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1-08-23 16:33本刊调研组
中华魂 2021年8期
关键词:西宁市西宁延安精神

7月6日至9日,本刊调研组一行由主编王素莉带队,来到美丽的高原古城西宁,就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贺信精神、弘扬延安精神的情况进行采访调研。

在西宁,调研组一行访企业、进学校、到寺院,与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及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座谈,听取情况介绍,诚挚交流讨论。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永恒魅力。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单位,在西宁市委的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延安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一、牢记使命担当,用延安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秉承“缺氧不缺信仰,少氧不少精神”的信念,为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2000年9月成立了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20多年来,西宁延研会组织不断健全,队伍日益壮大,在西宁市辖五区、两县和市直13个单位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市直职业学校和中学成立13个延安精神研究分会。目前,全市区、县层面延研会已经全覆盖,部分区县在乡镇和所属学校成立了分会或延研小组。

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刘德介绍说,西宁延研会成立以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西宁市委的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西宁实际,动员各种力量,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精神动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挖掘延安时期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事例,组织宣讲活动;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撰写反映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品格、延安“五老精神”等事迹材料,对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宣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座谈讨论,分赴基层开展党课宣讲活动。今年以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西宁延研会讲师团主动承担宣讲任务,热情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企业等提供讲座,以“学习领悟百年党史,聚焦传承延安精神”等不同专题,针对不同层次因众施策,开展宣讲,收到良好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延研会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和用好红色资源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弘扬在本地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高原精神、柴达木精神、青藏“两路”精神、新青海精神、西宁精神、小高陵精神、尕布龙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把延安精神作为研究中共百年执政规律的重点,探索研究延安精神经久不衰的奥秘;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和党的精神谱系的关系,讲清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时代价值,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宁延研会把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弘扬延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使延安精神在建党百年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以“六进”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弘扬延安精神走深走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弘扬延安精神为宗旨,大力开展延安精神进基层的各项活动,为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新贡献”的批示精神,西宁延研会把延安精神“六进”(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全方位开展延安精神宣传教育。2020年,在全市农村、非公企业、机关、党校和城市社区组织开展“六进”活动,西宁延研会讲师团19名成员宣讲283场(次),听众达5万多人(次)。今年,截至6月底,宣讲已经超过175场(次),聽众达4万多人(次)。刘德会长围绕延安精神,撰写制作了18个针对不同对象和内容的专题开展宣讲,2020年全年宣讲110场,今年前6个月宣讲达到83场。西宁延研会讲师团成员还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确定宣讲题目,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

延安精神进企业,是西宁弘扬延安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青海华德集团董事长、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华德分会会长任黎明介绍说,华德集团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和职工,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延安精神转化为1+1>2的红色生产力,融入企业管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延安精神宣讲,华德集团领导层增强了家国情怀,今年又有23名员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明显增强,公司现已发展成为跨行业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等先进称号,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优秀员工。

延安精神进学校,是西宁弘扬延安精神的一又项重要内容。在西宁国灵中学校园我们看到,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主题墙格外醒目。学校党支部书记秦云介绍,国灵中学成立了西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西宁国灵中学分会,将红色基因特别是延安精神融入到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德育思政活动、落实到课堂教育,努力探索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新路子。在西宁第七中学文博校区,学生们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制作的图画诗文展板引人注目。校长朱永才介绍,延安精神进校园不仅成为常态,而且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西宁第七中学将延安精神有机地融合进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西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子玥说,这种情况在西宁公立中学已经是普遍现象。

西宁延研会针对西宁市多民族、多宗教,信教群众占比大等实际,从今年开始,在市委统战部和民族宗教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积极探索“延安精神进寺院”活动,在宗教领域开展“感恩奋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宣讲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延安精神宣讲,坚定了宗教界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一条心的坚定信心。在座谈会中,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西宁北山土楼观道士陈诚愚说:“通过在我们道教界人士中弘扬延安精神,组织道观信徒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回来后每个人都写感想、谈体会。大家的共同认识是,感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通过浴血奋斗,艰苦创业取得了革命成功,打下了红色江山,才有了今天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才有了道家正常的传道活动。我们感党恩。”西宁城东区东川基督教堂牧师、省基督教协会秘书长贺增海说:“以前,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通过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延安精神学习,理解加深了,感悟也深了,延安精神对每一个基督教徒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洗礼。”

通过延安精神进农村,广大农村党员的政治意识有了新的提高。城中区总寨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兆国深有感触地说:“听了延安精神在农村的宣讲,我们村的党员都对延安和延安精神有了比较全新的认识,延安精神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农村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永远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延安精神进机关规范有序推进。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西宁市直机关工委、交通局、教育局、林业和草原局、水务局、工信局等延安精神研究会分会,将延安精神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研究分会或邀请讲师团成员、或指定本单位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人认真备课,为党员授课,宣讲延安精神。

