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21-08-23 16:33杨煌
中华魂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道路现代化

杨煌

在建党百年之际,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一、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一百年

现代化是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后,在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中逐渐落后了,非但没有赶上历史大潮,反而不断沦为西方工业化的“受害者”。世界上那些现代化走在我们前面的国家,几乎都曾践踏过中国这块土地。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也让顽固保守的清王朝统治者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于是不得不开始实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缓慢起步。但不论是在封建制度内求强的洋务运动、以改良主义求变的戊戌变法,还是以推翻帝制为命的辛亥革命,都没有让中国顺利走上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不仅没有成功,而且“老师”总是欺负学生。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不彻底扫除封建主义的根基,不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没有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工业化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就不可能。

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经过 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其他一切进步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初步形成。随着“一五”計划的开启,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我国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识日益深刻,逐步形成了以“四个现代化”为内容的现代化战略,并提出现代化两步走的设想。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小康”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善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构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接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接力棒,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构想,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国家现代化总体进程之中,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具体规划,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新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实践的发展性。

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通途。

二、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现代化的“五个”特点: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人口,在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让少数人无限攫取利润的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的现代化,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社会主义先进性的体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现代化的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的现代化,融合了物质的现代化、精神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观大势,方能谋大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深对现代化建设长期性的理解,避免急于求成、盲目攀比。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不掉队、同步赶上来。

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本文作者 《求是》杂志社)

猜你喜欢
工业化道路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我的女巫朋友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现代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