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2021-08-23 16:3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毛庄村工作队
中华魂 2021年8期
关键词:甘肃省研究院辣椒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毛庄村工作队

“辣椒书记”,这是一些群众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派驻甘肃省镇原县郭原乡毛庄村第一书记陈郝杰的称呼。2019年9月,这位90后小伙儿成为毛庄村第三任第一书记。毛庄村紧邻西海固,山高沟深,塬高风大,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定点帮扶下,院长曲青山和其他院领导多次深入毛庄村调研指导,历任第一书记和全村干部群众同心奋斗,挖穷根,治穷病,终于摘掉贫困帽子,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养牛让群众的日子“牛”起来。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兴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自2018年起就利用引进资金,在毛庄村发展肉牛养殖。陈郝杰到任后,同村干部一起,挨家逐户动员验收,为贫困群众发放奖补575500元,奖补肉牛323头,牛棚113座。毛庄村共有贫困户292户,相当于户均1头牛以上。牛的经济价值高,是群众户内的稳定收入来源。一头牛犊,价格在7000元以上。有村民喂养出1860斤的肉牛,2020年生牛每斤价格18元,一头牛便价值33480元。养牛还是个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群众喂牛的饲料就是自家种的玉米及其秸秆,牛粪是肥料。经过大力扶持,村里这几年出了很多养牛十头以上的大户,他们家庭年收入都在7万元以上。有的还打算新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真正是自信满满、“牛”气冲天。

辣椒让百姓的生活更火辣。养殖有了眉目,如何在种植上做文章,成为陈郝杰关心的问题。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挂职干部的反复谋划下,2020年,毛庄村办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566亩,用于辣椒种植。为了延长产业链,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帮扶资金115万元,在毛庄村建成一座烘干车间,每天可加工鲜椒2万斤。辣椒种植的带贫效益十分明显,2020年,合作社向群众发放土地流转费22.6万元,务工费32万元。在合作社采摘辣椒的,大都是中老年妇女,甚至有80多岁的老奶奶搬个小板凳在地里采摘辣椒。她们平时很少有务工的机会,而在合作社,每天能挣80到100元,连续近两月,几千元对她们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村民贾占泽孩子多、家庭负担重,是全村最后7户未脱贫群众之一。为了帮他增加收入,陈郝杰亲自上门做工作,免费为他提供辣椒种苗和地膜。贾占泽种植1亩多辣椒纯收入2800元,加上农闲时务零工,成功在2020年脱贫。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让困难群众沐浴党的温暖。群众感恩共产党,在于党的政策好,在于干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在日常走村入户过程中,陈郝杰十分注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贫困户生下双胞胎,家里住房面积不达标,他和包村干部、村支书主动上门服务,动员其新建住房三间并享受危改补助。毛庄村的特困供养户,政府不但免费为他们修建安全住房,而且每月发放530元的救助资金,并帮助理一次发、打扫一次卫生、洗一次衣服,还为他们配备了桌椅板凳和电冰箱。对于一些遭遇重大变故,或者突患重大疾病的,陈郝杰及时和村里通过每季度动态调整低保为他们提供兜底保障,防止返贫。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扶贫首要的是扶志、扶智。陈郝杰积极同所在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联系,帮助郭原初级中学建成甘肃省首家“周恩来班”。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第二研究部主任李穎和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的爱心人士亲自到郭原中学出席“周恩来班”授牌仪式并捐赠资金20万元,后又捐赠羽丝绒被465套。“周恩来班”学生代表贾笑笑同学说,周恩来这个名字,以前只是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只知道他很伟大,但总觉得他离我们很遥远。今天见到周奶奶,我们顿时觉得总理就在我们身边。他对大家说:今天您们给我们信心,明天我们给您们惊喜!“周恩来班”的创建,使郭原初中的孩子们被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深深感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爱,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脱贫攻坚是彪炳史册的伟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国人摆脱了千百年来困扰我们的绝对贫困问题。陈郝杰时常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是伟大时代和伟大事业让我们这些80后、90后能够身处农村、懂得农业、了解农民,这是我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也先后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甘肃省研究院辣椒
不是我!是他捣乱!
辣椒之争
云端旅行
嘉宾邵青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3D打印研究院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