这几年,延安精神进社区已成为常态。城西区彭家寨镇西川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叶玲说:“在社区弘扬延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社区工作直接面对最基层群众,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可以帮助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动自觉。对我个人来说,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决心和信心。”

西宁延研会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制定了《西宁市延安精神“六进”五年工作计划》,使“六进”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步骤、有分工、有责任、有督导。他们争取五年内全市各行业各单位和农村社区达到“延安精神宣讲全覆盖”。

三、注重创新,彰显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近年来,西宁市各区县和市直单位、学校延研会弘扬延安精神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湟源县延研会以延安精神为底色,打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改造山川”小高陵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通县延研会把弘扬延安精神落实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实践中,推进了全县小康社会的建成;城西区延研会大力挖掘延安精神时代价值,推动全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精细措施的落实;教育局延研分会注重延安精神与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心入脑。

西宁延研会每年坚持开好“理事会大会、理论研讨会、区县和对口单位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不局限于延安精神和“四史”,而是拓展范围,连续三年主动参与市社科联的社科研究项目,取得了优秀成果;坚持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与省外多家延研会取得联系,开展工作交流,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指导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民办学校建立延安精神研究会分会;在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制度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经验,形成了特色。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西宁延研会等单位不断探索创新,拓展新渠道、开辟新路径。充分运用党员智慧党建教育中心、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室、红军小学、西路军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载体,推进弘扬延安精神;运用“西宁市党史学习教育线上平台”,以VR形式全面展示,实现延安精神宣讲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打通传播延安精神的“最后一公里”。

四、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弘扬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一届又一届西宁延研会人以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敬业精神认真做好弘扬延安精神的各项工作,保证了各研究会、分会工作的高效运转和良好效果。西宁延研会涌现出了以刘德、马效飞、刘乃山、潘雄、安云峰、马志祥、王铭霞、王卫华、葛海滨、贾文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弘扬延安精神的楷模,他们退休不退志,在岗更爱岗,平日里绽放着爱党敬党兴党唱党的风采,用言行和实践潜移默化地将延安精神渗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中,去影响身边的群体,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他们忠诚党的事业,具有奉献意识,有热情,责任感强,不惜牺牲个人退休后的休闲时光,克服各自的家庭困难,义无反顾地选择延安精神传承工作,成为党组织信得过,思想过得硬、作风正、有耐心、有协作精神、有韧劲的“志愿者”队伍。

刘德同志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自从担任延研会会长后,率先垂范、雷厉风行、忘我工作。他的家人说他退休后,反而比退休前还忙碌。名誉会长刘乃山同志已年逾八旬,仍然为传承弘延工作奔忙;名誉会长、西宁市原市委书记、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兴国虽然也年逾八旬,但仍积极参与研究工作,撰写理论文章;名誉会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马效飞年逾九旬,坚持参加延研会的各项活动,建言献策;常務副会长李志龙年逾古稀,是西宁延研会的四朝元老,仍积极为组织建设奔波,经常下基层开展建会指导;常务副会长葛海滨、王卫华、李润农、王廷育克服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等困难,一切从工作考虑,出色完成各自的工作。青年志愿者张新天,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承担最琐碎、最耗费精力的组织协调工作,十五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赢得各方好评。

五、坚持党的领导,为弘扬延安精神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西宁市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西宁市委在统筹推进延安精神的宣传研究普及过程中,坚持把市延研会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中坚力量,加强顶层设计,选好第一责任人,指导推选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德等一批政治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工作阅历丰富、组织能力突出、宣讲水平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理事会,协调解决办公地点、优化办公环境,指导召开联席会议、理事扩大会议、研讨会。积极支持引导市延研会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累计资助经费30多万元,完成市级社科立项课题11项。聘请市延研会的专家学者搭建智库研究平台,创编《智库专报》《领导参阅》100期,不断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西宁延研会主动请示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及时报送文件信息,及时向市委及主管部门领导、省延研会领导做汇报,第一时间让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了解延研会的工作重点及思路,获得认可和支持。2020年刘德会长通过“一封信”汇报工作的方式,向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同志汇报工作,建议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陕西和延安视察时的重要指示,将延安精神列为党校干部培训必备教材。王晓同志及时批示,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很快做出安排,制定了党校培训班必设“延安精神”课,保证了延安精神进党校课堂,并形成制度,成为常态。今年4月,向新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瑞峰同志汇报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得到陈瑞锋书记重视和批示。

市延研会科学调动各区县延研会的积极性,保证了各级延研会和分会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在市委主管部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西宁延研会在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市委党校、机关工委、民政局、老干部局、教育局、经信委、团市委等部门支持配合下,共同搭建宣讲平台,形成相互支持、齐心协力的良好工作局面,在研究、宣传、弘扬、践行延安精神过程中,汇聚起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西宁市西宁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青海:熊猫戏初雪
延安,我把你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