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水生态环境调查及治理对策分析

2021-08-24 12:59王晓波
东北水利水电 2021年8期
关键词:扎龙自然保护区水体

王晓波,苗 壮

(齐齐哈尔市水资源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扎龙湿地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内陆湿地,是我国以鹤类等珍稀鸟类为主的大型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它不仅是水禽和鸟类生活、繁殖及迁徙的重要驿站,而且对区域的气候调节、降水平衡、蓄滞洪水、净化水质、减轻空气污染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保护扎龙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况

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和双阳河流域下游尾闾地带,乌裕尔河南支从湿地北部汇入,双阳河西支从湿地东部汇入。1979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将扎龙湿地设为保护区,1987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扎龙湿地行政区划包括齐齐哈尔市区(570 km2)、富裕县(170 km2)、泰来县(160 km2)和大庆市的林甸县(500 km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700 km2),总面积2 100 km2。保护区辖2个地级市的4个县1个区,共计14个乡镇、56个村屯,还有10个国有企事业单位。保护区范围内共有人口2.9万人,在核心区内涉及13个村屯,有0.54万人。

2 基本功能

扎龙湿地是一个独特的水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还能起到防风阻沙、抗洪减灾、净化水体、减轻污染、调节气候等作用,是维持地区生态平衡的大调节器。

1)物质生产功能。扎龙湿地能够提供大量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芦苇和羊草出口国外,创造外汇收入。

2)调节河川径流。通过湿地的蓄水调节,对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的径流在时空上进行再分配,可以减少水旱灾害,削减洪峰,减少对下游城镇、居民及工程的危害。

3)净化水体。扎龙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决定了它对水体的净化能力。种类繁多的生物、植物、土壤对水中的化学元素都拥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可减轻水体污染元素含量,净化水质。

4)调节局地气候功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将湿地积水带入大气中,可调节空气湿度,影响降水。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沼泽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及各种细菌,对空气有净化作用。

5)抑制地区沙漠化进程。扎龙湿地处在嫩江风沙带东移的必经之路,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嫩江沙地东移的屏障,对沙漠化进程有抑制作用。

3 水生态环境调查

3.1 水环境现状

1)水质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据黑龙江省水文局多年监测资料显示,嫩江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质类别常年为Ⅳ类,偶而出现Ⅲ类,从未达到Ⅱ类水质目标要求。主要超标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

2)水量情况

扎龙湿地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乌裕尔河水和双阳河水。乌裕尔河的河滩面积较大,河道紊乱,河槽切割浅,河水较浅,下游河道不明显,形成大面积沼泽地即扎龙湿地。据湿地把口站——龙安桥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乌裕尔河年径流量在1.62~11.8亿m3之间,平均年径流量为4.18亿m3,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双阳河属国内极少的内陆河之一,是典型的无尾河,河道曲折蜿蜒,从林甸县开始有明显河道,最终从九道沟汇入扎龙湿地东部。据双阳河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双阳河年径流量在0.042~2.346亿m3之间,平均年径流量为0.577亿m3。双阳河水库截流双阳河水,除丰水年外只有少量水流入扎龙湿地。

因为乌裕尔河上游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破坏了原生植被,导致河水径流量变小;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幅增加,截留、分流现象严重,导致下游水量大幅减少,水量的年际变化更加明显。据测算,平水年扎龙湿地年平均缺水至少2亿m3。20年间通过中部引嫩工程向扎龙湿地累计补水29.12亿m3。历年向扎龙湿地补水情况见表1。

表1 扎龙湿地历年补水情况调查表 亿m3

3.2 水生态现状

1)生态基流情况

扎龙湿地目前没有布设生态基流监测断面,故无生态基流成果。而保护区上游乌裕尔河依安大桥布设了生态基流监测断面,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乌裕尔河的最小流量不能满足生态流量的要求,多年平均流量能够满足生态流量的要求。

2)水体流通性情况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面积大,局部低洼地带形成了大小不规则的湖泡,地势较高的地带形成岗地沙丘。茂密的芦苇阻碍了水的流动,加之湿地自然比降较小,使得保护区内的水体流通性受到影响,流通不畅。

