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来了

2021-08-23 04:57
新传奇 2021年30期
关键词:暴雨

当中部战区发布消息“风雨有我在,人民请放心”时,万众潸然。中国人民面对人民子弟兵,内心涌动的是热烈、安心,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解放军来了”,在外国人眼中是“别人家的军队”。但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意义,就是国之柱石,民之底气。

近日,一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突袭河南。据通报,截至7月29日12时,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1366.43万人受灾,因灾遇难9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21.4千公顷,绝收面积179.8千公顷。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评估统计之中。

“解放军来了!”外国永远都不明白在中国这句话的意义

从7月17日开始,河南多地普降暴雨。据中央气象台消息,7月20至21日,郑州24小时内的降水量达到了624毫米。在雨势最大的20日下午,仅一个小时的降水量就达200毫米。要知道,郑州常年平均降水量也不过600多毫米。全年三分之一的雨,在这一个小时下光了!有网友测算,整个郑州市想要在短时间内容纳200毫米降水,必须腾出150个西湖!这样的极端天气,已经远远超过城市排水防洪系统的极限。

郑州城内,一片汪洋。很多地方的积水超过1米,地下室、地下车库纷纷沦陷。路上的下水道井盖悉数被冲开,涌出的水流如同喷泉一般,路上的行人不得不在齐腰的水中艰难前行。在积水严重的地方,水已经漫过了车顶,不少汽车被冲倒甚至冲走。在一段视频中,一个人蹲在一辆汽车顶盖上,而他周围数百米,全是滚滚洪流。

哪里有人民受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险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安民警、消防员、武警官兵等火速投入救援。

与此同时,中部战区紧急出动,在前线设立应急指挥部。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上将坐镇联指中心,军区政委朱生岭上将和副司令员王长江中将直接奔赴抗洪一线,入驻前方指挥部。7月20日,在得知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境内伊何滩拦水坝决口的消息后,解放軍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紧急出动,执行爆破分洪任务。该旅是国家级抗洪抢险应急专业部队,先后参加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2008年抗震救灾等重大抢险救援任务。视频画面显示,83集团军军车深夜疾驰在公路上,一辆辆车前横幅写着“83集团军来了(如图)”“杨根思部队(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来命名的光荣部队)来了”。

当晚,“83集团军来了”的图片在网上热传。人们说:“当中部战区发布消息‘风雨有我在,人民请放心时,万众潸然。中国人民面对人民子弟兵,内心涌动的是热烈、安心,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为,美国军队属于国会,英国军队属于女王,只有中国解放军属于人民。‘解放军来了,在外国人眼中是‘别人家的军队,但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意义,就是国之柱石,民之底气。”

“我们听从祖国召唤。”不少退伍军人也自发前往河南救灾,退伍军人宋庆明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部队培养了我们—身本事,危难时刻就应该还给人民。”

解放军到达后,迅速进入抢险一线,保护人民!救援现场,不禁让人想起了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解放军官兵用自己的身体做堤坝,带着沙袋不停地往洪水里跳。周围的许多老百姓跪下来哭着说:“别跳了,房子我们不要了,你们别跳了。”这场鏖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决堤口被堵住,老百姓的家园被成功守护。

临别时老百姓拿一篮篮馒头往军卡里扔,追着军卡跑,边跑边哭边喊:“上哪儿还能再见到你们啊?”送行的现场,有的孩子拿着横幅,写着:“长大了,我也要去当兵!”也许,这一次驰援河南中,就有当年立志当兵的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15名空降兵从地震灾区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将灾区信息输送到外面。如今,解放军再也不用跳伞了。因为,与解放军一起驰援救灾的,还有各类高科技设备。比如利用翼龙无人机在空中搭载移动公网基站,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水上救生机器人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全过程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应急动力舟桥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能在短时间内排除特殊区域的洪涝。

由此可见,仅仅一句“解放军来了,就已经是一剂强心药。

当然,面对狂风暴雨勇敢站出来的,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郑州市区,在一个被水淹没的路口,一队群众“抱团”过马路。为了避免被水流冲走,大家手拉着手,喊着“一、二”的口号,在雨中稳稳地前进。人群的外围是年轻的小伙子,妇女儿童则被保护在中间。团结与爱,在这一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张“河南暴雨互助场所名单”被网民们转发。出现在这张名单上的“庇护所”,有学校图书馆、公司办公室、餐馆大厅、超市甚至是私人住宅。最后,还有来自全国的捐款以及在网络上持续关注灾情的热心网友们。每一条对救灾有用的消息,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网友帮助转发扩散。这座城市乃至中国民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

暴雨之下,留给中国和世界的五点启示

我们看到了自然的残酷,也见证了众志成城的力量。但警报还未解除,至少,它给我们带来了五点启示:

一是降雨预报需要更精准。7月20日,当全国舆论聚焦郑州前,这里的雨已经下了3天。让公众产生疑问的是:如此大的降雨量,气象部门为何没有预警?事实上,郑州气象局早有预警。不过,大雨的强度远远超过了预期。有着37年工作经验的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阮祥用“从未见过”“充满怀疑”“不敢相信”来形容这场暴雨,气象监测员不敢相信暴雨数据,最后选择手算校对。 既然已有预警,气象预报是否可以更精准?其实,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至23%。这次预报大雨时,一开始气象部门预测降雨中心会在焦作,但最后却在郑州,这是现有技术无法避免的误差。由此可见,气象预报系统高深莫测,需要专门的人才队伍去理解、掌握和完成相应的开发任务。

猜你喜欢
暴雨
暴雨中的凡人英雄
我在今日等待暴雨到来
“暴雨家族”有哪些个性
被风干的
暴雨突袭
暴雨袭击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暴雨将至(节选)
猛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