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35年“红船”情

2021-08-24 07:39惠之
新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湖心岛讲解员南湖

惠之

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100年前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这里扬帆起航。在浙江嘉兴,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一家三口和南湖红船有深厚的情缘,其中母女都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父亲是红船守护人,还曾有个外号——“岛主”。35年間,三口之家情系红船,向游客和路人讲解传承红船精神,成为景区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崇敬“红船”,父母先后入职红色景区

3月10日,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带着讲解团队在操练。“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预计会有非常多的团体来到南湖景区和红船旁,这段时间都在修炼内功,摩拳擦掌,为接待做好准备。”张一说。张一是谁?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南湖革命景区老职工,也是景区的老职工张新志夫妇的女儿。

时间上溯至1984年。最先与红船结缘的是张一的母亲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之前,是嘉兴市京剧院的当家花旦。1984年,京剧团解体,当时26岁的徐金巧已有一定的名气,省内外多个剧团向她抛来橄榄枝,她婉言谢绝,而是选择应聘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一名京剧演员到一名讲解员,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妈特别能吃苦!”是张一对母亲的印象。“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我,每天还挤出时间去学习。”张一笑道。

张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作为文保工作者的他,充满着对“红船”的崇敬,他主要负责红船的维修养护及岛上的园林绿化。从1985年到2018年,这一干就是33年。张新志说,他熟悉湖心岛上的一草一木,就算闭着眼睛掉到水里,游上来也知道是哪里。因此他被人亲切地称为“岛主”。关于建党和“红船”的那段历史,张新志早已熟烂于心。当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特殊情况,会议被迫中断。后来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王会悟是浙江嘉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代表们采纳了她的建议,分两批乘坐火车抵达嘉兴。开会地点在距湖心岛200米的湖中央,为掩人耳目,还准备了麻将牌,如有船靠近就假装打麻将,王会悟在船头放哨。就在那艘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从此成了中国著名的红船。现在停在南湖上的这艘船,长16米、宽3米,船壳呈黄褐色,船后还拖着一只小小的拖船,用于摆渡客人。张新志说,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找不到当年举行会议的那艘船。“为还原历史,这艘船是据董必武、王会悟等同志回忆和相关史料记载,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

“一般的木质船很难保存这么多年。但南湖红船不一样,这是我们的‘国船、母亲船,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她保护好。”张新志说,他入职南湖革命纪念馆,后担任纪念馆陈列文保部副主任,一直负责红船的维修保护等工作,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上班第一天,师傅说把红船交给他守护。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张新志至今无法忘怀,“虽然知道担子很重,但却特别自豪和振奋”。然而,守护红船的艰辛和挑战,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红船医生”,33年守船父亲得此美名

湖心岛四周环水。冬天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热气腾腾……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张新志都一直坚守在红船旁。每到冬季,湖心岛上的张新志总是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脸上皮肤虽有些干裂了,精神劲儿却显得十分充沛。细心的人发现,张新志走路时,有些驼背,走路时偶尔会趔趄一下,上台阶时格外小心。

同事和家人都清楚,这病根是张新志多年来一股“拼劲”落下的。南湖建水闸前,一到夏天就发大水,为了让游客如愿瞻仰红船,张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铺跳板。妻子徐金巧说,20多年前,一天夜晚8点多,女儿正发高烧,他从电视里得知台风要来便立马赶往南湖景区,带头跳入湖中,死劲拽牢红船,用绳索加固。更惊险的一次是2006年的“七一”前夕,因强台风袭击嘉兴,张新志和同事7天7夜不离岛,一直守护红船,每天就吃泡面。女儿张一忘不了,2010年春节下大雪,父亲脱下衣服跳入冰冷的湖中,为红船清理积雪,并将倾斜的拖船扶正,回到岸上时,身体冻得僵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新志不仅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而且对天气格外敏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他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就给值班人员打电话或者索性赶过来,他笑道:“这已经成了职业病。”

对于张新志而言,更艰苦的考验,是那每天如同照顾新生婴儿一般的细致呵护“红船”。红船每年都必须拆开上油保养。“日晒雨淋,红船长年浸在水里易腐烂,所以要两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从琢磨方案到木材挑选再到拆卸清洗、维修破损……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船上的一千多个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来清洗晒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油渗透进去才能防腐防蛀,船底送造船厂保养。每次都要花费很大的心血。“修红船要在暴晒的露天。为了符合技术水准,我们在酷暑时节的正午,一遍又一遍地重刷桐油,常常挥汗如雨。”每年历时50天左右的修补养护,是红船焕然一新的时候,也是张新志“脱一层皮”的时候……三十多年来,从曾经的“门外汉”到令人敬佩的“红船医生”,张新志不断创新维修技术,结合现代和传统工艺,实现“修旧如旧”。他的徒弟李少敏赞叹:“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今我对红船所有部件都十分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块木板是否变形、哪块木板要重新上漆、哪个零件需要更换。”

