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像一条被卷进漩涡的鱼”

2021-08-23 02:19
教育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理想大学学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道出了中华先辈们“以学兴国”的满腔热忱。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里,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却明显下降,少有人能如先辈们那样“如饥似渴”地去汲取知识养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升学的压力下,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大班学生 王奕博

有的时候学习让我很快乐,因为学会了知识就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他们不仅会表扬我,还会满足我很多愿望。有的时候学习也让我很苦恼,因为姥姥姥爷总让我上英语课、篮球课,还给我出了好多数学题,我看动画片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可是他们说只有这样才不会输给别的小朋友,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中学八年级学生 泽仁罗吾

在我的家乡,父辈的生活封闭且单调,物质条件也比城市落后一大截。想要摆脱贫穷和落后,学习是最简单的方法。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父亲还是给我报了补课班,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中学、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不再重复他们的生活。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觉困难,觉得有些知识很晦涩,听不懂的时候就感觉学习没意思,不想学。不过马上初三了,大家都在努力学习,我也很少有放弃学习的念头了。

北大附中天津学校三年级学生 辰辰

老师曾经一个星期里找我妈妈谈了三次话,因为我总是上课不听讲,还不认真完成作业。妈妈回家一边唉声叹气地和爸爸哭诉,一边数落我。我也觉得很委屈。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好才是好孩子,為什么不能只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为什么放学后还要去上钢琴班、书法班、英语班……没有人为我解答这些疑惑,家长和老师只是告诉我学习是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将来,可我不知道好的将来究竟什么样,也许就是比爸爸再有钱一点,或者是成为网络名人,再或者是成为一个科学家、发明家。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插甸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姜云天

我们村出了很多大学生,每次看着他们风光地回家我都很羡慕。虽然妈妈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让我一定要像大学生们一样,给家里人争气。她希望我能够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并且学会管理自己、专心学习。有的时候我也会感到困惑,觉得学的这些知识好像在生活中没什么用,提不起兴趣,但想一想现在的辛苦付出能让父母、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且身后有那么多人在注视着我、支持着我,我总能坚持下去。我很喜欢一句话:“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更加耀眼”。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我相信我能继续进步,考上重点中学,再考进好的大学,出人头地,不让自己遗憾,也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和父母的期望,成为一个令他们感到骄傲的人。

加拿大蒙特利尔Collège de Montréal九年级学生 鲁腾泽

对我而言,发自内心想要“去学习”是最难的,我觉得和兴趣有很大关系。比如我喜欢科学,就会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成绩也不错;而对于计算机编程,我提不起什么兴趣,对学习内容也不理解、不认同。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没有出错,但取得的结果没有想象中好。父母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拿到很高的学位,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我觉得学习是包罗万象的,其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按照别人划定的轨道前行。

北京101中学高二学生 许怡然

高二许多科目都要会考,我要同时兼顾十二门课的成绩。有一些科目我根本就“不开窍”,比如化学和历史,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既找不到学习方法也找不到学习意义。每周的休息日,我除了要补语数外,还要补化学和历史,这样的学习只让我觉得疲惫。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这样“熬”过来,但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太没意思了。马上就要高三了,我每天就像一台“学习机器”,准备迎接高考。只有考进理想的大学、选择了理想的专业,才有资格谈“学习的意义”,谈“建设祖国”,现在说这些还太肤浅。

吉林大学大二学生 乐乐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感到迷茫和空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目标。我每天打游戏、和同学聚餐、在学生会组织活动、陪女朋友逛街,过上了自己想象中“美好”的大学生活。直到大学第一次考试时高数“挂科”,我才意识到那段时间太过放纵自己了。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好像已经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我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到文凭。在大学课堂上,学生们几乎从不提问,也很少发言,只有每次考试前的“突击”,才能看到大家发愤图强的样子。看新闻的时候,了解到现在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疫情期间好多人都失业了,所以我准备大三开始报考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找个“铁饭碗”才是正事。

香港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二年级 王利杰

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涯,我感觉最困难的是进行创新型学习。特别是博士阶段,很多项目都是导师交给我后,我要从中提出新的观点。取得高学历、读博士,其实算不上是我自己的意愿,而是出于家人的期望和对工作的恐惧。高等教育后期,博士们大都很迷茫——年岁渐长、没有工作、科研压力大……研究型人才是要能坐得起“冷板凳”的,要有耐心更要有能力。我感觉我有耐心,但是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取得高学历需要有前置的、明确的规划,很多人在工作后才能体会到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所以我两度转行,从金融工程转向国际事务再转向教育,不过每次蜕变都让我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 乔森

将近20年的学习生涯,我似乎从未考虑过“人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从小到大,我都觉得好好学习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身边的同辈、长辈都在不断向我传输这种思想。我就像一条被卷进漩涡的鱼,随着鱼群一起拼命地游,却没有自己的方向。我一直把学习当成“目的”本身,每次学习任务结束就达到了终点,这样的学习是短视的、功利的,可我无法改变现状。我的理想世界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现实世界却不得不让我“为工作而读书”“为物质而读书”。

猜你喜欢
理想大学学生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赶不走的学生
至善
学生写话
理想
聪明的学生等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