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标分解,统整课程资源

2021-08-23 01:55朱云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4期
关键词:统编版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朱云志

【摘要】课标在历史教学中地位突出,是教材编写、试题命制、学科教学的依据,教师要重视课标,对课标的精神和内容做到理解到位,做好课标分解,提升驾驭资源,统整课程资源的能力。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历史;课标分解;课程资源

2020年9月15日,笔者在广州奥林匹克中学调研,一共听了三节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面临的困难。首先,一节课容量很大,能够“讲完”已属不易,讨论、活动、思考缺乏时间,如果要取舍,又很难选择,只好按照教材“地毯式”落实,还必须补充很多史料;其次,教材由几块知识点组成,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很容易让知识点“无组织无纪律”,主线不清晰、主题不突出,找不到一节课的“魂”。

关于本课内容,《课程标准》规定如下: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依据课标,如此安排内容:

引言提了两个问题:法兰克王国是怎么建立的?封君和封臣是一种什么关系?

教材内容子目: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查理曼帝国。

知识拓展:查理曼与“加洛林文艺复兴”。

教材体现的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标的理解和呈现方式,教材的思路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史事进行了编排:“基督教的兴起”从1世纪讲到4世纪末;“法兰克王国”从4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讲到5世纪建立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从8世纪讲到11世纪;查理曼帝国从8世纪讲到9世纪。教材基本上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内容,讲了基督教的传播及作用,也讲了“新的文明”如何产生并发展(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三国的形成)。笔者认为,教材仅是按照时间“画龙”,把史事讲清楚了,而完成课标的“点睛”任务则需要教师来完成,需要教师做好课标分解,统整课程资源,下面提供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提炼学习主题,围绕主题建立系统认知

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自有其逻辑,“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后是有联系的。教材把四个部分的内容编排在一起,这几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教材没有明说,如果直接按照教材学习,学习内容就容易变成相互割裂的知识点的累积,而不是有机的整体,也无法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不利于学生提取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加强教材的文本解读。这个解读体现了教师本人对历史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涉及到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和取舍,这种解释必然是“带着镣铐跳舞”,必须围绕课标。以本课为例,按照课标,这节课的核心是“新的文明”(亦即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的产生和发展。关于学习的深度,课标用了“初步理解”一词,因为后面还安排了其它内容,如。“西欧庄园”(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关于学习的范围,课标提出“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基于此,对本课内容编排示例如下:奴隶社会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废墟)——封建社会的诞生(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基督教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发展(8世纪的分封改革、9世纪查理曼帝國)。这样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二、问题引导思考,促进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

教材平铺直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捕捉教材上的思考点,引导学生思考。如,如何理解“罗马帝国的废墟”?“新的文明”有何特点?“中世纪”的概念如何理解?基督教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基督教诞生之初受到罗马帝国的破坏,后来却被确定为国教,又在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不断发展?教会为什么支持克洛维?8世纪的分封形式改革相较于克洛维的方式有何优势,又有何隐患?查理曼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为何被称为“帝国”?要适度减少单纯记忆类的问题,多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与教学重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逻辑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所学内容解决新情境任务的问题。当然,一节课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主题和学习目标进行选取,不问问题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满堂问”。

三、紧扣课标精神,安排练习和学习任务

变成中考科目对历史教学有什么影响?毫无疑问,中考对教学既有限制功能,也有指引作用。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由考纲指导转变为课标指导。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依据课标教学,依据课标精心选题、安排学习任务。其次是引导教学,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即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什么是必备知识?必备,即基础,也就是说,学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和主体认知结构,上课不需要面面俱到,让学生被零碎而繁琐的记忆类知识淹没,占用了所有的时间。第三是服务选才,设置多元化情境。具体而言即在考查形式方面不断创新,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陌生问题。能力要通过训练提升,所以,要减少教师的讲,增加学生的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单纯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此外,在课堂上还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它材料、识别和运用图表、提取和概括历史信息、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可见,教师要依据课标,整合好试题资源、教材资源、拓展资源。

总之,课标在历史教学中地位突出,是教材编写、试题命制、学科教学的依据,要重视课标,对课标的精神和内容理解到位,提升驾驭资源、统整资源的能力。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统编版课程资源初中历史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