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08-23 21:50万春萍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价值指向还是发展目标,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融”的,两者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宜兴市徐舍小学从文化的视角,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相通、与活动文化建设深度融汇、与课程文化建设高效融合,创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文化;积极视角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深度推进课改,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实践中,各地各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专门的课程和教材,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助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宜兴市徐舍小学从1847年的临津书院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从文化的视角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融通

活跃身心、陶冶情操、涵养德性,丰富精神生活、孕育优良品质、健全良好人格、丰盈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这些既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任务。为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融通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校训精神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相融

江苏宜兴市徐舍小学前身是始创于道光年间的临津书院。百年办学积淀形成了“勤诚”校训。“勤诚”语出北宋王安石《答林中舍启》之二“去德不远,向风诚勤”。“勤诚”原义要求师生以勤为先、以勤立业,以诚为实、以诚立德。时时以先贤的训导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把“勤诚”贯穿于自己的一生。进入新时代,在百年“勤诚”校训基础上,学校提出构建“以诚立德,立勤立业”的学校精神。“以诚立德,立德树人。”立德诚信为先。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支点。诚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基石和必然要求。“以勤立业,立业育人”。“勤”是一种境界,需要我们用一流的业绩来体现。“以勤立业”就是要善谋大事,乐做小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通过从校史传承中彰显精神文化,凝练价值理念,以校训为内核的学校精神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共同追求。弘扬学校精神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凝聚广大师生的向心力,激发自豪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自然而然,师生的良好审美情趣、理想人格、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传承和弘扬学校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孕育、积淀和厚实。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相通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各班通过确立师生切己切需的“班级精神”“成长目标”“发展口号”等大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育学生积极合作精神,促进个性发展、能力提升,从而养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

1.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能促进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欢乐和幸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以情感人,创设和谐关系;以景润人,创意室内布置;以文化人,创建书香班级”等发挥触发良好兴趣形成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功能。在班级精神文化浸润中学生德性得到培育,品格得到提升,良好心理得到发展。

2.搭建自适自信的自我展示平台。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积极创造条件,多途径拓展渠道,努力为班级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为学生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大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育学生积极合作精神,促进个性发展、能力提升,从而养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

3.创设务实有效的导向激励项目。以培育健康心理为重点开展“做活泼自信、阳光的临津少年”——“阳光之星”评比。小学阶段是孩子心智最初萌芽的阶段,通过“阳光之星”评比,恰当、合理地评价学生,会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成功感、喜悦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对一些自卑的学生通过挖掘、发现他们的长处,及时鼓励、表扬,从而使他们减少自卑感;对一些有优越感的学生适时适当给他们一些挫折感,激勵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文化建设深度融汇

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文化建设,尤其是德育活动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路径。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十分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实践中发展心理、涵养德性,提升品格。

(一)校内与社团文化活动深度融汇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临津少年宫”社团活动紧紧相融。鼓励积极参与学校组建阅读、象棋、锡剧、剪纸、绘画、书法、乒乓球等十多个校级和班级少年宫活动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舞台上获得个性特长的发展和良好品质的提升。

“墨香节”活动。参与校级、班级书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美丽乡村”“美丽校园”“美丽生活”书画写生活动,用自己的笔描绘美丽的校园、家园,从中陶冶情操,培育情感,获得体验。

“艺术节”活动。以“家园情怀”为主题,通过“说说我的梦”(主题队会),“画画我的梦”(绘画书法制作展示),“秀秀我的梦”(文艺节目会演)三部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家园情怀。

“科技节”活动。利用乡土资源和智慧教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科技节开展的丰富多彩系列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科技素养。

“心理周”活动。每学期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心理周”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精心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论文征集、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结合重要纪念日和节日、主题队会、社团活动、成长仪式等展开的校园生活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学校生活场景中体验、感悟、践行、坚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与自信,促进学生学会合作,懂得感恩,强化责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校外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汇

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心理,培育良好德性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切己切需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健手、健脑、健心、健身,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德育资源,结成共建单位,让教师、家长、社区等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联席、联合、联动,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多渠道助力,让学生在真实多样的场景中体验、感悟、学习、践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与自信,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利用本土厚重深邃的文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场馆学习等,在身心融合的学习、体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德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有计划参与“陶、洞、茶、竹”四大特色板块和“陶文化、洞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诗词文化”七大文化系列等构成的宜兴本土研学旅行和宜兴“科技馆”“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等场馆学习,引领学生在“主题突出、旨向鲜明”的校外实践体验中充分培育团结合作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健康意识、审美意识、积极进取精神、克难求进精神等良好德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文化建设高效融合

课堂是唤起学生激情,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和舞台,是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要求细化、融合、落实到各年级各学科课程学习目标之中。开足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模拟故事情景,在感官体验中催生状态;模仿生活事件,在互动共生中深度认知;引擎现场实践,在感悟反思中提升德性”等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情感体验。

彰显其他学科育人功能,精准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特点,精当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精心将相关心育因子有机渗透、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将课程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培育良好德性,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二)校本课程深度培育

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涵养优良德性的心理教育实践中,重视开发和建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身实践,孕育学生良好心理素养。如学校从农村小学具体校情、家情、生情出发,以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的良好心理素养为旨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大力开展“花儿绽放”心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通过“花儿绽放”校本心育课程群的实践,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落地生根。

(三)特色课程深度涵养

基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着眼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因校制宜地開展的心育特色课程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的提升路径。如学校旨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锡剧飘香,文明唱响”特色心育文化课程作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项目,深刻回应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大力彰显“以文化人”“以文育德”的功能与价值。在“锡剧飘香,文明唱响”心育特色课程文化项目的建设与实践中,学校努力实现“少儿锡剧”从项目向文化的深度转化,用心寻找戏剧“形式美”背后的“文化美”;让心育特色文化根植课堂,实现从“一群人”引领全校人,学校人走向社会所有人;学校组建“小锡花志愿者”团队,通过送戏下乡、慰问义演等文化惠民形式,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孵化锡剧文化,成长锡剧文化,彰显文化的社会价值。心育特色文化课程从德育项目亮点,通过身心融合的具身实践,深深点亮学生的心灵,培育了学生的良好德性,涵养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养,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品格、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黎涛,万春萍.具身德育:德育实践创新的积极路径[J].中小学德育,2019(9).

[2]陈振国.运用理情教育取向的团体辅导对提高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