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诗经》翻译研究

2021-08-24 02:30杜洋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诗经

杜洋

摘   要: 基于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许渊冲《诗经·桃夭》英译本为语料,结合原译文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译文质量很高。本研究能够验证豪斯模式在中国古诗词文体中的可行性,为《诗经》等中国古诗词的研究和再译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翻译质量评估   豪斯模式   《诗经》   对比分析

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翻译质量评估涉及翻译的本质和标准、翻译文本的质量及翻译者的翻译能力。随着翻译及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翻译质量的要求使翻译批评及翻译质量评估应运而生。自以“翻译质量”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翻译大会在德国召开以来,翻译质量评估在学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德国学者豪斯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等八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本进行语言情境分析,判断译本是否与原文在概念和人际意义方面对等,评估译文质量。尽管豪斯本人和其他研究者已经在某些类型上证明了其可行性,但尚不全面。同时,该模式在诗词等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运用尚不够充分。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伊始,《诗经》便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被汉学家及西方传教士译成多种语言。《诗经》翻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其研究甚广,几乎世界上每一个主要文本都有译文(陈双双,2015)。但是《诗经》翻译研究较少且历时较短,系统性深入性研究在我国更是未曾出现。本文基于许渊冲《桃夭》英译本,运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行定性分析,探讨该模式在《诗经》中的可行性,同时为《诗经》的翻译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概述

要进行翻译质量评估,必须对翻译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其核心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对等是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标准。豪斯(1997)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意义”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意义”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豪斯定义的意义包括语义、语用和语篇的意义。语义是指语言单位或符号之间的关系;语用意义关注的是话语所具有的言外之意,即在特定场合对特定表达方式的特定使用;语篇意义强调的是句子的连接和衔接。这三个条件的有机统一是对等形式的必要条件。因此,翻译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译文在这三个方面能否与原文本保持对等。从情境的角度来看,豪斯(1997)从八个方面评估了原文和译文的对等,即所处地域、社会阶层、时代、语言媒介、参与程度、社会职能、社会态度及话题范畴。在这八个方面,原译文之间的匹配度越高,翻译质量越好。

随着该模式的发表及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原模式在参数设置和术语使用方面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根据大量的实践和经验分析,豪斯(2014)提出了修订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单一文本功能、体裁、语域和语言/文本,同时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体三位”模式的基础上,将原模式的八个参数纳入语场、语旨和语式三要素之中。“体裁”的纳入使该模式超越了语域和文本的“微观语境”,并从“宏观语境”出发,使翻译质量评估更加全面、科学。另外,豪斯基于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提出了翻译类型学,并根据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功能之间的异同将翻译分为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豪斯将显式翻译定义为不直接针对目标受众的翻译。在显式翻译中,原文通常以特定的方式与源语言社会及其文化相关联,例如演讲和文学文本。隐性翻译被定义为在目标语文化中享有原文地位的翻译。在隐性翻译中,源文本与源语言和文化没有特别的联系,也不针对特定的源文本受众,如科学文本和商务文本。

基于豪斯模式,本文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从语域、体裁两个层面分析原文,得出关于文本功能的框架,确定文本功能;2.采用相同的方法對译文进行分析,并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原译文在语域和体裁层面的差异;3.定义文本为显性翻译或隐性翻译;4.陈述翻译质量。

二、《诗经·桃夭》英译本的翻译质量评估

(一)原文分析

作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诗经》囊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311篇。在内容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根据音乐不同可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桃夭》收录于《诗经·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

1.原文语场

语场是指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活动场所、话题,文本的内容或主题(1997)。《桃夭》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从中可反映出女子出嫁时,对于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首先在词汇层面,本诗用了很多表达喜气及愉悦气氛的语言传达婚嫁的美好与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例如:“夭夭”“灼灼”“蕡”“蓁”,皆展现出花好月圆、婚姻美满之感。在句子层面,每章前两句为兴句,分别以“桃花”“桃叶”“果实”比兴男婚女嫁、琴瑟和鸣、子嗣延绵。在语篇层面,本诗基于桃树的三次变化,将其与三章相呼应,分别写“花”“实”,和“叶”,传达出三层意思。“花”寓意着新娘的美丽,“实”写后嗣繁盛,“叶”写夫妻美满、家庭和顺,共同描绘出一幅兴旺的景象。

2.原文语旨

语旨指参与者的身份及其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立场、社会关系、参与程度及社会态度(1997)。本诗的创作者为周公夫人。因季女姬兰即武王少姫已至出嫁年纪,作为亲叔娘的周公夫人写此信劝嫁,此简书写于成王二年春,桃花盛开之时,中国民谚中的“桃花运”便是出自此诗。本诗基调以平平淡淡为主,没有夸张铺垫,整体气氛欢快,赞美男女婚姻,室家之好,字里行间皆体现婚姻的美好及“宜其室家”的祝福。

