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换班

2021-08-24 02:27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近东苏宁阿里

韩璐

苏宁易购的股权变更尘埃落定。

7月5日晚间,苏宁易购连发12条公告,公布了筹划许久的股权变更方案。曾有意参与苏宁重组的深圳国际控股终止收购股份,由江苏国资委牵头的“资本团”接手。

新新零售基金二期可谓“巨头天团”,由江苏省、南京市国资牵头成立,华泰证券、阿里、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组建,总规模88.3亿元人民币。

只是,这笔88亿元“救急钱”,对比苏宁的千亿债务,恐怕只是填坑的第一步。

“断臂”自救

苏宁的股改方案,从最初猜测江苏国资委参与,到深圳国资委有意参与,再到阿里收购的传言,最终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进入,前后经历了几轮。

今年2月,深圳国际曾公告称,将以148.17亿元收购苏宁易购股份,但数月未有敲定。7月5日晚,深圳国际公告称,与苏宁易购股东方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决定终止潜在收购事项。

一部分原因是多次质押后,可交易股权数已不足。有分析师对《21CBR》记者指出,苏宁目前唯一有盈利和价值的资产是物流板块,深圳国际主营物流,有足够的资本运作资源,这是双方合作的触发点,但苏宁物流依附于苏宁零售业务,盈利更多来自于关联交易和亏损的零售业务。

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坦言,苏宁混改之难,在于其长久以来忽视主营业务内功修炼,导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足,其他业务摊子又铺得太大。

苏宁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差不多每一天亏掉1400万-1700万元。

上述分析师表示:“深圳国资退出,如果消息落地,可能会直接引爆苏宁债务危机,才有了后续新基金的进入,这不是理想中的救驾,从资金规模看,起不到接盘作用,更像是大家‘凑个份子,能送苏宁走到哪里,不好说。”

苏宁的混改方案,应了那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所谓的“巨头天团”,本质上都是“自己人”。阿里是苏宁的二股东,海尔、美的、TCL、小米都是供应商和渠道的关系。

LP Grou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评价称:“看起来超豪华的LP们,不过是在救自己可能沉默的投资与可能报废的渠道而已。”

况玉清直言,苏宁的当务之急,是主营业务恢复造血能力。混改引入的88亿元,相比苏宁上千亿的流动负债而言不多,只能为一段时间里部分的流动性纾困。

此前,苏宁在零售领域大步扩张,投入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苏宁小店、苏宁零售云、苏宁百货、家乐福社区等业务,分散了很多资源、精力和财力。而地产、金融、体育等非零售业务都没赶上好时机,拖垮整体经营。

2020年,蘇宁的短期借款达237.5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176.7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为258.9亿元,流动资产1074亿元。

“苏宁的主营业务中卖场业态已经走下坡路,唯一有造血能力的是家乐福。”况玉清说。

2019年,家乐福中国易主后,在苏宁数字化改造下,告别过去7年亏损,保持盈利,尤其到家业务上增长飞速。可惜,“大病初愈”的家乐福实在难抵苏宁零售业务持续的巨额亏损。

今年3月末,因资金缺口问题,有传苏宁计划将家乐福中国股权出售,事后家乐福中国方面否认,但也对外称,拟在今年谋求独立IPO。

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苏宁的资金缺口是长期积累造成的,这10年发展中遇到的竞争并不对称,除了苏宁身为零售商却和广告商进行竞争外,资本市场对苏宁以市盈率的逻辑进行估值,却对互联网公司根据用户数的增长逻辑估值。

苏宁一直在谈“转型”,可真正在资本层面获得的认可和支持并不足。零售转型不给力,才有了后来“零售是1,其他都是0”的打法,因为苏宁想从更多场景里获得流量与增长。

年初,张近东开始强调聚焦主航道,回归零售主战场,收缩战线,轻装上阵。苏宁将重点聚焦在家电、自主产品、低效业务调整以及费用控制,强化苏宁易购主站、零售云、B2B平台、猫宁四个增长源。按照计划,截至第三季度,零售云全国累计门店将达1万家。

“病去如抽丝”,苏宁的业绩仍在承压。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25亿-3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亿元。

现实是,尚无扭亏预期下,股改怕是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苏宁是不是真能上岸,还得看有没有其他锦囊了。

复制“阿里味”

7月29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一如外界预期,阿里提名的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履新董事长。新股东“新新零售基金二期”的两位人选也入选董事会,阿里为该基金的最大出资方。在董事会6个执行席位中,阿里直接控制2个,间接影响2个,在董事会话事权最大。

?同时,张近东之子张康阳正式入局,且由代表张近东一方的任峻,出任总裁和法定代表人。这表明,创始人家族依然有重要发言权。董事会大局已定,却并无实际控制人,苏宁易购的最终归属,仍旧未定。