3)水系连通情况

东升水库拦洪调蓄,加之301国道、中部引嫩工程、克钦排干、翁海排干、连环湖排干等工程的拦截,使得扎龙湿地的水系连通性受到影响,破坏了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4)水土保持情况

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扎龙湿地资源,如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和开垦荒地等,加上水资源缺乏,使得扎龙湿地内部草原面积减少、沼泽退化,出现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的倾向。

3.3 污染源状况

1)入河排污口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有林甸九道沟排污口。九道沟内废水由沟道末端排入扎龙自然保护区,之后污水漫散无明显沟道。九道沟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长约5.7 km,沟道宽40 m左右,沟内废水主要为林甸县及沟道沿线村屯生产生活污水。

2)农业面源污染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主要集中在地势较高岗地上的耕地约2.0万hm2,占总面积的10%,种植玉米、高粱、大豆、小麦、谷子、马铃薯等作物。近年来,由于水稻价格上涨,农民私自在低洼地或沼泽内围垦种植水稻,化肥、农药、除草剂的过度使用,农作物秸杆以及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乱丢乱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养殖污染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有养殖场15处,且还有村屯畜禽养殖散户,畜禽的废污水和粪便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至附近的沟道内,最终汇入湿地,造成水体污染。

4)居民生活污染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附近的沟道内,最终汇入湿地,造成污染。由于没有集中收集和处理措施,有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有的堆放在水域岸线内,给湿地水环境带来污染。

5)围河养殖围网捕鱼

扎龙湿地内芦苇沼泽面积占总面积的57%,达12.0万hm2。收割苇草、水产养殖和捕鱼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当地居民在湿地内自然水面经营生产活动,也造成水体污染。

6)私搭乱建

据调查,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有33个违章建筑,甚至还有旅游渡假村,这些违建给湿地带来污染,破坏了湿地的水生态环境。

扎龙湿地污染源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扎龙湿地污染源情况调查表 处

4 水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1)建立长效补水机制,保证湿地供水,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建立完善的长期由嫩江给扎龙湿地补水的机制,缓解湿地缺水状况,对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十分有益。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部引嫩工程管理处签订长期供水协议,由中部引嫩工程的六支干进水闸、八支干翁海退水闸、东升泄洪闸、赵三亮子闸向扎龙湿地补水。截止到2020年,已累计向扎龙湿地补水29.12亿m3,有效地减轻了扎龙湿地缺水的压力,保证了湿地供水。

2)严格控制排污,加强监管

乌裕尔河和双阳河水质不达标是影响扎龙湿地水质的主要因素。对两河沿岸地区采取限制纳污总量控制,加强入河排污口审批,取缔非法排污口,以改善扎龙湿地水质。

3)采取生态移民等措施,治理污染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针对核心区内有居民,耕地逐年增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无组织放牧加上畜禽粪便等遍地弃洒,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应尽快实施生态移民,将核心区居民迁出,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居民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迁出,坚决杜绝随意开垦、自由放牧及私下养殖行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进入核心区。

4)建立合理的监测系统,对湿地进行科学监控

在扎龙湿地设置水质水位监测断面,形成水质水位同步监测网络,及时有效地了解各断面的监控情况,掌握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水质水量两大要素,为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5)利用法制手段强化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时要着重考虑未开垦的沼泽、湖泡,因地制宜推进保护区生态岸线建设;逐步清理围网捕鱼及围河养殖,严禁违法开发和占用低洼地和沼泽;配备保洁队伍,加大保护区的环境治理力度;规范排污排水渠道,整治输水通道,减少乱排乱放对湿地水体的污染。

6)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湿地的意识

采用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宣传途径,提升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扩大湿地保护覆盖面,养成人人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习惯,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

7)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执法队伍及装备,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扎龙自然保护区横跨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湿地范围内还有种畜场、中引渠道、江东灌区等单位和水利工程,扎龙湿地管理局只有管理权没有所属权,管理和资源所属权不统一,易形成权属上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的局面。基于此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十分必要,通过完善机制,明确责任,紧密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面对区域面积大,执法人员少,装备差的实际情况,应增加执法队伍编制,加强管理局与地方的协作,改善执法装备,落实执法经费,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
扎龙自然保护区水体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带春回扎龙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