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2021-08-23 02:26杨欢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

摘要:近年来,国内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备受关注,国家鼓励并倡导文化自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多元化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它的传承与发展和群众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关注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实现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如何提升群众文化与非遗的融合,完善国内文化体系构建工作。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古国的见证,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国内文化部门的重点性工作。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合理的实现群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提高全民文化水平素养。

二、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途径

2.1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做好群众文化传承

首先,以政府文化部门、社区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和场所,需要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讲座、培训、宣贯等,鼓励并培养从业人员的文化保护意识。成立民间调研小组,针对各个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针对技术性、文学型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民间文化继承机制,通过出台政策,鼓励非遗传承人继续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供资金等物质性保障。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人员要意识到非遗要想长远发展和传承,是离不开群众基础的,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群众,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宣传等渠道,提高群众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并形成一种浓郁的民族自豪感,以保护传承非遗为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群众文化活动要和非遗相融合,实现综合性创新,例如箜篌技艺、陶艺等,可以通过当地开展定期的文化艺术节的形式,提升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的占比,激发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以群众为基础和前提的,只有群众接受并乐于学习,才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列。同样,我国文化源远流长,非遗作为多元化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在群众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容,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帮助人们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

2.2贴合实际立足日常生活,实现文化创新与融合

文化的传承,需要群众的共同参与,在日常的群众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增强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和传承度,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用实践行动来传承传统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代潮流元素至关重要,通过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多元化的群众项目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大的提高了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例如实行戏曲进乡村制度化、普及化、常态化,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看戏难的问题,提升了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水平,同样,也为戏曲传承带来了更多的受众和支持者。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平台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地域化的影响,各地的风俗习惯等都是不同的,群众的价值体系、文化造诣都是不同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很好的协调了文化地域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节庆等,都更贴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风俗文化,通过非遗节日活动的开展,更好的提升了群众活动的文化素养。例如内蒙古的祭敖包,不仅是该地区的地方性风俗,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传承;阿拉善的赛驼,展示了蒙古牧民们的骁勇善战和生命的朝气。

2.3重视新时代信息技术对于非遗和群众文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国内文化体系建设而言尤为重要,在信息时代,大数据传播的效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便利,通过网络信息实现了跨区域的传播,实现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地区性群众文化活动,要懂得结合新媒体技术,引导群众更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自觉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来。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更多的就是依托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地区性的文化部门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短视频拍摄等活动,发布到互联网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快速传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感揭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更多的群众了解和传承该文化。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例如虚拟AR技术等,可以帮助群众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近距离的接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真实性、全面性。通过应用高端科技,对于已经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物进行仿真性还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文化体系,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贡献能量。通过还原技术,使得群众了解到民族文化的伟大,在未来的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能够不断创新,开拓出更适合时代适应国家发展的文化产物。

三、结束语

作为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与传承,非物質文化遗产在国内文化体系构建和国民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关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与非遗保护相结合,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来实现非遗传承工作,提高国内文化体系建设进度,将对国民的文化水平提升起到加大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魏钢.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宣传研究[J].明日风尚,2018(8):319.

[2]武宁.生活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阿拉善蒙古族养驼习俗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8(5).

[3]施慧.新时期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启示—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保护工作为例[J].社科纵横,2017,32:148.

作者简介:杨欢,女,汉族,1987年8月13日,本科,助理馆员,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445000),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和展演。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