由董事会改选发端,预计苏宁易购将发生重大的人事更迭。

在改选前,张近东本人连带副手孙为民、主管人事的孟祥胜均已退出管理层。

最新消息是,另一得力干将侯恩龙不再履行总裁职责,前途未知。除了44岁的任峻,张氏的核心重臣均可能离开易购。

“苏宁易购这么多的核心管理层,都是张家一手提拔的,一下子完全替换,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新董事长仍然会尊重张近东一方的意见。”

况玉清告诉《21CBR》记者,新股东进来后,肯定会由“自己人”担任董事长,鉴于张近东一方是重要股东,考虑到企业管理文化,也不可能全部“换血”。

况玉清预测,阿里目前只在董事会进行控制。未来,阿里、大润发、家乐福之间可能展开整合,会涉及一系列的高管调整。“从董事会开始,一直会传导到管理层的调整,只有慢慢地换血,才会真正达到重组效果。”

况玉清认为,不排除阿里扩大持股份额的可能。

自7月中旬,市场便猜测,阿里入局,大概率会全面接管苏宁易购。

有知情人士称,在股东大会前一周,阿里已委派多位管理人员进入苏宁体系,以“顾问”的形式在每一个部门单独管理,未来“顾问”会如何任命尚未确定。另外,阿里还派驻了财务和人事负责人。

有观察认为,阿里巴巴的策略是,暂时留下苏宁易购现有核心高管,每个部门的一把手都留在原位,另设一位由阿里指派的“副手”,用两个体系融合的方式暂时运行业务,直到完成更替。

种种信号显示,阿里不只在大方向上把控,会深度介入到苏宁易购的运营,这与阿里2015年入股苏宁的情况完全不同,但符合其一贯的并购风格——复制“阿里味”。

沿着这种逻辑,苏宁从战略、业务一直到文化,都可能发生质变。

创始人离场

过去31年,创始人张近东一直牢牢左右着苏宁的命运,从战略方向、团队选择到公司气质,有其浓重的个人烙印。

外界普遍认为,张近东风格强势,只要他还在,就很难接受违背他的想法和意志进行变革。

据知情人士向《21CBR》记者透露,深国际起初开出的入股条件之一,就是张近东要离开苏宁易购。尽管深国际最后没有接盘,新资方进入后,创始人离场这件事并未改变。

张近东固然离开,却不能否认其转型的努力。

“张本人对商业零售趋势和变革非常敏锐,批发转连锁、实体转电商,多个产业变革的历史节点,都能率先自我革命,进行大象转身。”有苏宁易购前资深员工告诉《21CBR》记者,其对电子商务并非外界理解得那么后知后觉。

一个例证是,在家电连锁激烈鏖战的2005年前后,张近东就秘密建立B2C项目部,对贝塔斯曼、当当等早期电商企业进行研究论证,可惜还是丧失了先手。

他认为,张的失误在于,转型过程中,对能起到旗手作用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授权不足。加之股权激励等力度有限,未能吸纳社会化精英,原有人才反而流失,致使团队活力不足。

尤其在管理的后期,苏宁易购的重心逐渐偏离主干,更多进行产业化横向投资,极大耗费了资金和时间,互联网零售的基本盘没有完成蜕变,以至陷入困局。

即便如此,其成果依然不能抹杀。

苏宁易购上线的2010年,销售规模为755亿元,到了2020年,规模达到4163亿元,成长4.5倍,线上平台从无到有,达到2900亿。10年间,苏宁易购的净资产也增长了3倍,留下大笔有价值的股权资产。

对比阿里和京东的成长,这些不算什么,若放到传统零售企业的视野,这些成就还是了不起的。

新任董事长黄明端长期浸润在超市,也独立开拓过大润发的电商业务,他应是深知张近东的不易,在履新讲话中,也专门对张的重要贡献表达了敬意。

“此时的易购人最需要团结和担当。”黄明端确立的新战略方向是“做好、做强和做优”,即做好零售服务商、做强供应链、做优经营质量。

总裁任峻已声明,要做好两件事:夯实和凸显三大核心力,供应链、物流服务和场景体验;以更开放的方式重新构建零售服务商的组织、技术、运营。

阿里还更换了董事人选,提名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刘鹏进入董事会。

刘鹏于2007年-2011年期间,在苏宁电器分管手机、白电、黑电和重点客户部,苏宁管理层一直相对稳定,刘鹏回归,对于厘清内部的人和事,预计有很大助益。

新团队的主旋律,应是重回零售主赛道。

若说告别张近东时代,也为时过早。

阿里和张家的股权,基本相当,都在20%左右,“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持股16.96%,合伙期限为3年,大量出资方为合作多年的供应链伙伴,目的是救急加上财务回报。

鉴于黄明端已66岁,他的入局,只是一种临时性安排。在现有反垄断的大气候下,阿里即便有心吃下蘇宁,也有所忌惮。

张近东在上市体系外有大量资产,未来三年,若能妥善处理好债务问题,回收外部投资,不排除其家族购回股份、重掌易购的可能。

猜你喜欢
近东苏宁阿里
云上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农业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our children
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鼓励跨境电商O2O模式
“青年”苏宁的烦恼
张近东:棋逢N个强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