3.原文语式

语式是语言在具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即书面或口语形式,源文的语式包括语言媒介和连接(Halliday,1978)。本诗为周公夫人写给侄女的,讲述室家之人伦道理,因此本文的语言特点偏向口语化。由于《诗经》以抒情为主,且颇具艺术特色,因此在收录过程中进行了艺术化,使文本又呈现出书面语言的部分特点。例如,在这首诗的三章中都重复吟诵“桃之夭夭”“之子于归”,体现了中国古诗词典雅、精炼、重音韵的特点。

(二)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分析,得出原译文的不匹配之处如下:

1.语场比较

原译文在语场方面较恰当,结构一致,只有少数不匹配的显性错误。在词汇层面,译者将“室家”译为“the nuptial bowers”。《孟子·滕文公下》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程俊英,2017)因此,仅译为“婚房”弱化了原文中关于婚姻重要性的描述,未能完全达到原文作者的目的。在句子中,译者在翻译第二章时,将“宜其家室”译成“Shes the familys root”,本句写“实”,即用“有蕡其实”写子嗣绵延、家庭其乐融融的景象,该译文无法完全反映原文的含义。第三章中,在“宜其家人”的译文“On household shell be keen”中,“household shell”体现女子使家庭和顺美满的重要意义,同时“be keen on”符合原诗愉悦的基调。总体来说,译文在结构及意义上与原文相对一致,但由于诗词本身词约义丰的特点,使译文在意义上未能实现完全匹配。

2.语旨比较

本诗为周公夫人写给侄女的简书,包含苦口婆心的教诲,语言平淡,偏口语化。首先,译文的句子结构与原文高度一致,不匹配之处仅有一例。例如,在重复吟唱的部分高度匹配,“桃之夭夭”在译文中在三章中均译为“The peach tree beams so red”,“之子于歸”均译为“The maidens getting wed”。但是第三章的第二句“其叶蓁蓁”并未保持一致,译成了“Its leaves are lush and green”,如译成相同结构,即“How lush and green are its leaves”,与原文结构更匹配。同时,作者的个人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译文用了两个感叹句,在基调上也保持了原文幸福美满和充满希望的基调,如“How brilliant are its flowers”等。最后,在社会关系上,译文中保留了原文的人称关系,例如将第三人称“之子”和“其”分别译成“The maidens”和“she”。因此,在语旨方面,原始译文是高度匹配的。

3.语式比较

译文在用词上更偏口语化。例如:“so red”“good for”“Shes the familys root”等。同时,满足了原文的抒情性和艺术性色彩,如感叹句“How plentiful its fruit”传达了抒情性及“On household shell be keen”表现了书面语的艺术性。原文的重章叠句在译文均有体现。

4.体裁比较

译文与原文体裁未发生变化,均为唱给新娘的赞歌,充满对未来的希望。译文的格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均为三章,每章四句,且格律规整,韵律无差,例如“flowers”和“bowers”、“fruit”和“root”、“green”和“keen”。

三、译文类型及翻译质量评估

(一)译文文本归类

译文对等展现了原文的内容、结构与情境,保留了原文的文本特点和《诗经》的艺术特色。尽管在少量词汇部分,译者为保留结构,采用了弱化意义的方式,但在总体上,译文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原文的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基于前文所述的豪斯模式中关于译文文本的分类,此译文为显性翻译。

(二)译文翻译质量陈述

通过对原译文在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四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文在文本功能、体裁、语域和语言/文本都与原文基本一致。由于《诗经》文本的文学性特点及汉英语言中存在的差异性,使得译文在语场和语旨中有少数不匹配之处,但对译文总体质量没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译文基本实现翻译的“信达雅”。因此,本译文翻译质量较高。

四、结语

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当今时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焦点。本文基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采用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本,评估象征中国文化标志之一的《诗经》,得出译文翻译质量较高的结论。仅有少数不匹配之处,其中语场方面有两处不匹配;语旨方面有一处不匹配,但对译文总体质量未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译文将原文的大部分功能保留得非常好。总体来看,豪斯模式对中国传统诗词英译本的翻译质量评估具有可行性,可为《诗经》等中国诗词翻译评估及再译提供指导意见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2]House, J. A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 Germany: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 1977.

[3]House, J. 1997.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A Model Revisited[M]. Tubingen: Gunteer Narr Verlag.

[4]House, J.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Past and Present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ledge,2014.

[5]程俊英,蒋见元.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7.

[6]陈双双,高博.《诗经》英译研究十年综述——基于类型学研究视角[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3):102-105.

[7]许渊冲.诗经(Book of Poetry)[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诗经》翻译特征对比研究”(编号:SK2020A0162)。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