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示范报告

2021-08-26 02:07李金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5期
关键词:混配拔节期喷药

李金霞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种子站,甘肃平凉 744000)

冬小麦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段,同时也是病虫害发生危害最重的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尤其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冬小麦的产量非常关键[1]。“一喷三防”技术是冬小麦生长中后期一项重要的防灾减灾稳产保产技术,是在冬小麦生长中后期,即抽穗后至灌浆期,在叶面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配制剂,通过一次施药达到抗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实现防虫治病、增粒增重的多重效果,确保冬小麦丰产增收。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旱作雨养农业区。冬小麦是平凉市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群众的主要口粮[2]。近3年,崆峒区冬小麦年均播种面积1.53万hm2,其中川水地0.207万hm2,旱地1.327万hm2,旱地播种面积占全区冬小麦播种总面积的86.7%。冬小麦平均单产3 366 kg/hm2,主要品种为中麦175、普冰151、陇鉴108、陇育5号、陇麦079等。冬小麦生产上主要病虫害有小麦锈病(主要是为小麦条锈病和小麦叶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红蜘蛛、小麦蚜虫等,常年发生面积4万hm2。生长后期常发生干热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为了减少冬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对冬小麦的危害,使广大农民增产增收,2020年崆峒区开展了冬小麦“一喷三防”示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示范点基本情况

示范地在崆峒区草峰镇草滩村,位于崆峒区北部旱塬地,示范地土壤为黑垆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地理坐标:东经106°55′、北纬35°45′。平均海拔1 482 m,年降水量540 mm,全年日照时数2 424.8 h,年均气温8.6℃,无霜期165 d,≥10℃活动积温2 657.2℃,气候条件适宜冬小麦生长。

2 示范材料及防治对象

按照“药肥混合、防虫治病、高效低毒、经济有效、绿色防控”的原则,科学选择农药和肥料等种类。

2.1 示范冬小麦品种

陇鉴108(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丰农资经销部提供)。

2.2 示范药剂

10%已唑醇悬浮剂(生产厂家:湖北龙圣化工(武汉)有限公司),7.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生产厂家:湖北博蓝化工有限公司),99%磷酸二氢钾(生产厂家:宜昌市欣龙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清水。

2.3 防治对象

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蚜虫、早衰及抗干热风等。

3 示范方法

示范共设置3个处理,处理1:灌浆初期喷施1次10%已唑醇悬浮剂750 ml/hm2+7.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450 ml/hm2+99%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水675 kg混配制剂;处理2: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1次10%已唑醇悬浮剂750 ml/hm2+7.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450 ml/hm2+99%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水675 kg混配制剂;处理3: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1次清水作为对照(CK)。施药器械为16型手动喷雾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示范各项工作,技术操作规范,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确定统一配药、统一喷药、统一管理的工作要求。用药规范:一是准确量取药物,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二是喷洒药液要均匀,保证喷药覆盖到病虫害部位,雾化要细。三是喷药前应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喷药时间,如有风、大雨或者大雾天气应避免喷药。喷药时间最好为10时以前或17时以后无露水时喷施,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四是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喷药机残留农药,对整个机器进行清洗,以免对喷药机造成腐蚀[3]。打药前一定将药桶刷干净,避免药害。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与大田小麦相同,不做特殊处理。前茬收获后施农家肥45 0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基肥,精耕整地。选用当地大田品种平凉45号,于9月12日统一机械播种。示范采用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播种量210 kg/hm2。3月10日小麦返青期追施尿素187.5 kg/hm2,4月8日小麦拔节期喷施1次。5月26日小麦灌浆初期喷施1次,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防干热风,增加粒重。

示范田小麦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拔节期小麦红蜘蛛轻度发生,平均单尺虫量28头;灌浆期小麦条锈病中度偏轻发生,平均普遍率2.3%,严重度5%-10%-40%;小麦蚜虫轻度发生,有蚜株率27%,平均百株蚜量130头。用药配方:用10%已唑醇悬浮剂750 ml/hm2+7.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450 ml/hm2+99%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水675 kg喷雾防治。

小麦成熟后各处理随机收获5个样点,每个样点1 m2,测定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各处理机械单收,分别计算产量。观察记载小麦各生育时期生长状况。

5 测产情况及分析

5.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相同的土壤条件下同一品种、同一播期,出苗期、拔节期完全相同,拔节期喷施一次混配制剂对孕穗期和抽穗期没有影响,均一致;其开花期比喷施清水(CK)和拔节期喷施1次混配制剂早1 d;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混配制剂后,成熟期比喷施1次的晚5 d,比喷施清水(CK)的晚7 d。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混配制剂后,灌浆时间明显延长,说明“一喷三防”具有明显的抗早衰作用。

表1 生育期记载

5.2 性状测定及考种

从表2可以看出,拔节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1次后千粒重最重,为39.4 g;其次是拔节期喷施1次,为38.1 g,最轻是喷施清水(CK),为36.4 g;喷施2次的株高、穗长、小穗数与喷施一次和不喷施的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一喷三防”具有明显增加千粒重的作用,对株高、穗长、小穗影响不明显。

表2 性状测定及考种记载

5.3 籽粒产量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喷施2次的产量最高,为6 294 kg/hm2,增产率15.2%;喷施1次的产量次之,为5 964 kg/hm2,增产率9.2%;喷施清水的产量最低,为5 463 kg/hm2。冬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表3 籽粒产量水平统计

6 小结

冬小麦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是病虫害多发和危害高峰期,同时也是小麦争取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一喷三防”技术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4],可根据防治对象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合施用。喷施适期为冬小麦拔节期或穗齐扬花前或扬花后,开花期不宜喷药。此时施药既抓住了防治适期,又节本增效,达到“关口前移、控前保后”的目的,可压低发生基数,具有防病、防虫、防倒伏、增加小麦千粒重的作用[1]。根据防治对象喷施2次效果最佳。

施药注意事项:一是政府主导实现联防联控,小麦锈病和蚜虫是后期防治的最重要病虫害,小麦锈病是典型的气传性病害,小麦蚜虫有很强的传播性,所以要杜绝“你防我不防”的现象,实现联防联控统一施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科学合理选用施药品种,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即防治对象选用施药品种,坚持“低毒高效、绿色防控”的原则。三是严格控制用药量,药液浓度要配制准确。四是喷药时间最好为10时以前或17时以后无露水时喷施,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五是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

猜你喜欢
混配拔节期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果树喷药巧时期
低浓度瓦斯混配空气氧化安全输送研究与应用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药混配小窍门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农药混配制剂得到快速发展
拔节期追氮对鲜食糯玉米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