大海不择细流,海纳百川,惟其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大海是这样,开放式的语文课程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想到数年前的“八股文入高中语文教材”引发巨大争议。既然仅仅是一种文体而已,何必视作洪水猛兽?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活力哪儿去了?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悲惨遭遇就不可避免吗?学生通过探讨,明确:千里马,食量惊人,需要“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千里马就会“才美不外见”,因此伯乐对于发现千里马,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也不尽然,千里马一旦吃饱,四蹄生风,日行千里,很快就能在众马之中脱颖而出,就像我们人一样,怀才不遇者固然有之,毛遂自荐者也不乏其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由此看来,韩愈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具有局限性。教师联系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所处时代思考:为了被引荐,韩愈“三上宰相书”又三次被拒之门外,体会满腹才华而又屈沉下僚的悲愤之情。韩愈所处时代不同于我们,当今时代成才的途径很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读书人的追求,也是他们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由此学生理解了韩愈所处时代的局限,也加深了对韩愈的“怀才不遇”的同情。

四、学会博采众长,促进阅读拓展

开放式的语文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有着积极的阅读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贯通生活与教材、联系课内外进行阅读拓展”[3],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化。正如《神雕侠侣》中的郭靖,在哲别师傅那里学射箭,拜师江南七怪,后师从马钰学呼吸吐纳,随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跟老顽童学七十二路空明拳,在一灯大师那里悟得九阴真经,如此种种,终成一代武学大师。有些学习与悟得是一点一滴而来的,反反复复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有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就如同牛儿吃草一样,要不断地吃进去,经历必要的反刍,然后才会吸收,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广博的知识视野,见识既少,面对老师为其精心准备的“营养餐”不理不睬,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也没有机会接触大量的阅读。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比阅读龙应台的《目送》,感受“背影”中的爱。父母与子女之间,是目送?抑或离别?然后,找出文中的“寻常之中的不寻常”之处,并探讨其中的用意。学生通过探讨,明确: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平常,而肥胖苍老的父亲攀爬月台为成年的儿子买橘子却不寻常;儿子思念父亲很平常,而成年的儿子读到父亲的来信流泪,忆及父亲的“黑布马褂,清布棉袍的背影”落泪,却不寻常。何谓经典?经典便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的,能够打动一代代人的艺术作品。朱自清《父亲》中的人物的感情是寻常的,行动是寻常的,爱亦是寻常的。在万千人之中,也有那样的父亲,夜有那样的背影,那样沉重而深厚的父子情。那么,你能联系阅读或生活,描绘一个“看似寻常”的爱的细节吗?这样,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经验或生活体验被激活,其阅读素养自然提升。

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一个多元化、持续性、开放式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功利主义的阅读观念,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索,不断学习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课堂,加强教学反思以优化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3-4.

[2]张云鹰.开放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75-77.

[3]朱颖.开放式阅读: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航线——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1):80-82.

猜你喜欢
开放式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