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的教科书

2021-08-25 02:30宋炳禄吕月兰
科教新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宋神宗圆木资治通鉴

宋炳禄 吕月兰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跨越时间最长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常常运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轨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宋英宗时期,司马光任龙图阁直学士,主要负责修史。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呈《通志》八卷,宋英宗看了很满意,要司马光继续写下去,把《通志》做成一件通古今、鉴兴衰、明未来的史学巨作。有了英宗皇帝的大力支持,司马光给这本史书,同时也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助手先编写初稿,他再综合全书,加以增删。

熙宁四年(1071年),司马光看到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进拒谏之计”“用残民之术”而被罢官,愤然上疏宋神宗,为好友鸣不平,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他用自己的俸禄,在洛阳买了20亩地,建了一座园子,命名为“独乐园”,把他的万余卷文史书籍运到园子里。他很爱惜图书,电善于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他都摆开案子晒书。每当读书之时,他都把桌案擦拭洁净,铺上茵褥,手上衬一块布或绢,以免手汗渍湿书籍。所以他的书收藏了几十年,仍然簇新如初。而他的住所却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耐,汗水常滴在纸上,涸湿了草稿,于是他请匠人另辟了一间地下室,在地下室里写作。

在洛阳,司马光绝口不论政事,把全部精力放在编修史书上。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身子只要稍微一动,警枕就会滚动,将自己惊醒。惊醒后的司马光立即起床,继续握笔写作。子女见他年纪大了,身体精力都难以为继,纷纷劝阻,好友也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却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

不料一语成谶。元丰七年(1084年),司马光终于完成这部宏大的巨著。元豐八年宋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持国政。然而未及八个月,他便积劳而逝。

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而钦赐书名《资治通鉴》。他还亲自作了一篇序,赐给司马光。这篇序起到了保护作用,使《资治通鉴》后来免遭毁版的灾难。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后。”

《资治通鉴》成书以后,就成为君王的教科书,历代帝王将相如果未读此书,则不敢妄言政事。点评、批注过《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直追《史记》,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选载二)(《中国名著诞生记》山东画报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宋神宗圆木资治通鉴
弹回的圆木
弹回的圆木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略论王安石变法中神宗与王安石关系的变化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宋神宗的处下
解放圆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