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8-23 21:59梁苏丹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安徽省对策

梁苏丹

摘 要:当前,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引领着各行业的加速转型升级。数字农业作为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决策精准化、监督网络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数字农业快速发展,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农产品电商销售率不断提高,但安徽省数字农业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了完善数字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加强数字农业项目统筹规划、强化数据资源共享与利用、加强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3-0004-03

Abstract: Big data, as a new production factor, is currently leading various industries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s an integrated product of big data and agriculture, digital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thod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ecision of decision-making, and the networked supervision. In recent years, digital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Digital agriculture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digital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e-commerce sales ra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so increas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Anhui Province still encounters the problem of uneve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Thus, Anhui Province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digital agriculture projects, strengthening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data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alent exchange and training.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Digital ag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近年來,中国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已成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并将数字农业纳入数字江淮建设等规划中,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度安徽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4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5位。

1 安徽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1.1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19年安徽省县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9.8%,全省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点300个、大田物联网试验示范区4个、应用农业物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21家,拥有智能拖拉机、收割机、大型机具等50万台。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建设安徽省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心包括“一云、一心、一平台”,即政务云、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1]。目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已整合12个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和6大行业基础信息数据,汇聚优质小麦主产区等260个基础数据图表,初步实现了“三农”决策管理精准化、产销管理在线化、有效监督网络化。

1.2 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广泛 安徽省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起步早、模式多、效益好,目前数字农业技术已广泛运用到种植业、畜牧业、设施栽培和水产养殖业。数字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的应用侧重于大田物联网测控、遥感监测、智能化精准作业、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物联网等方面,如芜湖中联重科打造“五网合一”数字大米,搭建以作物模型为基础的数字大米平台,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智能感知、精准投入、智能作业等;数字信息技术在设施栽培行业的应用侧重于果菜茶花种植环境监测和智能控制、智能催芽育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方面,如黄山祁门红茶智慧茶园打造集互联网+物联网+水肥一体化于一体的智慧茶园云平台。数字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侧重于推广养殖环境监控、畜禽体征监测、精准饲喂、网络联合选育等方面,如汉世伟和县猪场采用追溯电子标签、巡场机器人、环境智能采集和控制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批量养猪,实现智能饲喂、智能追溯、环境监测和控制。数字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侧重于推广水体环境实时监控、循环水装备控制、饵料自动精准投喂、水产类病害监测预警等技术[2],如太和良庄基于现代化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打造了生态化、工厂化、高效化的养殖模式。

1.3 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加快推动农业经营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一是培育农产品网销品牌。开发生产适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网销农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农产品网销品牌,如邮乐农品、三只松鼠、三瓜公社等,目前芜湖三只松鼠年经营额已突破100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坚果第一品牌。二是拓宽线上营销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商经营活动。推进电商平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对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销售、物流新模式。三是打造云上会展。通过将线下展品集中线上展示展销,打造“安徽线上农交会”。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村电商服务站1.4万个,覆盖90%以上行政村;在国内知名电商设立地方特色馆160余个。2020年,安徽省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达693亿元,增长29%;全省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15.8%,位居全国第3位。

1.4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果顯著 围绕解决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安徽省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建设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益农信息社为重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4类服务。按照“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公开遴选省级运营商,建设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召开信息进村入户推进会、座谈会、培训班,开展现场调研、调度、通报等工作,指导各地按照“六有”标准,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全省建设益农信息社超过13581个,行政村覆盖率超90%,开发建设了安徽益农信息公平服务平台和“皖农惠”APP,初步构建了村级信息服务体系,夯实了农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发展数字农业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数字农业发展时间短,县区一些基层单位存在对数字农业认识不足的情况,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未能及时学习数字农业相关业务知识,面对不断更新的数字农业技术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县级行政单位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县区级农业信息化行政科室的配置不足[3],部分县区农业信息化科室和其他业务部门合并重叠,基层数字农业岗位设置尚未完全实现专人专岗。

2.2 地区间和行业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安徽省数字农业行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其中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相对较快,而种植业和设施栽培业发展略低于全国水平,行业间的不均衡发展制约了安徽数字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安徽省内县域间也存在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县(市、区)数字农业发展有两极分化趋势,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达到全国前百强水平,发展欠佳的县(市、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提高,数字农业作为大数据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后的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和农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数字农业发展时间较短,从事数字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目前,安徽省数字农业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年龄结构中老年化[4],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获取和理解数字农业信息技术能力较差,从而加大了数字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阻碍了数字农业的深入发展。

2.4 数据整合共享不足 在数字浪潮下,安徽省涉农各部门、各级政府单位积极筹建大数据平台,导致业务平台林立,信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且部分平台功能相似,资源利用率不高,尚未形成集约效应。同时,由于目前缺少数据共享方面的技术标准或法规,导致农业数据资源分散,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难度较大,数据共享渠道未能上下贯通,涉农类数据系统形成数据孤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决策者和使用者无法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资源,不能从多维度进行决策分析和高效管理。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数字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落实新政策、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对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县区农业信息化行政科室设置,县级农业农村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必要的信息化行政科室,研究和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

3.2 加强数字农业项目的统筹规划 强化数字农业项目整体设计,突出地方优势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鼓励各县区积极推广应用成熟数字农业项目,同时引导各市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创新数字农业发展模式,努力使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小农户都能享受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红利。在数字农业系统管理服务上,强化数据系统建设统筹安排,整合相近或相关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加强系统建设立项审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发挥行业或领域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

3.3 强化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建议省数据资源主管部门尽快完善大数据归集、共享相关法律法规,对已建的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5],推进省市县涉农数据尽快接入“数字江淮”大数据平台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便于涉农数据的统一管理、共享和开放。制定统一的农业大数据资源标准,通过梳理、整合制订农业农村大数据目录与管理、元数据等标准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共享规范,理清农业农村大数据的边界,明确数据分类和数据格式,规范农业农村数据共享的具体方式。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索现有农业农村数据挖掘模型,积极参与部里的数字农业评价、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等农业数据分析、预测工作。同时,建议结合安徽省特色农业,研究单一品种价格指数等特色农业数据分析。

3.4 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培训 增加数字农业技术培训班的规模和次数,加大对典型应用案例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以典型县区案例汇编、经验汇报、现场观摩的方式,让县区数字农业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当前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最新的数字农业技术,同时增加数字农业培训班的规模与频率,介绍和推广安徽省农业农村数字农业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升基层农业部门业务人员的数字农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晶晶.安徽省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及举措[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224-227

[2]汪懋华,李道亮.力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2):4.

[3]杨晓明,宋双娥.山西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建议[J].河南农业,2020(34):12-13.

[4]孙思文.芜湖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5]许文青.推进农业数字化 提升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潜力[J].中国科技财富,2020(9):30-3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安徽省对策
成长相册
诊错因 知对策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