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育的小学音乐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

2021-08-24 13:19周加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小学音乐

周加奇

【摘要】体验式教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和感受。在这其中多以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方式进行。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堂具有实践性,那么,体验式教育就非常符合这一理念。体验式学习能让学生在体验与感受中学到知识,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分层设定教学目标,能更有效地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音乐课堂的美育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小学音乐;实践课程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氛围,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技术技巧碎片化,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主动理解、加深、构建知识的教学形式。

一、体验式教育的核心

体验式教育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体验式教育着重于体验,是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式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目的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实际的或虚拟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或体验,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内化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处于基础阶段,即从体验与感受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三观”,这一过程就是认知体验。这与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更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传统的音乐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此阶段的教育,學生非常依赖教师,在课堂上,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全部由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不高,指示机械性地跟随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套路化的思维模式。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创造力被压制。由于一直在被动性地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会降低,学习的体验感降低,学习主动性变差。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理念也与之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师为中心”朝“以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模式变得要以生为主、师为辅。新的教育理念的诞生为各式各样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温床。而将体验式教育的意义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机会,强调“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学生通过在创设的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体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分享,在参与和体验中完成知识构建,最终实现自我的主动发展。体验式教育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与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一致。因此,将体验教学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将是一种新的尝试。

三、音乐实践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情景体验,促进理解

情景体验可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时教师可深入了解和开发周边社团的人文环境,将课堂延伸到教室外,直接接触与课题相关的环境来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间接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相关情景来实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情景或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景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增加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激发想象力,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如,在执教五年级第一课《春景》时,先带领学生到逛逛校园的春景,感受广东的春天。然后,PPT展示挪威春天的景象,感受不同地域的春景。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再去聆听钢琴曲《致春天》,学生会更能融入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不仅对乐曲的理解更深,也更爱春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的春景。执教二年级歌曲《小红帽》时,让学生提前一天小组制作大灰狼、小红帽、外婆和妈妈的卡通形象,在课上时作为帽子戴在头上,扮演相对应得角色再配上轻快的音乐,学生很快就会沉浸在童话氛围中。在此基础上,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创造音乐。

(二)参与体验,强化感受

音乐就是情感的依托,音乐能抚慰人心,抒发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尤为关键,以感性着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体验,让自己情感与歌曲情感共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参与音乐的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演唱技巧,理解音乐,形成思维习惯,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在学生能力条件允许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二度创作,通过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创作,在轻松的氛围下自然形成,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五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笔者让学生先阐述自己的妈妈平时是如何对自己的。再听歌曲,说说歌曲中的孩子是怎么对母亲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参与体验音乐,用音乐诱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阀门与歌曲共情。同时,还通过把握音乐的艺术性,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和情感的抒发。最后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让学生二度创作,根据自身经历,创编歌词,献给他们的妈妈。

(三)加强合作,以生为本

爱学生体现在尊重上,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是体验式教育实施的基石,教师只有设计出高效、多样的小组合作形式才能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自由地给予自身的意见并在讨论中得到成员合理的评价,能在讨论中得出结果。但需注意,小组的讨论必须在民主的氛围下进行,不能出现霸权,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注意、多鼓励。让学生在民主的小组合作氛围下,积极讨论,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如,举办一场“生活中的打击乐”的展览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声音收集、记录,然后小组讨论如何将收集的声音创编为一首小打击乐。通过这样的交流合作体验让学生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利用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寓教于乐,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是衡量教学成果好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良性药剂。在体验式教学中评价应该是多元的,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小组甚至自身。自身评价着重与反思自身,思索自身存在的问题、做的好的地方以及自己能做到的地方。学生互评在于能客观评价且能发现自身发现不了的问题,开拓视野,还能与同学增进了解。教师的评价在于帮助学生纠正思路、引导方向、给予鼓励。家长的评价使学生获得认可、提升动力。评价的重要性在于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将学生从感性的体验中获得理性的认知,达到知识的积累。这就是教学的成果体现。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育注重的是情感的教育,而情感需要通过自己去经历和体验产生的。随着课程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对教师的要求只会更高。教师要明晰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身只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多设计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让音乐课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杜敏,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时效性的心理因素探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田辉鹏.体验式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小学音乐
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思考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