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班级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1-08-24 13:19张苑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线下素养

张苑芳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从国家到社会,再到学校层面,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那么,如何把传统节日教育融入到学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应用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为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因此,两年来,我们尝试着把信息技术与班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信心,从而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思路、新形式,助力信息技术在德育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实践和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传统节日的活动化任务平台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珠光小学微信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再结合微信班级群、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饮食以及相关古诗词等的文化内涵,加以整合、巧妙组织,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任务,搭建传统节日活动化任务平台,即,“在平台发布系列任务——学生线上领取任务——学生线下完成任务、提交凭证(过程照片、成果、感想等)到平台——教师审核、评价——学生获得素养积分”,用这种项目式活动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线下的活动与线上的记录、数据分析以及展示形成有效的闭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班级活动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节日的活动化任务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的设置有梯度性:根据完成任务的难易,每个节日设置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和高级任务,任务级别越高,获得的素养积分就越多(见图1)。

2.任务的完成有可操作性:其实,每个任务的设计都是一个资源包,有教师精心挑选的关于主题的知识链接或视频、有完成任务的示例,学生可以凭借教师给的文字介绍或视频进行学习来完成任务,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来完成任务。总之,每个任务的设计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有梯度的学习平台。学生从中可以学到知识、提升素养。

3.任务的设计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节日的文化元素与手工、劳动、游玩等相结合,努力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又具有实效性的活动。比如,春节学习制作“家庭编年史”,元宵节学习包汤圆,疫情下的清明节“把春天种在家里”、制作家族树,重阳节与家人一起登山等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4.任务的选择有自主性:这些任务如同自助餐,学生喜欢什么任务就可以领取什么任务来完成,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兴趣点。

5.任务的完成有评价性:平常活动的开展很难有反馈、量化和评价,学生的收获无法一一展示,但平台系统却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都得以展示、保存,并且得到教师的评价,并体现在学生的整体素养中。网络平台大数据有效提升了资料的采集、存储、迁移,使得原来难以评价的线下活动得以永久保存和随时提取。

6.任务的评价有标准性:以深圳市八大素养为标准,每一个任务都有具体的素养得分,完成的每一步骤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否则可能审核不过关,不能获得素养积分,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

二、拓宽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形成班级活动新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地域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两年来,本课题凭借珠光小学微信任务平台中的“学生素养评价系统”,结合微信班级群、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内涵,设计生动、有趣的节日活动任务,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交互相融,促使了活动的落实与评价,主要体现为两种:

1.线下主导,线上记录(见图2)。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各种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如(见图2)开展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亲子登山、元宵节猜灯谜等班集体线下活动,然后在线上设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只需把参与活动的照片、感受等传上平台任务系统。具体如清明节“传承英雄志”的线下英雄人物事迹展,辅以线上相应的英雄人物事迹推文,不但学生受到熏陶,家长也能拓展有关英雄人物事迹的知识。接着,线上设置“我最喜爱的英雄人物”的任务,学生领取后,用“说英雄故事”“写感受”等方式提交照片、文字作为凭证,审核过关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素养积分(见图3)。这一方式解决了学生参与活动后能否得到有效评价的难题。

2.线上主导,自主(合作)完成。

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习俗多样。受时间、地域的影响,我们无法每一个活动都统一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一一学习和体验。那么,线上主题式、自助餐式的任务发布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让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每一种文化内涵、每一个习俗都有可能被学习、被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下图4是春节的活动任务内容,由于春节已放假,不可能在班级里统一组织活动,那么,线上任务的发布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传统的班级活动,是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结束之后,更多的是给予所有学生总结性的评价,难以针对一个个学生进行评价。在本课题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平台领取任务,围绕主题,通过网上搜集资料、线下单独(合作)完成任务,接着在班级群里进行分享、评价,最后提交任务凭证。这“凭证”则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的图片证明或家长反馈。比如,清明节有一个需要学生制作菊花的任务,那么,在提交任务时,不但要提交最后菊花的成品,还要把制作菊花的准备工具及制作过程的图片上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审核,给予相应的素养积分。这样的一系列操作注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也实现线下活动与线上记录、展示,形成了有效闭环,较好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班级活动的深度融合,探索了班级活動的新思路、新形式。

三、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资源,丰富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有效实现线上线下“双阵地”的互动互融。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线下素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传统节日礼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