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课

2021-08-24 13:19杨少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

杨少秋

【摘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测量学生高级思维的质性评价方法,该理论能清晰地评价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本文通过高三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案例,探讨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课,阐述运用SOLO理论进行教学过程性诊断,并提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备考;教学模式

一、在教学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意义

近年来,全国高考化学试题都紧紧围绕着“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化学素养。元素化合物在高考试题中覆盖面广,分值较大。从历届高考统计情况来看,得元素化合物者则分高。这部分试题以实际生产生活、陌生信息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的推理逻辑、归纳抽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难以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而SOLO分类评价能测量学生的思维层次,可以直观地解决这类问题。SOLO分类评价理论有五种思维结构,分别为:(1)前结构水平;(2)单一结构水平;(3)多元结构水平;(4)关联水平;(5)进一步抽象水平。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判断学生所在的思维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本文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对学生的思维层次合理判断,有利于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

二、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课中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应用

例1 “价类二维图”在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中的应用

環节1:通过用已学知识作答的情况,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活动1: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进行物质分类,根据物质类别的一般反应规律,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动2:学生标出代表物质的化合价。

环节2:通过归纳物质的多种性质,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学生将物质类别作为横坐标、元素的化合价作为纵坐标,画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环节 3: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关联水平。

学生观察“价类二维图”的“横向变化”“纵向变化”“斜向变化”,思考对应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环节 4: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学习规律,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进一步抽象水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否能够根据以上的学习得出具体的“价类二维图”?如“铜及其化合物”。如果可以,书写出对应的“价类二维图”以及代表化学方程式。

教师小结:复习元素化合物可以根据“价类二维图”进行辅助学习和理解,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结构。除了“铁”“铜”等元素,还有一些变价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的复习也可以利用此方法。

环节5:强化训练,提升学科素养。

2020全国I卷,26题(节选):在黏土钒矿中,钒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2、Fe3O4。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钒矿制备NH4VO3。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2)“酸浸氧化”中,VO+和VO2+被氧化成VO2+,同时还有___________离子被氧化。写出VO+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中和沉淀”中,钒水解并沉淀为V2O5·xH2O,随滤液②可除去金属离子K+、Mg2+、Na+、__________,以及部分的___________。

(4)“沉淀转溶”中,V2O5·xH2O转化为钒酸盐溶解。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5)“调pH”中有沉淀生产,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设计意图:(1)本题以黏土钒矿制备NH4VO3为载体,查考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应用性;(2)第一空考查物质的变化,“酸浸氧化”过程中,首先Fe3O4与酸反应生成Fe2+、Fe3+;MnO2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因此在VO+和VO2+被氧化的同时,Fe2+也被氧化,此题检测“关联结构水平”。(3)第二空考查陌生方程式书写,第一步: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原理,初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第二步:书写离子方程式。第三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三大守恒定律补充缺失的微粒,配平,此题检测“关联结构水平”。(4)根据题中信息:酸浸氧化、中和沉淀的pH=3.0-3.1和表格数据以及反应原理,确定元素存在形态,此题检测“关联结构水平”。(5)根据“中和沉淀”→“沉淀转溶”→“调pH”和(4)中“V2O5·xH2O转化为钒酸盐溶解”信息进行解题,该过程中Al(OH)3溶解生成AlO2-;Fe(OH)3以沉淀形式进入滤渣③,此题检测“进一步抽象结构水平”。(6)根据推断,确定反应物NaAlO2、HCl、H2O,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此题检测“多元结构水平”。

例2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复习课

环节1:通过用已学知识作答的情况,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条件和配平。

环节2:通过具体反应装置的设计,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信息,学生设计氯气反应装置、除杂方法、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尾气处理方法。

环节3:通过反应装置的设计方法,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关联水平。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并画出装置图;各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环节4:通过综合能力考查,判断思维层次是否达到抽象水平。

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总结设计制备气体的一般实验方法,并画出各部分实验装置图。(教师提示: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杂质、产物性质等方面考虑,实验装置一般有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或检验物质性质的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猜你喜欢
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全国新课标高考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关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