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1-08-23 11:52刘建勇
考试周刊 2021年54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培养探究初中历史

刘建勇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的个人修养要求日益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育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其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初中历史教育的方向。“读史使人明智”,初中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启蒙阶段,历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知识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起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作用。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塑造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将为历史教学模式指明新方向。因此,文章将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从培养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开始,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素养;培养探究

一、 引言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历史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手段,因此,对于国家、人民而言,历史教育尤为重要。将培养“历史素养”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核心,是2011年修订的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以史为鉴,结合对生活、社会的看法,领悟、理解历史知识;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纵观古今中外,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当代社会现状和历史事件,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塑造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独立、端正的人生价值观,用历史思维的视野去看世界。

二、 初中核心素养与历史能力要求

培养满足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第一任务,与历史教育息息相关。民主、富强、文明、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进程离不开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初中历史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行了简单介绍,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见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是历史教育的目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备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以唯物主义的观念和视野看待并理解历史发展进程,突破当前历史教育脱离社会现实的现状,使历史教育中的“教”和“育”实现统一。

阐述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阐述能力是指整合从各个渠道提取的历史信息,形成历史信息处理能力和历史思想,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叙述等方式具象体现的历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人物、事物、时间的深入思考,要求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呈现方式熟悉掌握,锻炼历史阅读能力,从多视角、大局观等方向解释和认识历史人物、事物、时间。感知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把握历史人物和实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结果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解,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思路进行系统化整理,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顺序、时间和过程。

三、 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学生从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方面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是当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塑造历史核心素养。终身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小,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考试为导向,导致初中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等,是学生对历史学习欲望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为落实教育目标,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探究、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未来竞争能力。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

(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在学生了解历史史实之后,引导学生对此展开小组沟通,并分析理解成果。而评价学生讨论结果,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则是教师的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从而积极自主地探究历史知识,成为学习、课堂活动的主体。以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例,教师提出问题: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教师在学生代表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点拨。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等的形成影响重大,故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有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职责,要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国家自信、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目的。以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为例,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体会明朝倭寇为患,东南沿海的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戚继光立志扫平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组建“戚家军”,扫平倭患,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让学生感受到戚继光爱国情怀和理想选择,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培养新时代学生爱国情怀。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核心素养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学生通过合作、阅读、交流、分工、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将自主学习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历史核心素质的主要方面。比如,以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办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探究,对隋朝统一与灭亡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首先,教师提出探索目标,学生自行或教师分配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内收集隋朝统一与灭亡的历史信息,进行整合。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将所有学生的看法进行展示和分享。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社会、经济、皇帝、大臣等方面对结果进行点拨、分析和补充,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寻找隋朝统一与灭亡的根本原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學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培养探究初中历史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