“红船是我们的宝贝,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一天。”张一时常听母亲说起:“你爸风里来雨里去,对待‘红船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他被景区喻为顶呱呱的 “红船医生”,获评省劳动模范,“最美浙江人物”。2018年11月,张新志光荣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红船旁,先环视一圈后再进入船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细细巡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天回到家,徐金巧发现丈夫眼睛红红的,只听他喃喃说:“好在女儿成了咱们的接力人!我也放心了。”

“红船”家庭,母女双双成为金牌讲解员

徐金巧作为嘉兴南湖革命景区的第一代讲解员,从26岁干到56岁退休,整整30年,可以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南湖了。“做讲解员其实不易,你必须得吃苦耐劳,大夏天晒太阳,冬天你不能戴手套,没有节假日,但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光荣的。一次次红船旁的讲解,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时隔多年,徐金巧依然清楚记得,一次上海盲人旅游团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听着她的讲解的同时,还用手抚摸着红船的许多角落,并连连赞叹:“共产党真了不起啊!”“那一刻,我更加认识到红船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感觉到作为一名红船讲解员的责任。”说起当时的情景,徐金巧仍显激动。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经历,让徐金巧更加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对象,她会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式来讲解。她还创新形式,带着徒弟们将讲解的内容编成表演唱。徐金巧成了南湖景区数一数二的红船“金牌讲解”,先后获嘉兴市、浙江省二级优秀讲解员称号。

“我在红船边长大,听着父母的红船故事成长,我也要成为一位红船人。”上大二那年,张一光荣入党。2009年大学毕业,她悄悄瞒著父母去报考南湖景区的讲解员。“高兴的是我有幸被录取了。”母亲嗔怪道:“你怎么不事先告诉我们一下,我和你爸也可给你参谋参谋……”“我想给你们一个惊喜!”从此,父母亲变成张一的良师益友。一家三口聊天的话题,常常与红船有关。“要这样转过来,这样转,然后再这样讲。丁字步,很端庄,大气。手腕再松点,眼神要交流的。”给张一调整讲解技巧和仪态的正是她的母亲徐金巧。自女儿来到红船旁,头几年母亲在前面带一个团,张一走在后面也带一个团队,母女讲解员成为“红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张新志乐呵呵地说:“节假日与‘七一,是娘俩最忙碌的时候,我相对宽松点。”

“今后你要以岛为家,以馆为家。”父亲的叮嘱,张一铭记心头。讲解员又兼导游,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她一天要带两三个团,有时凌晨4点到岗安排接待,每天要走20000步以上,近10公里路。她每每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父母总是给她不断进取的动力。并非科班出身的张一,学的是音乐专业,虽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但是如何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在参观中真正去接受和感悟,她想方设法用既好听又易懂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张一创新讲解模式,根据参观团队的特点和需求讲解,她管这种方式叫因人施“讲”。有一次,张一接待了一个音协专家团队,在去湖心岛的游船上,张一发现整个团队的气氛还没调动起来。她观察了片刻后,灵机一动,何不结合本地特色给他们讲解呢?随后,张一即兴唱了一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就吸引了整支团队的兴趣,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最后整个讲解过程非常愉快,也带给参观人员不一样的红色之旅。团队对张一赞赏有加。

讲解员的工作看似重复单一,要讲好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张一说,每一批参观人员都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讲解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讲解中更加从容。在张一的办公桌、床头边堆满了一摞摞红色革命书籍。讲解中,游客不时提问,她总是应对自如,对答如流,游客露出敬佩的目光。2017年“七一”央视现场直播,张一做讲解员,她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受到央视记者好评。在张一曾经接待过的一个老年旅游团中,这些平均年龄都在80岁左右的老人,从湖心岛前往南湖“红船”途中,在等待摆渡船的时候,几名老人聊起了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最后他们发出感叹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伟大!”很少在讲解过程中唱歌的张一,情不自禁为这群老年人唱了一曲《祝你平安》。老人们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嘉兴,张新志一家三口被外界亲切称为“红船家庭”。母女俩先后为多个国家领导人讲解过“红船精神”,屡获好评。2019年,张一参加全国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面对如云高手,她不负众望冲入决赛,最后获得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的称号,并获“浙江省五四青年奖”。张一还荣获浙江省优秀讲解员、“浙江好人”等荣誉。2020年4月,张一喜诞爱女,成为了一名新妈妈。国庆期间,她把刚满6个月的孩子交给婆婆,又担起讲解员的职责。一天,一名年近90岁的老红军坐着轮椅在孙女的陪同下,仔细聆听她对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的讲解,神情专注。老人激动地说:“我年纪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南湖,再亲眼看一看红船,了解我党的伟大!”这位老红军的言行让张一非常动容。每天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心里却甜丝丝的,而嗷嗷待哺的孩子则迫不及待地扑向妈妈……今年春节过完,张一与姐妹们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父母将讲好‘红船故事的‘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我定加倍努力,成为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我要把红船精神传播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张一铿锵有力地说。

猜你喜欢
湖心岛讲解员南湖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南湖的船
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
我当小小讲解员
湖心岛(外一首)
洪湖行
南湖早春(节选)
我是小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