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航天科学家的声音

2021-08-23 02:12
中国新时代 2021年8期
关键词:开拓者航天事业导弹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梁思礼

梁思礼(1924.08.24-2016.04.14),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哪有“常胜将军”呀,干航天更没有“常胜将军”。掉下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教训,再干,再实践,一定会成功!

——任新民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復兴重担。

——黄纬禄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人家能做到的,我不信中国人就做不到。

——屠守锷

屠守锷(1917.12.05-2012.12.15),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郭永怀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太空也有个席位问题,中国不能在同步轨道上缺席!我们不能给中华民族丢脸。

——钱骥

钱骥(1917.12.27-1983.08.18),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60年代,我国靠自力更生渡过了困难时期以后,又依靠自己的力量相继研制成功了各类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这不仅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更反映了国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此乃强国之本。

——梁守槃

梁守槃(1916.04.13-2009.09.05),我国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

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赵九章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一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凯歌,是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前赴后继、艰苦创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杨嘉墀

杨嘉墀(1919.07.16-2006.06.11),空间自动控制学家,航天技术和自动控制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

孙家栋(1929.04.08-),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陈芳允(1916.04.03-2000.04.29),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事情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二是靠“两弹一星”精神。

——王希季

王希季(1921.07.26-),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掌握这种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技术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我是总设计师,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谢光选

谢光选(1922.11.05-2016.02.22),我国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主要开创者之一,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的专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事业要发展,要强大,靠不了别人,只有靠自己。没有任何国家会把先进的东西给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戚发轫

戚发轫(1933.04.26-)空间技术专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

我们队伍的人员越来越年轻,这是我最欣慰的。现在的“嫦娥”队伍,三四十岁的都成长起来了。什么让你最高兴?是后继有人。

——栾恩杰

栾恩杰(1940.10.25-),导弹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猜你喜欢
开拓者航天事业导弹
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傅和亮
汤淑兰:海外中医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雪佛兰开拓者
导弹燃料知多少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拦截那枚导弹
导弹转运
北美洲的开拓者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