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解题方法分析

2021-08-23 09:50王晓洁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主观题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试题为例,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解题方法:首先要明确规范审题的重要性,其次要掌握规范审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后要抓住规范的答题要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主观题 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11-03

主观题又称为非选择题,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中,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最能体现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也容易成为限制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很多教师认为主观题题型多样、设问多变、无章可循,在指导学生解答主观题时往往感到困难,解答主观题因而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解答主观题有方法和技巧吗?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备考经验和命题经验,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试题为例,谈谈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一、明确规范审题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明确主观题即使题型再多样,其解题流程也只分为两步,一是审题,二是答题。其中,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正确答题的重要前提;答题则是审题水到渠成的结果。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不重视审题,拿到试卷不认真分析题目,仅匆匆浏览一遍就凭感觉下笔作答;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规范的审题方法,不懂如何着手审题。没耐心、审题技巧不熟练必然导致审题不全面,写出的答案难免有缺漏甚至偏题,最终导致主观题丢分严重。这些现象引起了教师对学生审题的关注,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常强调要抓关键词句,但如何“抓”,何谓“关键”,却没有给出准确的界定,导致学生在审题时抓偏、抓少、抓错,最终也造成审题错误,答题方向偏离。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要做到准确解题,需要先重视审题、学会审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试前、考后订正时,或者平时布置作业时,不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明确规范审题的流程。

二、掌握规范审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要先审设问,再审材料

主观题都是由材料与设问两部分组成,材料有纯文字材料、漫画、图表等,设问一般由1~3个问题组成。不管主观题的材料如何呈现,审题应先从审设问开始。因为设问直指解题的心脏,是题目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可增强审材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避免在一些无用信息上浪费时间;另外,设问的文字相比材料而言,语言精炼、简短、规范,可以避免学生在审题时觉得内容太长而出现不耐烦、胆怯、畏难等负面情绪。

(二)审设问要做到“一看、二找、三转换”

何谓“一看、二找、三转换”?这是笔者归纳的审设问三技巧。“一看”,即看完一道题的全部设问,明确问题的指向。“二找”,即找关键词,包括找出疑问词,明确题型;找出限定词,明确知识范围;找出其他限制条件,精准答题指向。“三转换”,即回归课本,把设问解读转换为课本的问题或者自己能理解的问题。下面。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題的第20题为例进行解析。(见图1)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观题设问一般有1~3个问题,且同一道题的设问肯定有其内在联系,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审题时要有整体意识,先把全部设问集中看一遍,抓住其中的核心词。这道题中共有3个设问,把它们放在一起,就能发现它们都是围绕“创新”展开的。这样,我们就能明确这道题大的指向是九年级上册“创新”的内容。假设第(1)问学生记不住课本中关于“中国精神内涵”的完整观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创新精神”,不至于太偏题或者留空白。

然后,逐一找出每个设问的关键词,包括找出疑问词、限定词及其他限制条件。例如第(1)问中,认真审题便能很快找到疑问词、限定词、其他限制条件。(见图2)

最后,回归课本,把设问解读转换为课本的问题或者自己能理解的问题。例如解读第(1)问,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中国精神的内涵是固定的,是唯一的答案,因此这一设问可理解转换为“中国精神是什么”,答案应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利用同样的方法审第(2)小问,便知应该围绕“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答。(见图3)

(三)审材料,要看设问、联课本,逐句分层、逐段概括

通常主观题的材料篇幅比较长,形式也多样,要怎样审材料呢?一般而言,审材料也有三点要求:第一要根据设问的需要审材料;第二要联系课本知识,提取有效信息找关键词句;第三要逐句分层,逐段概括。下面,同样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的第20题为例解析。

该题第(2)问中要求“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审题时必须审全两段材料,答案要用上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而如何联系课本知识,提取有效信息找关键词句?首先,这里的课本知识是指“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该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册课本的第21~24页。(见图4)

分析该课本知识点可知,第一个观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两个战略,即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二是阐述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第二个观点的关键词是“自主创新”;第三个观点的关键词则是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各种条件。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找关键词句”的办法就是“逐句分层逐段概括”。我们以一句为一层来划分,则第一则材料可分为三层,它们是“分-分-总”的关系,分析概括整则材料的意思,大概表达了“我国不依赖外国,自己完成了这些工程,创造了奇迹”,其指向的观点是“自主创新”;而第二则材料亦是一句为一层,可分为三层,内容层层递进,概括整则材料的意思,大概表达了“指出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说明我国重视科技研发”,其指向“科教兴国战略”这一观点。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材料的意思及其与课本观点之间的联系。(见图5)

三、抓住规范的答题要领

完成了审题流程,如何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需要抓住以下3个要领。

首先,答题要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基本原则,例如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的第20题第(1)小问,学生可以直接回答“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或者“弘扬了创新精神”。

其次,组织答案时要做到表达要点化、术语化、逻辑化。例如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的第20題第(2)小问,根据最后的分析,这一小问答案应做到一则材料对应一点答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术语、观点,意思符合逻辑要求即可。(见图6)

当然,假如学生不能牢记课本的完整观点,但已经理解、背出关键的学科术语,就可根据设问要求写第二种答案。(见图7)这样的答案即使不得满分,但也能拿4~5分的高分。

再简单一点,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表达要点化、术语化、逻辑化”起码也可拿4分。(见图8)

最后,注意不同题型的要求,精准答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观题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题型。而不同的题型,答题的步骤和要求会有所不同。答题时注意这些细致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按回答时运用不同层次知识来划分,笔者把主观题划分为“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办”类和综合类四大类题型。这些题型各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要求:

(1)“是什么”类。①问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特点、地位、核心等。如:请运用创新的相关知识解读上述材料。其答题要求是:理解并熟记课本观点。②体现类(问题包含“说明、包含、反映、解读”等字眼)。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其答题方法:罗列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课本观点。

(2)“为什么”类。问题包含常见疑问词“为什么、理由、原因、依据”等。解题可以从现状、意义、危害等方面多角度切入。

(3)“怎么做”类。问题包含常见疑问词“怎样做、如何、措施、对策、提建议、出点子”等。其答题要领:注意设问主体和对象的问题,即明晰谁做和做什么的问题。以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的第20题第(3)小问为例。(见图9)

(4)综合类。设问包括①谈看法、认识、感受、体会等;②谈启示、警示等;③评析、评价等。其答题要领: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其中,评析、评价题型则还要掌握好答题步骤:判断—课本观点—材料分析—总结。

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考主观题,无论是何种题型,其解题流程和方法都是有章法可循的,教师既要在思想上明确审题的重要性,也要在行动上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审题三技巧和答题三要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效率,减少丢分情况,从而决胜中考。

【参考文献】

[1]马荣霞.高中学生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与教学改革,2013(4).

[2]陈志红.提高主观题解题能力的“三个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1).

[3]杨仕保,赵香兰.奏好“三部曲” 解题更高效——主观题解题策略感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

【作者简介】王晓洁(1972— ),女,汉族,广西合浦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研究方向是初中基础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主观题道德与法治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