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发展能力评价

2021-08-24 22:52张伟强刘卫星闫妍法玉琦
河南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创新发展

张伟强 刘卫星 闫妍 法玉琦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共收集了1 301份关于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的有效样本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能力整体良好,但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仍需提升,尤其是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互动发展需要加强。最后,研究者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3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10-0150-05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ZHANG Weiqiang1 LIU Weixing1 YAN Yan2 FA Yuqi2

(1.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Zhengzhou Henan 450000;2.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collected 1 301 valid sample data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vi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 AHP and Delphi method were used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Hen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is good on the whole, but its ro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erimental area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指定位于工程技术研究的研究中心,分为国家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两个层次。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科技实力较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工程化试验,是省科技发展计划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引导支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突破了一批制约河南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为依托单位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掌握其建设情况及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其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贡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1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概况

河南省自1996年开始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到2020年初,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共建设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046家,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县级市),分布在高新技术、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整体发展情况较为乐观,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攻克行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法获取样本数据,采用权重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综合赋权,最后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综合反映创新能力建设效果的评价得分。

2.1 研究对象

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全面掌握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本次调研共向河南省属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县级市)的省工程技术中心发放问卷2 029份,收回有效问卷1 314份,经过提取信息,获取有效数据1 301组。有效样本数据在各地市中的分布见图1。

2.2 指标选取

为综合反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能力,保证指标的科学性与规范性[2],在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3]选取“承担科研项目数”“获奖科技成果数”“专利转化情况”“科技收入情况”“人才培养数”5个关键指標,从承担科研任务、科研成果质量、科技转化效益、人才培养成效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2.3 数据处理

因参与调研的各地市样本数量差异大,为排除样本数量差异的影响,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对“承担科研项目数”“获奖科技成果数”“人才培养数”3个绝对数指标以地市为单位取均值;对“专利转化情况”“科技收入情况”2个定性指标取各地市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占批准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数量的比重为指标值。

对于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相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各地市每个指标的预处理数值[Qij]分别进行降序排列,然后进行百分制打分,分数值表示为[Xij],最高数值[Qijmax]计100分,最高分数值表示为[Xijmax],其余的按其占最高分的百分比计算得分,表达式为:

[Xij=QijQijmax×100]                              (1)

式中:[i]为待评价样本;[j]为评价指标。

2.4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综合进行指标权重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针对反映工程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5个指标的权重分配设计问卷,问卷对5个指标构造了比较判断矩阵,打分采用1—9标度法,经分析均为有效问卷[4]。同时,邀请了郑州大学、河南省政策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等10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问卷调研,专家们在从事科技创新的具体工作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得出5个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2.5 模型建立

根据工程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关系,本文构建各地市省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发展能力建设效果的评价得分模型为:

[Yi=j=15XijZj]                                   (2)

式中:[i]为待评价样本;[j]为评价指标。

通过式(2)可计算出各地市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发展能力评价综合得分,进而分析各地市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发展能力差异情况。

3 评价结果分析

为全面反映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建设效果,分别从综合情况、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创新能力、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3.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将1 301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模型对各地市的工程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洛阳市、济源市分值较高,其他地市得分情况较为稳定,仅信阳市、三门峡市得分相对较低,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个稳定发展的区间,浮动不大。总体来看,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发展能力良好。

3.2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3.2.1 各地市总体分析。对各地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类进行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除了开封市、济源市和巩义市,总体上是高新技术企业类的得分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这说明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建设情况较好,创新能力与产出能力较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3.2.2 各地市对比分析。将高新技术企业类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发展能力划分为优(≥80分)、良(70~79分)、一般(60~69分)、弱(<60分)4个等级,结果如图4所示。

纳入研究的19个地市中,洛阳市、濮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类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最强,处于优等级;其次是鹤壁市、平顶山市、济源市和安阳市,属于良好层次;创新能力弱的是巩义市、三门峡市和信阳市;郑州市、新乡市处于一般水平。

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三地相比较,洛阳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最好,创新能力与产出能力较强,新乡市、郑州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水平一般。

3.2.3 全省综合分析。根据线性加权模型计算出的评价分数,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类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发展能力进行划分,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较好。

3.3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作用分析

3.3.1 各地市总体分析。许昌市、三门峡市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未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因此有17个地市参与分析。从评价结果看,除开封市外,处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体上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其创新发展能力与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的研究中心相比,没有表现出显著优势(见图5)。

3.3.2 各地市对比分析。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按发展能力强(≥80分)、较强(70~79分)、一般(60~69分)、弱(<60分)4个等级划分,结果如图6所示。

在17个地市中,只有开封市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发展能力强,濮阳市、周口市、鹤壁市、巩义市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发展能力较强,其他地市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发展能力有限,其中济源市、新乡市的发展能力很弱。

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3市中,洛阳市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处于一般水平,郑州市的比较弱,新乡市的很弱。

3.3.3 全省综合分析。根据线性加权模型计算出的评价分数,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划分,结果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总体上发展较好,綜合创新能力较强,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促进行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结果还显示,19个评价单元中,有12个处于良好以上水平,其中,洛阳市、济源市的创新发展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应继续保持。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助力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其中洛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类工程技术中心创新能力最强,是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从评价结果看,建设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的工程技术中心,其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除开封市外,其余地市都显示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不强,反映出工程中心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不佳,而开封市在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效果较好,与其工程中心研究集中在生物、制药、生态、水利、新材料方面关系密切。

新时代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创新型河南省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窗口期。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体系。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优化整合工作,持续提升其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行业的转移与扩散的能力,对于推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政策建议

5.1 持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发展;提供平台信息支持,帮助其建立与科创走廊、科研院所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其创新研究能力。同时,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我迭代更新能力和创新资金来源[5-7]。

5.2 以绿色科技研究助力可持续发展

通过课题立项、财政补贴、政策支持、成果奖励等形式引导工程技术中心重视绿色科技创新研究,通过绿色科技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5.3 强化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优化整合

建议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年度考核与动态管理,逐步强化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淘汰、退出机制,持续提升其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行业的转移与扩散的能力,使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方竹,樊华.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7):37-38.

[2]张浩,霍国庆,汪明月,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绩效评价:基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果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8):7-25.

[3]PETER F,DRUCKER R.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 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6:20-24.

[4]柴國荣,许崇美,闵宗陶.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J].软科学,2010(2):1-5.

[5]孙红军,王胜光.创新创业平台对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研究:来自2012—2017年88个国家高新区关系数据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1):83-98.

[6]王成勇,刘强,马小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0):95-97.

[7]陈洪玮,王欢欢.创新平台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3):32-46.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创新发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