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让学生真正“自读”起来

2021-08-25 07:37陈亚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营长灯光

陈亚娟

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并进”的单元组织结构,单元目标清晰。每个单元的课文都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精心编排,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重在“自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练习用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与策略去感悟交流、迁移运用,从而做到知识的巩固和提升。现实中许多教师难以放手,仍将“自读课文”当成“教读课文”一样执着地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大胆放手,适时隐身,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把“自读课文”真正“自读”起来,从而有效迁移、拓展“教读课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一、活用课本资源,优化预习

“自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它主要针对文章主要问题、写作特点、阅读方法进行提示或引导。笔者认为教学时抓住阅读提示就能把握住本课教学的核心。部分自读课文后还有重要资源——“阅读链接”。“阅读链接”与课文的主题密切相关,适时补充,有效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支点,突破理解的难点。教者可以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利用阅读提示、“阅读链接”设计预习单,明确预习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灯光》(六年级上册)一文的阅读提示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阅读链接”是《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春天的故事》。结合这些资源,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灯光》预习单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的句子,标注出来。

2.想一想:这三处灯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3.先回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再默读课文的第8~10自然段,想一想在描写郝副营长牺牲这一场面时,哪里是点的描写,哪里是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读一读“阅读链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批注。

5.我的疑惑:                  。

这份预习单整合了单元目标、阅读提示、“阅读链接”等相关内容,针对性强,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问题,会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教读”过渡到“自读”。在预习中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在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又会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现有能力。当然,在预习时,笔者认为应该教给学生们预习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批注能力一定是值得拥有的。批注会让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时停下来,静静地思考,从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向更深处漫溯,使预习达到最优化。

二、紧扣单元目标,习得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笔者在进行本单元“教读课文”的教学时,紧扣单元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在比较阅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用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感受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落实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自读课文”《灯光》中郝副营长牺牲时的场面描写,自读自悟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呢?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还记得本单元学习的描

写场面的方法吗?

生:点面结合。

师:能举个例子说明点面结

合写法的好处吗?

生:《狼牙山五壮士》中,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战斗的激烈,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个战士的英勇,让人印象深刻。

师:《灯光》中也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你能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来体会它的好处吗?读一读课文的第8~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点”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面”的语句。

生:“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这是点的描写。

生:第8自然段和“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是面的描写。

师: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生:面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

激烈、情况的危急,情况越危急,越能看出郝副营长的英勇无畏,为了战斗的胜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点面结合的写法就像电影镜头,将战斗的场面和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点面结合既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又写出了郝副营长的奋不顾身……

师:学到这儿,郝副营长顾全大局、舍生忘死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之所以对郝副营长的形象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原因在于作者的表达之妙。

单元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点面结合写场面”是核心知识点,然而它又不是程序性知识,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需要教者在教学中层层递进,由扶到放。若说“教读课文”是方法的习得场,那么“自读课文”就是练兵场。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中迁移运用已学知识,真正习得方法。

三、善抓关键问题,提升思维

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现在的疑难处。从疑难处中选择有价值的关键问题,提供交流的时机,促使学生迸射出思维的火花。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点拨引领才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豁然开朗。笔者在教学《灯光》时发现学生在理解三处灯光之间的联系上有困难,而这个问题是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是关键问题,教学时,笔者开展了如下教学:

聚焦灯光,串联灯光

1.想一想: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三处灯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完成思维导图:

战场上的火光

(           )

(         )             (  现实  )

插图中的灯光     广场上的灯光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你

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请上黑板将你们的答案填入括号里。

生: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

光,是现实中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所向往憧憬的(板书:憧憬)。而战场上的一星火光是郝副营长牺牲自己,为战友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才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板书:牺牲)。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是

我们现实的灯光,插图中的灯光就是一种理想(板书:理想),战场上的一星火光是郝副营长牺牲的精神之光。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一样的战士奋斗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板书:奋斗)。

生:我觉得战场上的火光不

仅仅是郝副营长一个人的牺牲。是千千万万个革命者的牺牲,正因为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斗,才将理想变成了现实。

师:说得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通往光明与幸福。记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在“自读课文”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碰撞出美好的思维火光,突破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抽象变得形象,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在模糊处,教师的点拨、总结突破了瓶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更深处。

“自读课文”有“自读课文”的特点,一定要与“教读课文”区别开来。活用课本资源优化预习,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教读课文”中迁移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个人无法解决或无法独立完成的关键问题,使思维发生碰撞,互相启发。即使要讲,也是巧妙點拨,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相信,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定有大的提升,“自读课文”学生定能成功“自读”。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营长灯光
数灯光
映照
晕碾
结 婚
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文”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暗算”也是一种智慧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
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