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后“资料袋”优化阅读教学

2021-08-25 06:40何成轻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文本内容

何成轻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后面编排了“资料袋”,它是语文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袋”主要是以图片型、文字型和混合型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资料袋”在学生助学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笔者就资料袋在课堂课始、课中和课后的妙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始: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后面编排了对名著相关内容进行简单介绍的“资料袋”。在阅读教学之前,借助这些“资料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景阳冈》(五年级下册)一文教学伊始,教师就可以先把资料袋中的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阅读。经过阅读,学生们知道了《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主要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故事,并且对武松其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关于武松上梁山之前的一件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吗?武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学习吧!”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先把“资料袋”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景阳冈》所节选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有大概的了解与认识,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课中: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词句或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可借助课后“资料袋”,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三年级上册)一文第1自然段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内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中多数对“民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就可以把“资料袋”中的内容通过大屏幕呈现给学生看,借助“资料袋”中的图片内容,学生们对“民族”一词有了更为直观具体的认识,并知道了不同民族的服饰、语言等是有区别的。这样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民族”一词的理解认识,教师把“资料袋”的内容适时呈现给学生。这样教学,直观清楚,一目了然,深化了学生对词语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文本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统编本教材课后的“资料袋”就为学生搭建了通向实践的平台,教师要能够依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四年级上册)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会作者细致、连续观察的方法,课后“资料袋”中主要以银杏叶为例,以图文结合和表格法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做观察记录的方法。教学结束之后,为了深化学生连续、细致观察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黄豆芽和绿豆芽的发芽过程为例,也可以以学生自己养殖的一种花为例,利用课余时间以图文结合或者图片的形式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

教学中,教师借助“资料袋”让学生学习了两种做观察记录的方法,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这样教学,可以把语文與生活有效结合,并为学生本单元学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资料袋”的编排凝聚着编者明确的教学意图。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资料袋”的类型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灵活运用,以充分发挥出课后“资料袋”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江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民族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MINORITY REPORT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